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八大碗” 喊你貼秋膘啦!

深秋時節(jié),木葉蒼黃,天氣轉(zhuǎn)涼。“貼秋膘”秋季進補是我們的傳統(tǒng)習(xí)俗,為的是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冷季節(jié)。吃味厚的美食佳肴,既可進補又能解饞。河北的“八大碗”有葷有素,菜品豐富,味道多樣,貼膘最合適不過了。
正定八大碗子龍故里的農(nóng)家味道
正定是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家鄉(xiāng),相傳趙子龍打了勝仗之后,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返鄉(xiāng)后,就把這些菜肴的做法帶回正定,發(fā)展成了“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有四葷四素八種食物,葷菜以豬肉為主料,分別由方肉、肘子、酥肉、丸子、排骨等,素菜由豆腐、海帶、粉條和時令蔬菜組成,一一碼放到碗中,是典型的農(nóng)家口味。

?
正定八大碗中的方肉碗最是饞人,雖然食材簡單,但制作起來卻并不馬虎,先蒸制幾個小時,倒掉油脂,給每個碗里加上清湯、蔥花和姜末,再蒸上30分鐘,接著把蒸好晾涼的碗逐一倒過來——方肉晶瑩剔透,肉皮朝上,這也是蒸碗又被稱為扣碗的原因。
蔚縣八大碗塞外古城的傳統(tǒng)名肴
在塞外古城蔚縣歷史上,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市井庶民,都把“八大碗”視為講究而又闊綽的傳統(tǒng)名肴。當(dāng)?shù)厝私?jīng)常用它擺宴,招待貴賓。
?

蔚縣八大碗里邊有絲子雜燴、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渾煎雞、塊子雜燴、清蒸丸子、銀絲肚。在這八大碗中,前五碗屬于渾湯菜,湯味濃郁,后三碗屬于清湯菜,清淡爽口。

清河八大碗菜品混搭的風(fēng)味
在清河,有一道遠近聞名的地方名菜“清河八大碗”,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八大碗,清河的這道菜,菜品豐富多樣,菜量也不止八碗,可根據(jù)自己口味喜好,自由搭配。它里邊有雞、魚、豬肉、牛肉、羊肉、藕夾、豆腐夾、鵝脖、紅燒丸子、水氽丸子、素丸子、假菜(用粉條和淀粉制作的一道菜)、木耳、雞蛋、海帶絲、面筋等十五種菜可供挑選。

清河八大碗中最經(jīng)典的當(dāng)屬扣肉,一片片五花薄肉,將肉皮炸的焦香,還有切成菱形的炸豆腐,再配上黃花菜,蒸熟以后幾種食材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鮮美無比。
大廠回族清真八大碗地道的清真口味
?
大廠回族人非常擅長牛羊肉的烹飪,燉牛肉、燉雜碎是大廠回族清真八大碗中的精品,牛肉微火浸燉,達到色、香、味俱佳的境界。

圖片來源:文旅廊坊公眾號
這里的八大碗除了有燉牛肉、燉雜碎,還有胡蘿卜、長山藥、海帶、粉條、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為限,菜品靈活配伍。
承德滿族八大碗塞外的皇家美味
承德滿族八大碗的食材之中不乏皇家美味,由雪菜炒小豆腐、鹵蝦豆腐蛋、扒豬手、灼田雞?、小雞珍蘑粉、年豬燴菜、御府椿魚、阿瑪尊肉等八種菜組成,分別采用扒、燜、醬、燒、燉、炒、蒸、熘8種不同的烹飪手法。不同的手法帶來不同的味道,每一碗都令人回味。

?圖片來源:承德文旅公眾號
承德滿族八大碗的吃法與滿族人熱情的待客方式有關(guān),主人擔(dān)心客人不夠吃,碗比盤所盛的量大,再加上北方天氣寒冷,用碗裝菜保溫性更好。
滄州老席“八大碗”素食的肉味
滄州老席俗稱“扣碗”,扣碗的特色是“素食肉味”,這一席扣碗就用三兩肉,其余都是面做的,但出來的卻是肉味兒。



圖片來源:滄州文旅發(fā)布公眾號
“扣碗”自明朝永樂年間開始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分別為紅肉、白肉、丸子、松肉、卷肩、假雞、假魚(用豬瘦肉和面粉制成)、燜子等,經(jīng)過煮、炸、切、拌等多道工序,再放到粗瓷大碗里上鍋蒸,滾燙的高湯澆入碗中,瞬間沁入菜品,十分可口。
看了這么多八大碗,是不是早就饞得流口水了。貼貼秋膘,順應(yīng)天時,是一個吃貨最大的優(yōu)雅。
編輯 | 王宇
審核 | 睢澤昆

本文為《河北旅游》雜志社版權(quán)所有,歡迎轉(zhuǎn)發(fā)朋友圈;如需轉(zhuǎn)載、投稿,請聯(lián)系留言獲取轉(zhuǎn)載、投稿方式。咨詢電話:0311-67563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