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包拯誤走地靈廟
? ? ? ? 包拯帶著包興、包盛二人騎馬趕路,一路上少不了風餐露宿、夜宿曉行。
? ? ? ? 一日,到了座小鎮(zhèn),主仆三人找了個飯店,包盛扶二人下馬,包興將馬接過牽走,交給店家喂養(yǎng)。找了張桌子,包拯坐在前面,包興、包盛二人坐在兩側,雖是主仆,只因沒有外人,素常三人關系也不錯,所以便坐在一起吃了。
? ? ? ? 堂官過來拿了碗筷,端來一盤小菜,包拯隨便要了一角酒,三樣菜,知道包盛是習武之人,飯量大,包拯又要了一碗面,店家送的小菜是水煮花生,包拯用筷子夾起一粒花生放入嘴中,花生被煮的很軟,咸度也正合適,包拯不禁又吃了幾粒。
? ? ? ? 包興、包拯二人看到包拯動了筷子,也不再拘謹,很快這盤花生就被三人吃完了。之前三人還沒感覺很餓,吃了點花生,反而感覺肚子里空落落的,店里生意不錯,菜還沒有做好,三人環(huán)顧四周,突然聽到啪的一聲!
? ? ? ? 順著傳來聲音的方向走去,只見一位說書先生手中拿著醒木,口中念念有詞:“上回書說到武宗皇帝率軍攻打北漢,正遇上火山王楊袞 。”
? ? ? ? 三人本想聽下去,菜卻上來了,三人回到座位繼續(xù)吃飯,涼拌番茄清爽甘甜,水煮肉片份量十足,玉米湯香濃美味,而那碗面上飄著一層牛肉,牛肉上面有不少翠綠的蔥花和橙色的胡蘿卜丁,看起來甚是美味。風餐露宿數日,主仆三人只能吃干糧,這下看到一桌子菜,顧不上喝酒便大塊朵頤起來。
? ? ? ? 包興與包拯飯量不大,雖然吃時狼吞虎咽,但沒吃多少就飽了,只有包盛仍在吃著,二人環(huán)顧四周,看到角落里一個道人坐下,要了一角酒,唉聲嘆氣的對著酒壺發(fā)呆,過了一會,拿起了酒壺不往杯中倒,酒花喇喇的撒了一桌子,看他似乎有心事的樣子,包拯暗自出神。
? ? ? ? 只見外面進來一人,武生打扮,面帶俠氣,那道人見了他,急忙站起,連聲道:“恩公請坐,恩公請坐?!?/p>
? ? ? ? 那人也不坐下,從懷中掏出三錠銀子,遞給道人,道:“將此銀暫且拿去,等晚上再見?!蹦堑廊私舆^銀子,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頭,出店去了。
? ? ? ?包拯見那人年紀二十歲上下,氣宇軒昂,令人可愛,因此站起身子,抱拳道:“尊兄請了,若不嫌棄,還請過來一敘?!蹦侨寺劼?,將包拯上下打量一番,笑容滿面的道:“承蒙錯愛,敢不奉命?!闭f罷走了過來。
? ? ? ? 包興趕忙拿了份碗筷,又叫了一角酒、兩碟菜,而后,他拉起了包盛,包拯與那人分賓主落座,問道:“尊兄貴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飛。包公也通了名姓,二人雖是一文一武,聊的也算投機?!?/p>
? ? ? ? 二人飲了數角酒,展昭道:“小弟有些事情,不能陪伴尊兄,來日再會。” ? ?說罷,付了飯錢。包拯也不謙讓,包興暗道:“我們三爺嘴上抹了石灰。”
? ? ? ? 用飯已畢,主仆三人乘馬趕路,因在店內延誤了時間,天色已晚,不知路徑,這時,只見一牧童放牧歸來。
? ? ? ? 包興上前問道:“牧童哥,這是什么地方?”牧童答曰:“西南二十里是三元鎮(zhèn),是個大鎮(zhèn)店。如今你們走差路了。此是正西,若要繞回去,還有差不多二十里之遙呢?!?/p>
? ? ? ? 包興見天色已晚,便問:“前面可有宿處?”牧童道:“前面叫沙屯兒,并無店口,不過在那里有個數百年的古剎叫地靈寺,你們可以在那兒住一晚?!闭f罷,趕著牛羊走了。
? ? ? ? 回復包拯后,三人奔著沙屯而來,走了許久,見道旁有座寺廟,匾上大書“敕建護國地靈廟”包拯道:與其借宿人家,不如在此廟住宿一晚,明日一早布施些香火錢也就是了。”
? ? ? ? 包興下馬叩打門栓,里面出來一個僧人,此人身穿僧袍,頭上無發(fā),仔細一看有著幾處戒疤,腳穿云襪僧鞋,身上有股酒氣。見了三人,口誦佛號:“阿彌陀佛,三位施主來此何事?”
? ? ? ? 僧人為什么要剃發(fā)呢?一是佛教認為,頭發(fā)代表著俗世的煩惱,所以頭發(fā)被稱為三千煩惱絲,剃掉頭發(fā)就是去除了煩惱,二是剃掉頭發(fā)就等于脫離了俗世,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碧臧l(fā)也是為了斬斷與俗世的牽掛。
? ? ? ? 書歸正傳,繼續(xù)說包拯三人,包興道:“我等陪伴三公子從包村去京城趕考,今日走錯了路,看天色已晚,想在此借宿。”
? ? ? ? 這僧人將三人請進寺廟,包盛把馬牽到一旁喂了草料,和尚先帶著二人進入了一處小院,三人敘禮歸座,和尚獻了茶湯,問:“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 ? ? ? 包拯如實回答,又詢問了僧人的法號。那和尚道:“小僧法號法本,我還有個師弟叫法明,此廟就是我二人住持。”說罷,告辭離開,正好撞上包盛進門,包盛似乎看到他的僧袍末端有銀光一閃。
————————————————————————
或許下章會有本書的第一場打斗哦(序章那個應該不算吧),敬請期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