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制·視角】天問一號——揭開火星的神秘面紗
初原載于 愛學習的 青春材制
2020-04-30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 ?

? ? ? ?說起天問一號,大家還記得她是誰嘛。日前,天問一號任務的火星車終于有了她的名字——祝融號。坦誠講,遙遠的地火距離,讓我們不免會忘記,太空中還有一位奔赴火星的“靚仔”。有網友戲言:我們的嫦娥都把月壤帶回來了,這位靚仔還在去火星的路上。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天問一號,說說火星。
自古以來,火星——這顆枯紅色的行星就引發(fā)了人類諸多的幻想,在古希臘,火星與戰(zhàn)神阿瑞斯同名。荷馬在《伊利亞特》中借阿波羅之口說:“阿瑞斯!阿瑞斯!可惡的毀滅者,人類的屠夫!”在中國,火星被稱作熒惑。杜甫在《魏將軍歌》中寫道:“星躔(chán)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欃(chán)槍熒惑不敢動,翠蕤(ruí)云旓(shāo)相蕩摩。”更有一些人,相信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是有生命存在的,在電影《世界之戰(zhàn)》中,火星人的大舉入侵地球,給人類帶來災難。


? ? ? ?最近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探索火星不再成為夢想。從1964年美國“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fā)射成功到今天,人類近距離觀測火星有了五十多年的歷史。去年,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天問一號”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今年二月份,“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和同期阿聯(lián)酋發(fā)射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同,“天問一號”不僅要環(huán)繞火星,更要降落在火星表層上,進行深一步的研究,對中國航天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
那么“天問一號”怎樣執(zhí)行的詳細的任務呢?大體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靠近火星”、“降落火星”。在第一個任務中,“天問一號”要先到達火星周圍,被火星捕獲,進入近火軌道中繞火星運動,然后借助高分辨率相機等設備,給火星拍個“全身照”,并同時分析一下在發(fā)射之前首選的預定著陸區(qū)的具體情況,把火星車“扔”到火星表面的流程。

? ? ? ?其中,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經過長途飛行后,如何及時制動并最終被火星捕獲,是第一個任務中風險最高、難度最大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直接關系到探測任務的成敗。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總體主任設計師董捷說:“它是一次性不可逆的過程,如果發(fā)動機沒有點火,或者說點火的姿態(tài)有問題就飛出去了,可以認為這個任務失敗了。”
在此過程中,探測器能夠被火星引力捕獲的機會僅有一次。要想實現完美捕獲,天問一號不僅要靠地面的指令,更要在關鍵時刻依靠自己的“智慧”進行決斷。
為了把控發(fā)動機的開關時機,環(huán)繞器在近火捕獲前需要由地面對其進行精確的無線電測定軌。除了無線電通信導航外,天問一號還首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作為備份導航工具,通過探測器上的一雙“眼睛”實時觀測環(huán)繞器和火星的精確位置。地面團隊可借此更直觀地確認飛行軌道和姿態(tài),計算圖像中火星的幾何中心和視半徑。天問一號可以通過最優(yōu)估計算法自主獲取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依靠可靠的捕獲策略,確保進入環(huán)火軌道。這就是天問一號自己的“智慧”。
“降落火星”是科研人員要完成的第二個任務以及難點,在繞火星科學考察飛行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天問一號才能擇機進行著陸。這將是其成功與否的又一個關鍵時刻,整個過程驚心動魄,包括進入大氣層,經歷7分鐘燒烤黑障時期,然后打開降落傘,飄然而下,快到地面時適時開啟反推發(fā)動機,讓著陸器安全著陸。以上整個著陸過程地球控制中心完全無法把控,完全靠著陸器自主識別著陸點,自己規(guī)劃整個過程,這是對天問一號AI系統(tǒng)的一次檢驗。
順利著陸后,天問一號將釋放出火星車“祝融號”,開始對火星進行考察。那么它具體在考察些什么呢?
在火星車抵達火星表面后,其接下來的使命便是進行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就在近日,天問一號為我們帶來了3幅"火星圖":2幅黑白和1幅彩色圖像。



? ? ? ?拍攝的畫面為火星北極的一片區(qū)域。目前,我們希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能夠順利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并且成功地進行下一步任務。
火星車在火星上如何工作的?
火星車豎立在前端的桅桿頂端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其中包含火星車的“眼睛”,上面有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時探測的全景相機,還有識別礦物質成分的多光譜相機。在火星車上,還裝有4個“大翅膀”,這正是太陽能電池板。除此之外,火星車還配有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

? ? ? ?隨著時間的一步一步推近,天問一號擇機降落火星表面的日期越來越近。我們的天問一號即將迎來她的下一個難題。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新華網


撰 ?稿 人:? ??科技協(xié)會科創(chuàng)部? ? ? ? ? ?許志宇? ? 朱宇翔? ?竇 箏? ?馬浩然
責任編輯:? ??科技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 ?于世龍
執(zhí)行編輯:? ? 融媒體微網平臺 ? ? 代震霖
總 編 ?輯:? ? ? ? ? ? ? ? ? ? ? ? ? ? ? ? ? ? ?李曉萌
投稿請發(fā)送至:fmmsa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