【宏觀經(jīng)濟學】費雪效應(yīng)
費雪效應(yīng)是由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費雪第一個揭示了通貨膨脹率預期與利率之間關(guān)系的一個發(fā)現(xiàn),它指出當通貨膨脹率預期上升時,利率也將上升。英文名稱:Fisher Effect .
通俗
假如銀行儲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說明他富了嗎?這只是理想情況下的假設(shè)。如果當年通貨膨脹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2012年100元能買到的東西2013年要106元了,而存了一年的錢只有105元了,他反而買不起這東西了!
經(jīng)濟學
費雪效應(yīng)是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而變化。名義利率、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計算時通貨膨脹率預期等于通貨膨脹率)
在某種經(jīng)濟制度下,實際利率往往是不變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你的實際購買力。于是,當通貨膨脹率變化時,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義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銀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會隨之而變化。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90年代初物價上漲時,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出較高的利率水平,甚至還有保值貼補率;物價上升,人民銀行就加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