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意識(二)
如果未來的科技能夠做到開發(fā)出個人對話,能夠根據(jù)死者的經歷,瀏覽記錄與網上發(fā)言等痕跡構建成“人格”,生者能夠與該“人格”進行對話等互動,甚至該“人格”能夠在設備上進行操作,就算死者復生也是進行相似的對話或行為,那能夠算是那名死者嗎?
我認為不是的。
我們人的思考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眼看到,我們會注意到橘發(fā)妹子,白發(fā)的臉紅妹子和粉紅色裝置(主要組成),而其他部分會被忽略。進而看出白發(fā)妹子在橘發(fā)妹子的身后(空間位置)手舞足蹈(運動狀態(tài)),感到白發(fā)妹子的慌亂(情緒推測)。同時對粉紅色裝置感到好奇(功能)和“我們開空調吧”這句話感到不解(感知情緒)。作者本人已經回憶出“不要按,不然房間會爆炸的”的語音與文字(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
如果說意識是“人”之所以為人,那么將各種信息存儲的記憶與將各種信息聯(lián)合起來的想象力便是關鍵。
然而該“人格”不能完全復刻死者的記憶,那更不用說和死者形成完全相同的聯(lián)想(或者說價值觀),因此該“人格”不能算作死者。
因此“我”不能在此世脫離能夠身體而存在。
但如果有能夠通曉此世一切的存在呢?不僅是原子層面的拉普拉斯妖,而是原子之下的,更基本的物質呢?
未完待續(x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