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的超華麗歌劇動畫,“你懂了嗎?”


作者/ 阿糸
編輯/ 若風
排版/ 阿糸?
“只要能讓心情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影像作品也就有了被制作出的意義?!薄糯ㄖ?/span>
序幕
2018年,一只念叨著「わかります。(我懂的。)」的魔性長頸鹿開始在網(wǎng)上流行起來。其背后的來源便是于2018年7月12日開播的TV動畫劇集——《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

憑借出人意料卻細膩縝密的劇情,以及華麗的戰(zhàn)斗場面,2018年播出的《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少女☆歌劇 レヴュースタァライト》,下文均簡稱《少女歌劇》)TV版目前豆瓣評分8.9,在B站更是獲得了9.8的高分。不少人甚至將之(TV版與劇場版)與《魔法少女小圓》《EVA新劇場版:終》進行對比。?
該動畫是由武士道和Nelke Planning共同策劃的跨媒體制作企劃,截至目前推出了四部舞臺劇、一部電視動畫劇集、總集篇劇場版與新作劇場版動畫。????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從小約定一同登上舞臺成為starlight的愛城華戀與神樂光時隔多年在培養(yǎng)戲劇明星的圣翔音樂學院再次相見,由此展開包括她倆在內(nèi),9位少女通過Revue(可簡單理解為決斗)選拔成為TopStar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每位舞臺少女背后的故事,與其內(nèi)心深處隱藏的情感,也隨著每一集的Revue層層遞進,通過華麗的舞臺演出和戰(zhàn)斗呈現(xiàn)給觀眾。
而Revue的組織者便是有著「わかります。(我懂的。)」口癖的長頸鹿。

那么,為何這樣一部看上去很傳統(tǒng)的由9位少女所組成的“偶像類”企劃,依舊能找到它所具備的獨特創(chuàng)新點,贏得大眾喜愛,乃至其劇場版續(xù)作也能在維持如此高影響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在敘事方式變得更加意識流之后,仍能引起眾多好評,甚至有人將其與《EVA終》對標??
本文便從這部作品其中幾個吸引點出發(fā),淺析“舞臺少女”會收獲如此高人氣的奧秘。
*下文開始會包含有少部分劇透。

?
ACTⅠ 群像劇中成功的角色塑造
《少女歌劇》是一部以描寫人物群像為中心,情節(jié)著重為人物、觀眾、視聽體驗服務的作品。正是因為將角色作為作品中心,觀眾會感受到每個角色仿佛有著自己的生命力,如此鮮明,又如此獨立。并且《少女歌劇》很好地維持了每位角色的平衡,觀看完這部作品后,每位角色都會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看似天然笨拙,實則在找到自己目標后,會不顧一切為自己信念努力的女主角之一愛城華戀;經(jīng)典高冷黑長直形象,卻幼稚地喜歡著卡通人物,關鍵時刻思路清晰,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神樂光;鄉(xiāng)下出身,待人溫柔,卻在某些方面懷有自己強烈私情的乖巧女孩露崎真晝。?

好勝心強,時常懷揣著高度的自信,嫉妒又尊重著對手的日法混血兒西條克羅迪娜;天生為舞臺而生,為扮演好每一個不同的角色有著可以舍棄自我覺悟的孤高首席天堂真矢。

負責照顧大家,執(zhí)著于跟朋友共同渡過的時光,內(nèi)心孤獨而又溫柔的孩子大場奈奈;平時喜歡閱讀文學著作,一腔熱血立志成為舞臺主角的優(yōu)等生星見純那。

依賴于兒時好友,會經(jīng)常任性耍脾氣,但其實內(nèi)心非常明事理的日本舞大小姐花柳香子;為人大度,做事會以兒時好友為最高優(yōu)先級,但又會獨立地默默為自己人生做決定的酷女孩石動雙葉。

TV版僅用短短12集的內(nèi)容,就將這9位性格各異的舞臺少女巧妙地與主線劇情相結合,立體地呈現(xiàn)給了觀眾。?如被不少觀眾稱為“封神的一話”的第7集中(標題:大場奈奈),故事以在前幾集默默無聞的配角大場奈奈為中心講述了她背后的故事,給劇情帶來了極大的反轉。?

在本集中大場奈奈突然的“黑化”或者反轉并沒有引起觀眾的反感,反而一片叫好,則要歸功于作品中對細節(jié)的把控:在此之前有非常多關于大場奈奈背后故事的伏筆。

在2021年播出的新篇劇場版《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劇情上接著TV版時間線,講述9位舞臺少女在步入圣翔音樂學園三年級后將要面臨畢業(yè)與離別的故事。其中穿插著神樂光與愛城華戀小時候的回憶,填補了愛城華戀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給予觀眾有關愛城華戀與神樂光的故事一份完美答卷。
TV版中被視作“反派”角色的大場奈奈,在劇場版中也仍延續(xù)著其類似“反派”的定位,負責擔當向其他舞臺少女發(fā)起Revue的角色。?


新篇劇場版中,1v1的Revue選拔規(guī)則依舊順延TV版。不同的是,劇場版的Revue已經(jīng)沒有了最終選拔出Top Star的規(guī)定,更偏向于單純?yōu)榻鉀Q角色間情感沖突而存在的媒介,而角色形象與Revue要素的適當融合,也使角色立體感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TV版中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細節(jié)體現(xiàn),劇場版中也同樣存在。例如:在奈奈發(fā)起「盡情殺戮的Revue」中,1v6時她唯獨沒有砍下天堂的披肩,這里可以認為是只有天堂反應迅速地接下了奈奈搭建好的舞臺的演出臺詞,融入到了奈奈的舞臺當中,無不體現(xiàn)出天堂作為職業(yè)素養(yǎng)極高的頂尖“舞臺少女”人物形象。
劇場版結尾,奈奈去英國“倫敦”讀書,推測也有呼應以奈奈為第一視角的總集篇主題Rondo(回旋曲)的意味。


劇場版的主線劇情也從童年回憶開始,更加深入地剖析了愛城華戀與神樂光之間的羈絆。在快結尾的部分,神樂光刺向愛城華戀后東京塔斷裂,暗喻愛城華戀執(zhí)著于與神樂光之間約定的執(zhí)念被放下,舞臺少女的披風飛向空中。
這一在視覺上極為夸張的演出手法,卻恰到好處地將觀眾帶入了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隨著音樂《スーパー スタァ スペクタクル》響起,具有強烈沖擊力的視覺效果加上與之節(jié)奏相對應的聽覺盛宴,愛城華戀的情感變化,便在此之中毫無保留地在“劇場版”這一舞臺上展現(xiàn)給了觀眾。


拋開主要角色,大名鼎鼎的“長頸鹿”也是這一作品成功塑造出的吉祥物“角色”。
在粉絲群體中,也時常有“歌學家”分析長頸鹿的真身究竟是何許人。但對于選拔與其舉辦者長頸鹿的由來,直到劇場版也一直都沒有說明。但或許正是劇中對選拔機制的曖昧描述,恰到好處地給觀眾留下了充足的討論余地與想象空間。
對于“長頸鹿”這一概念,監(jiān)督古川知宏的解釋是,“長頸鹿”是架起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橋梁,是觀眾理解作品含義的共鳴體。劇場版中,由水果組成的“長頸鹿”燃燒墜下,有著將觀眾作為燃料投入舞臺當中的含義,從而在作品一端將觀眾化為舞臺的一部分。并且,「わかります。(我懂的)」的來源,其實就是古川自己會經(jīng)常在開會時說的口癖,因為有趣而將其加入到了設定當中。


ACTⅡ?通過動畫媒介才能表現(xiàn)出的超現(xiàn)實舞臺
《少女歌劇》中最重要的部分:含有各種符號的華麗戰(zhàn)斗舞臺——Revue選拔,可以說是這部作品能夠成功展現(xiàn)每位角色性格與情感的最大功臣。這里僅以新篇劇場版所展現(xiàn)的Revue舞臺為例,淺析該作在1v1戰(zhàn)斗舞臺演出上的吸引點。?很多人夸贊《少女歌劇》新篇劇場版總會說:劇情平平無奇,但演出無可挑剔。?與TV版一樣,劇場版也繼續(xù)沿用了“選拔”這一機制,并且全篇的Revue選拔有著一個總的固定主題——wi(l)d-screen Baroque。這一主題詞由wide screen Barque改寫而來,wide被寫成了wi(l)d(野獸),與這場Revue發(fā)起者大場奈奈在狩獵Revue中的“野獸”形象相對應。

Wide screen Barque是科幻小說的一種寫作風格,“以夸張的人物、暴力、陰謀、夸張的場景或動作、快節(jié)奏的情節(jié)為特點”,它與太空歌劇小說(space opera fiction)密切相關,并由此衍生。
在《少女歌劇》中,決定Revue勝負的打斗場面也正是應用了這一概念所體現(xiàn)的風格,將少女之間由情感所引發(fā)的人物沖突以夸張化的戰(zhàn)斗來體現(xiàn)。劇場版對于打斗方面的表現(xiàn)力相比TV版來說也更上一層樓,且加入了“番茄”這一常用“演出道具”符號表現(xiàn)血腥場景,使得呈現(xiàn)出的舞臺視覺效果更為震撼。?

除了長頸鹿外,劇中舞臺不設有觀眾,而舞臺少女卻是為了劇外熒幕前的觀眾而表演。TV中的選拔是外界因素,劇場版中的選拔更像是自發(fā)進行。從開篇長頸鹿還在趕往舞臺的路上就可以看出,這次的“舞臺”并不是“選拔”這種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而是人物為了解決沖突自行“建造”出的“舞臺”。
(1)從人物出發(fā)所建造的超現(xiàn)實布景
?《少女歌劇》的舞臺應用了許多在現(xiàn)實中很難體現(xiàn)出的道具與布景,采用夸張比喻手法合理襯托舞臺表演。例如花柳香子與石動雙葉「怨恨的Revue」,一上來便是頗具昭和時代博彩場風味的開頭。

監(jiān)督古川知宏在采訪中也透露到,他將雙葉與香子之間的關系比作了昭和時代歌曲式的男女關系,并一定程度參考了鈴木清順的《東京流浪漢》中用到的華麗場景,將其打造為戲劇場景。
在酷似昭和時代“演歌”(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歌曲,可以理解成日本的經(jīng)典老歌。)的這一Revue中,古川也加入了許多昭和時代所流行的元素,例如“暴走卡車”(デコトラ),因為其車頭屏幕可以很好地用來展示每句歌詞,恰好地將歌曲融入到畫面當中,非常適合用作這一舞臺上的道具。
?


劇場版中天堂真矢與西條克羅迪娜的舞臺也涉及頗多超現(xiàn)實布景。其中一幕《La commedia di Ouroboros》,從意大利語直譯過來是“銜尾蛇喜劇”。
銜尾蛇(ウロボロス)是傳說中吞噬自己尾巴的蛇,是再生、死亡、長生不老的象征。而天堂真矢所飾演的キュクノス有著天鵝的含義,在過去宗教畫中,天鵝象征著耶穌。傳說中天鵝會拔掉胸前的羽毛,滲出鮮血后長出新的羽毛,代表“耶穌的復活”。銜尾蛇(ウロボロス)與キュクノス均代表著TV版中“再生產(chǎn)”這一概念,同時銜尾蛇也代表了大場奈奈的再演(輪回)。?

?
其他Revue也有用到許多特殊的布景:



(2)舞臺布景對于角色潛意識心理的塑造
《少女歌劇》中的舞臺布景,某種程度也代表了角色的潛意識心理。
在露崎真晝與神樂光「競演的Revue」中,兩人之間圍繞愛城華戀所引發(fā)的潛在矛盾,同時又是室友兼同學這一矛盾的關系性,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說,“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選擇奧運會場景作為這樣兩人表演的舞臺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Revue中也加入了兩人各自喜歡的卡通角色,可愛中穿插著恐怖,恐怖下體現(xiàn)的是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復雜情感。沿用恐怖片概念所涉及的基本核心:挖掘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將其具像化表達出來。往往意圖引起觀眾的恐懼、害怕、不安、惶恐等原始的負面情緒,通過宣泄這些情緒令觀眾得到娛樂體驗。真晝一直以來對神樂光的負面情緒在此暴露無遺,觀眾視角也看到了更加真實立體的露崎真晝。?

最終真晝將神樂光逼入絕境后神樂光從高處墜下的演出,與TV版中愛城華戀的經(jīng)典墜塔場面相對應。擺著冷酷表情偶爾又會顯出天然一面的神樂光、TV版中有著至高覺悟毫不猶豫地將華戀推下塔的她,也是會在從高處墜落時失聲尖叫,會因為過于害怕而蜷縮在巨大毛絨玩具上哭泣的女孩。神樂光的角色形象因此更加飽滿。
從現(xiàn)實切換到Revue的過渡,也可以看出監(jiān)督古川天馬行空的場景轉轉換,完全無視掉現(xiàn)實中的因果關系自由發(fā)揮。這充滿個人色彩的意識流手法,也讓觀眾無從猜測舞臺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角色的深層心理與欲望展露在舞臺之上,現(xiàn)實與幻想的邊界被模糊。?


不同于其他以角色矛盾作為開頭引申出的Revue,天堂真矢與西條克羅迪娜的舞臺——代表實力最強兩人(除了隱藏實力的大場奈奈外)的這場「靈魂的Revue」則是以經(jīng)典的歌劇形式開頭。無論是音樂的切換,還是表演臺詞,都極具歌劇色彩的一場演出,角色情感沖突也在舞臺表演中油然而生。

值得注意的一點——天堂真矢將自己稱為神之容器,不難想到“容器人”這一概念。“容器人”是日本學者中野牧在《現(xiàn)代人的信息行為》中提出的概念。
“‘容器人’是在大眾傳播中成長起來的現(xiàn)代人,其內(nèi)心世界類似一種“罐狀”容器,并與周圍人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防止對方深入自己內(nèi)心世界。且“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他們的行為像不斷切換鏡頭的電視畫面一樣變幻不定?!?/blockquote>
而在之后天堂的臉于畫框交錯時不停變化為其他樣貌,也正對應“容器人”變幻不定這一點。將“容器人”用于對天堂這一角色的闡述,使得TV版中一直給觀眾以舞臺TOP印象的天堂真矢,變得更像現(xiàn)實生活中觀眾身邊的真實朋友,觀眾得以窺見她想要隱藏于舞臺背后的深層內(nèi)核。
回到主線劇情,通過劇場版直接對華戀長大過程的描述可以看到,愛城華戀在過去十幾年的生活中,她的人生目標其實并不是“starlight”,也不是“舞臺”,重點更偏向于“與神樂光一起”。
劇場版又在TV劇集的基礎上更現(xiàn)實性地闡述這一驅動力,表明現(xiàn)實中兩人長大后必將面臨獨立,無法永遠依賴對方,將“其他角色”視作根本動機的愛城華戀無法繼續(xù)在“舞臺”存活。?
在舞臺上“暴斃”的愛城華戀 所以,在Revue中突然“暴斃”的愛城華戀,意味著這樣的愛城華戀終將在舞臺上逝去,而她能夠重生的唯一條件只有改變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這或許也是最后一場光戀Revue存在的意義。
「盡情殺戮的Revue」中星見純那“暴斃”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雖然臺詞因其歌劇化而展現(xiàn)得十分意識流,劇場版主體劇情也較為簡單,但在視聽方面確實讓人贊不絕口。層層遞進的Revue,持續(xù)升華的角色情感,讓觀眾情不自禁期待起接下來還會帶來怎樣的演出。
ACTⅢ 受監(jiān)督影響的超現(xiàn)實主義視覺風格
這部成功的“舞臺”動畫演出的背后,離不開監(jiān)督古川知宏獨特的個人風格對其造成的影響。
眾所周知,古川知宏是幾原邦彥的“親傳弟子”。古川知宏于涂鴉工作室(スタジオグラフィティ)出身,最開始作為原畫師活躍于動畫作品制作當中。隨后于幾原邦彥擔任監(jiān)督的《回轉企鵝罐》(輪るピングドラム,2011)中負責主要腳本,在同樣為幾原邦彥監(jiān)督的《百合熊嵐》(ユリ熊嵐,2015)中擔任副監(jiān)督。而《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則是古川知宏首次擔任主監(jiān)督的處女作。?
古川知宏
古川知宏曾說過自己是庵野秀明的粉絲,在14歲時(與劇中碇真嗣同樣年齡)觀看了《EVA》(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這部作品對于那時的古川知宏,乃至之后成為監(jiān)督創(chuàng)作動畫作品的古川知宏都造成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
?
《少女歌劇》中的Starlight(スタァライト)也被認為是受到幾原邦彥《少女革命》(少女革命ウテナ,1997)中濃烈“舞臺劇風”的影響。這種師傳下來的“舞臺劇風”,也經(jīng)過古川知宏進一步加工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美學。古川也在采訪里提到,在和幾原邦彥一同合作的過程中,有學習與幾原邦彥相似的創(chuàng)作方式,想要將其擴展活用在給新一代觀看的影像當中。
*有關幾原邦彥風格的具體分析,可以點擊觀看學術趴之前的文章。
?采訪原文
不僅庵野秀明和幾原邦彥,古川所形成的獨特風格也有受其他諸多出色人物的影響,例如電影導演岡本喜八和北野武。?
古川:“在影像節(jié)奏方面,給予我影響的是庵野先生和北野武監(jiān)督,我想熟悉的人看了后就會知道幾原先生和我自己的剪輯方式(カット割やカッティング)有很大的不同。(TV版)第7話的剪輯,就處處都有著岡本喜八監(jiān)督的意象(イメージ)。我也很感謝,能在從幾原先生那里學到的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方式。無關于作家或監(jiān)督層面,我單純很喜歡幾原邦彥這個人?!?/blockquote>?
觀看《少女歌劇》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古川在畫面設計上的結構特點,例如被多次應用其中的對稱構圖。以及涉及核心劇情的關鍵臺詞時,會有意識地用到“直視鏡頭”,就像角色在舞臺上看著臺下的觀眾一般,由此給觀眾營造出了被注視感和參與感。?
新篇劇場版中的“對稱構圖” TV第7集的“直視鏡頭”
新篇劇場版中的“直視鏡頭”
古川知宏也確實有在參考幾原邦彥刻畫作品主題的方式之上,活用符號元素來突出《少女歌劇》主題。18年古川在關于TV版采訪中提到最終話的場景制作,「アタシ再生産(我再生產(chǎn))」的文字Logo是由濱祐斗進行設計,而古川在最終話場景中將其改成了“燈飾”。從最終的視覺呈現(xiàn)效果來看,這樣的調(diào)整著實讓觀眾更能沉浸在作品的世界里。?
「アタシ再生産(我再生產(chǎn))」的文字與東京塔,可以說是讓角色和作品世界的血肉相連的道具。
此外,古川知宏所使用的具備獨特符號元素的反復播放,也讓作品在一些奇特的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直反復說著「わかります。(我懂的)」的長頸鹿正是如此。劇中還設有一個關鍵符號——Position Zero。對于Position Zero,其直譯為“零點”、“原點”,意譯“C位”。TV版中,Position Zero是Revue舞臺結束后,勝利的一方將武器刻下的地方。
在祛除“Top Star”動機的新篇劇場版中,Position Zero的符號通過另外的視覺符號被融入到影片畫面之中。例如:石動雙葉的摩托車鑰匙形狀、天堂真矢與西條克羅迪娜簽署契約的紅印等。?
被如此呈現(xiàn)出的“Position Zero”,其實也恰巧地傳達了舞臺少女所謂的勝利并不是只能通過選拔獲得,在名為“人生”的舞臺上,作為“普通人”的舞臺少女所能獲得的勝利,可以是在兒時好友邁向未來時,為以后重聚許下的約定;可以是揮別對于朋友的依賴,獨立邁向新人生的道路;也可以是何時都敢于直面強者,向其不斷發(fā)起挑戰(zhàn)的勇氣。
在以“畢業(yè)季”為主題的新篇劇場版中,古川知宏也引入了新的符號——“列車”與“番茄”。其中列車是舞臺少女通往人生新階段的隱喻。對于番茄和列車這兩個意象,據(jù)古川知宏所說是為了讓觀眾將作品與現(xiàn)實串聯(lián)起來,從而加入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元素。
“如果能夠在品嘗番茄,或是乘坐地鐵時想起這部作品就好了。哪怕只是一點點,我也在想這樣的話能夠讓那個人的生活發(fā)生些許改變。雖然學校和職場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說不定這趟列車會將我們帶向下一個舞臺?!?/sp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川知宏
事實上番茄的符號元素也確實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國內(nèi)舉辦線下放映會時,有的會場也會給每位前來觀看影片的觀眾發(fā)放番茄。
終幕
角色情感的復雜性,舞臺演出的絕妙呈現(xiàn)、美妙絕倫的音樂原聲集,制作團隊對于細節(jié)之用心……這些閃閃發(fā)光的點構成了搭建《少女歌劇》動畫舞臺所必須的地基,得以讓這部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呈現(xiàn)于觀眾眼前。
還記得在劇場版的最后,9位舞臺少女那對未來的不安與焦慮,對朋友們的不舍之情,對“圣翔音樂學園”這一象牙塔的依賴感,在劇中神樂光斬斷東京塔的那一刻,這些情感都得到了解放與釋然。“舞臺少女”在對人生的迷茫中于巖漿里掙扎“死去”,也在作為人生分水嶺的舞臺上,再次奮起作為“舞臺少女”表達真心,與自我和解,堅定未來目標后再次獲得“重生”,踏上下一趟列車邁向新生活。
而熒幕這邊,有著觀看《少女歌劇》的觀眾和屬于觀眾們各式各樣的故事。帷幕落下,影片的結束只是一時,而那些不曾按下停止鍵的故事,還會在懷揣著影片所帶來的感動之中不斷續(xù)寫下去。?
參考資料:[1] https://www.pixiv.net/novel/show.php?id=16668298
[2] 少女歌劇用語集:https://revuestarlight.boom-app.wiki/entry/39
[3] 古川知宏的采訪:https://febri.jp/topics/starlight_director_interview_1/
[4] 古川知宏的采訪2:https://news.nicovideo.jp/watch/nw4275871
[5] 看不懂《皿三昧》?為你解碼日本動畫界風格最詭秘華麗的導演:https://mp.weixin.qq.com/s/uot_5nCMjLuPNYxPxLezVA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