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外的往事》(節(jié)選):太空前哨――太陽系預警系統(tǒng)

?
??對于光粒,地球世界只在187j3x1恒星和三體星系被摧毀時觀察到兩次,對它的了解很少,只知道它的運行速度極為接近光速,對于它的體積、初始質量和接近光速時的相對論質量則一無所知。但光粒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攻擊恒星的最原始武器,僅憑其巨大的相對論質量產生的動能摧毀目標。如果具備了將物體加速到光速的技術,只需發(fā)射極小質量的“子彈”即可產生巨大的摧毀能力,確實很“經濟”。有關光粒的最寶貴的觀測數據是在三體星系毀滅前取得的,科學家們發(fā)現了一個重要現象:由于光粒極高的速度,在與星際空間的稀薄原子和塵埃的劇烈碰撞中,:會發(fā)出包括從可見光到伽馬射線的強烈輻射,這種輻射有明顯的特征。由于光粒的體積極小,所以直接觀察完全不可能,而這種輻射卻能夠被觀測到。
????初看光粒攻擊是無法預警的,因為它的運行速度幾乎是光速,與它自己產生的輻射幾乎并行前進,同時到達目標――換句話說,觀測者在事件光錐之外――但真實的情況卻更復雜一些。由于有靜止質量的物體不可能完全達到光速,光粒的速度雖極為接近光速,但與精確的光速還是有一個微小的差值,這個差值使得光粒發(fā)出的輻射比光粒本身要稍快一些,如果光粒的飛行距離足夠長,這個差值將越來越大。另外,光粒攻擊目標的彈道并非絕對直線,由于其巨大的質量,不可避免地受附近天體引力的影響,彈道會發(fā)生輕微的彎曲,而這種彎曲比純光線在相同引力場中彎曲的曲率要大得多,在接近目標時需要進行修正,這就使得光粒所走的路程比它發(fā)出的輻射要長一些。
????由于以上兩個因素,光粒發(fā)出的輻射將先于光粒本身到達太陽系,這個時間差就是預警時間。二十四小時的預警時間,是根據目前能夠觀測到光粒輻射的最遠距離估算的,這種情況下,輻射超前光粒約一百八十個天文單位到達太陽系。
????但這只是一種理想情況,如果光粒從近距離的飛船上發(fā)射,便幾乎沒有預警的機會,就像三體世界的命運一樣。
????太陽系預警系統(tǒng)計劃建立了三十五個觀測單元,從所有方向密切監(jiān)視太空中的光粒輻射。
(原著:劉慈欣)
(轉載來源:《三體:死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