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布局》后再一部腦電影!《完美的敵人》是不可思議的案件謎團
燒腦元素就跟愛情元素一樣,早已成為當(dāng)代影像敘事里的重要成分?!锻昝赖臄橙恕稟 Perfect Enemy 與《布局》都以男主角失去曾經(jīng)的摯愛做開場,抽絲剝繭出一場不可思議的案件謎團,情節(jié)最后的反轉(zhuǎn)過程既能讓觀眾腦洞大開、猜得過癮,也會在驚訝于結(jié)局“沒猜到”并心服口服的觀影馀韻里得到看戲的滿足感,是喜歡看懸疑推理小說改編電影觀眾的必選片型。
翻拍自比利時作家艾蜜莉諾彤暢銷小說的《完美的敵人》描述功成名就的建筑師安格斯出席了一場巴黎座談會,由于講座太熱烈以及雨天交通的拖延,導(dǎo)致安格斯錯過了他原本的班級,而一路上搭訕?biāo)呐?,處處糾纏、時時刻刻都在挑戰(zhàn)著彬彬有禮的安格斯的底線!
片頭以建筑師論述“完美”的空間要有療愈性,將好的建筑環(huán)境喻為人在肉體與心靈平衡健康共處狀態(tài),算是高明的破題,就連片頭字幕影像都藏有玄機,甚至要將《完美的敵人》看到最后才會恍然大悟開頭影片早就給出答案,這一向是燒老電影讓人看完馬上就能在二刷中得到多層次賞片樂趣的必有特質(zhì)。
觀眾和主角安格斯一同陷入困境:莫名其妙出現(xiàn)的妙齡女子“泰瑟”,有時像是能看穿他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有時又極度挑釁到讓安格斯想爆炸!飾演安格斯的演員托馬斯科特(Tomasz Kot)曾在《沒有煙硝的愛情》詮釋過深情藝術(shù)家,有著對于任性女人無盡包容度的銀幕形象與魅力,超高耐受力的角色特質(zhì)自然也是可以預(yù)期。
本片最有趣之處也在于此: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社會地位高且徹底文明化的上流人士,被反復(fù)粗俗地對待是否會崩潰?要不要反擊?但觀眾同時也會跟安格斯一樣越來越好奇,這個陌生女孩究竟是何方神圣?
這其實很考驗演技。
在兩方抗衡的過程中,安格斯的溫文儒雅與好教養(yǎng),逐漸被觀眾看穿其心。禮儀不就是這么一回事?雖能成就不凡,但過度禮貌通常也代表著疏離與冷淡。與人保持距離從來沒有不對,除非這份拒絕里頭藏著難以面對的現(xiàn)實、或會揭開誰不堪的過去。
充分了解自己的敵人最是可怕,《完美的敵人》以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兩個陌生人交會,編織出一出善惡對決的血戰(zhàn)現(xiàn)場,驚悚揭曉全片秘密時,有著看希區(qū)考克《驚魂記》結(jié)局時的恐愕、以及《鬼店》的玉石俱焚感?!锻昝赖臄橙恕仿斆髁胬厍宄攥F(xiàn)化當(dāng)代人對于恐懼的想象,不是惡魔撒旦、也非怪力亂鬼,而是每個人在生活里,一念之間所賁張而出的惡意歹念。
尤其罪惡感沒有法定追訴期,再怎麼保持我們與惡的距離,都還是會在一個恍神之際就越界規(guī)矩,放出惡魔。
《完美的敵人》的原著小說《敵人的偽裝》出版自千禧年后的 2001 年,原來文學(xué)家早早就預(yù)告了 21 世紀(jì)人類愛縱欲又偽善,集體一齊擁抱著臺面上相愛、臺面下相殺的普世文明病,就像一棟看來體面但實則內(nèi)里可能敗絮其中的美麗建筑 ── 說實在的,沒出事時,又會有多少人在乎你是扎實的鋼筋水泥或是海砂垃圾禍心充數(shù)?
電影引用《小王子》作者安東尼圣修伯里的話:“美好的境界并非是加無可加,而是減無可減。(Perfection is achleved, not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add, but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take away.)”其實在建筑界比較常用地是現(xiàn)代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兩者同樣都是減法藝術(shù),是極簡主義的不敗美學(xué)。然而《完美的敵人》卻是反向關(guān)照著人性善惡并具的原始樣貌,并聚焦在以強烈手段驅(qū)除惡念不果所以拼命埋藏的反噬后坐力。
《完美的敵人》導(dǎo)演凱克麥羅曾執(zhí)導(dǎo)過科幻片《EVA奇跡世界》,新作《完美的敵人》看到一半一度讓我猜想“這該不會是另一部跨國制作版本的《天能TENET》或《超時空攔截》?”結(jié)果并不是,《完美的敵人》反倒比較有著《致命ID》與《分裂》的意味。 一部電影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這么多經(jīng)典,確實是一部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