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配置不如卷價格,“低價電車”才是正確答案?

汽車市場價格戰(zhàn)愈加狂熱,汽車品牌們的價格也是越定越低,如今用戶只需要花更少的錢就能購買到自己的目標車型。
時至今日,不僅是自主品牌在不斷刷新市場的最低準入門檻,就連豪華品牌也層出不窮地推出“地板價”,用超低的價格給友商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細分領(lǐng)域的低價車型,看看便宜真的有好貨嗎?
啟源A05
如果說秦PLUS DM-i冠軍版9.98萬的門檻價,給到了一眾日系家轎,來自中國新能源車的小震撼,那么在10月上市的長安啟源A05,則以8.99萬元的起售價,給到自主同行們一些小小的“內(nèi)卷”震撼了,因為后者再一次拉低了國產(chǎn)新能源家轎的最低門檻。
產(chǎn)品力方面,啟源A05不同于A07的圓潤造型,整車棱角分明,在車身線條刻畫上更具肌肉感一些。

不過外觀造型并不是啟源A05的核心亮點,新車的座艙搭載了10.25英寸的懸浮式全液晶儀表盤和13.2英寸的豎置中控屏,全系還標配了倒車影像、無鑰匙啟動、遠程啟動、自動大燈、語音識別、主副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和自動空調(diào)等配置,雖然便宜,但是該給到的智能配置一個也不少,高配版還配置L2級輔助駕駛,或許智能化表現(xiàn)將會成為長安啟源A05吸引用戶的一個重要的賣點。

再來是車輛的動力系統(tǒng),啟源A05并不是增程動力,而是搭載了1.5L自吸發(fā)動機+電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tǒng),分為電池容量的不同,CLTC工況下分別提供了70km和145km的純電續(xù)航里程,饋電油耗可低至4.58L/100km。

但啟源A05也不是全無缺點的,例如它的入門版車型70 Lite全車僅有主副駕兩個安全氣囊,采用的是鋼圈輪轂,沒有駐車雷達,全車僅有一個攝像頭,后排不配備出風口,座椅材質(zhì)是織物材質(zhì)。
總而言之,如果你要想在啟源A05上獲得更為便捷、智能的用車體驗,也至少要9.39萬起的版本車型了,但總的來說,新車的性價比依然不錯,這就看屏幕前的你如何抉擇了。
說到細分市場的“地板價”,前段時間的睿藍7也必須得有一席之地,該車定位緊湊型純電SUV,指導(dǎo)價區(qū)間為11.77萬元-17.37萬元,也是一名以“性價比”著稱的選手。

先說續(xù)航,睿藍7在CLTC工況下提供有450km和605km的兩種純電續(xù)航版本,相較同級別的競品來說,這個續(xù)航表現(xiàn)的競爭力并不算大,不過睿藍7支持換電,這個在目前這個價位的同等級選手中算是獨一份。

其余方面,睿藍7的軸距為2775mm,相較比亞迪宋PLUS EV以及AION Y等同級競品,在空間上有一定優(yōu)勢,而且從13.97萬元的馳月版開始,搭載有前麥弗遜后五連桿的獨立懸架組合以及180kW/385N·m驅(qū)動電機,車輛在駕控層面的表現(xiàn)也還算不錯。

此外,智能化也是睿藍7的一大亮點,睿藍7內(nèi)置一顆吉利自研的龍鷹一號SOC智能座艙芯片,頂配車型則為雙龍鷹一號芯片,根據(jù)筆者此前的實際體驗來說,睿藍7的車機流暢度還算不錯,支持的應(yīng)用也比較豐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睿藍7的兩款入門車型如追云和追云Air,它們搭載的是前麥弗遜后扭力梁懸架,乘坐舒適性有所削弱,且僅支持倒車影像、電動尾門、無鑰匙進入等較為基礎(chǔ)的功能,相較中配車型還少了鋁合金輪轂、前排側(cè)氣囊、動能回收、泊車雷達、熱泵空調(diào)等配置。
總而言之,拋開兩款入門版車型,睿藍7中高配版本的性價比也還不錯,是值得大家花時間去店里看看實車的性價比之選。
作為豪華品牌里賣得最好的純電B級車,寶馬i3這款車,相信不用筆者再過多介紹了吧?畢竟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有這么一句名言:“35萬的寶馬i3,是雜牌電車,22萬的寶馬i3,是巴伐利亞的巔峰之作!”

實際上,如果我們光看車輛參數(shù),寶馬i3的產(chǎn)品力還是可圈可點的,軸距達到2966mm,比燃油版3系還長。而相比同價位的國產(chǎn)電車,寶馬i3還有3項優(yōu)勢:第一在于續(xù)航表現(xiàn),CLTC工況下?lián)碛?26km和592km兩個續(xù)航版本,雖然續(xù)航里程看著不長,但是不少用戶都反饋續(xù)航能力相當扎實;其二,在于寶馬出色的底盤調(diào)校能力,解決了純電車的眩暈感,帶來接近于燃油車的駕駛感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寶馬i3擁有“藍天白云標”的信仰加持。

當然了,寶馬i3降價前備受詬病的一點,在于它是“油改電”車型,因此在智能化表現(xiàn)上存在先天劣勢,成為勸退不少用戶選擇它的主要理由。不過隨著車輛的終端優(yōu)惠給到位,寶馬i3也順勢成為BBA中賣得最好的純電轎車。
寫在最后
從以上三款車型的入門版本來看,我們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在價格拉低的情況下,低價車型的確會存在一些配置的缺失,又便宜、產(chǎn)品表現(xiàn)力好、配置還足的產(chǎn)品幾乎不存在,降價減配才是做低價的真思路。
實際上,入門版車型配置跟高配版比起來有所差別,但確實降低了在細分市場中用戶購車的準入門檻,對于那些只需要用到基礎(chǔ)的汽車功能,并不在乎智能化能力、車輛配置的用戶非常友好,他們可以直接選擇入門款車型,不必為多余的配置買單,而對于那些有更高需求的用戶則可以通過選配或者購買更高版本的車型。這樣一來,既提高了產(chǎn)品的受眾面,也讓用戶有了更多選擇。
今后,這種定低價的思路勢必會持續(xù)影響到整個行業(yè),導(dǎo)致眾多汽車品牌不斷地追逐最低的“地板價”,價格下調(diào)、同時減掉部分配置將成為大部分主打性價比產(chǎn)品的主流趨勢,關(guān)于這種“低價”思路,大家覺得是利是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