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繁華的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磧口古鎮(zhèn)之西灣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逝去繁華的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磧口古鎮(zhèn)之西灣
有著“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美譽的山西西部小鎮(zhèn)磧口,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至民國年間的200余年,磧口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貿重鎮(zhèn)。當年的磧口古渡商貿興旺,也輻射到周邊廣大地區(qū),帶動了周邊一大批村落的崛起。這些村落里的商人依托磧口發(fā)家,致富后又不遺余力地建設自己的家園,為后人留下了西灣、李家山、寨子山等一批保存相對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西灣村是磧口鼎盛時期經濟輻射所及的村莊之一,位于磧口古鎮(zhèn)北1公里處,走走路就到了。
西灣村的歷史大致可追溯到明朝。西灣陳氏始祖陳先謨,明朝末期從方山縣遷居于此經商。隨后生意越做越大,特別是清初第四代陳三錫是磧口商貿舉足輕重的人物。鼎盛時期,磧口有半條街的買賣屬于陳家。經商發(fā)達后,陳家大興土木,建設豪宅,西灣村成為陳氏家族的生活和倉儲區(qū)。


西灣村歷經陳氏數(shù)代上百年的建設始才成今日所見豪宅大院,所以西灣又有“陳家大院”之稱。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格局其實早在始建之初就已經初步確定了。


陳三錫還是磧口鎮(zhèn)的創(chuàng)始人。磧口鎮(zhèn)的規(guī)劃思想與建筑理念,都極為明顯地沿襲了西灣村的風格,只是在規(guī)模與功能上有些不同之處。此外磧口鎮(zhèn)的地形更為復雜,因而建筑布局更富于變化,建筑形式更加多樣。



西灣民居以明清建筑為主,選址極為講究,座西北面東南,避風向陽,背靠石山,面臨湫水,屬上乘風水。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建筑群整體依山而建,主體部分位于兩座石山之間,占據(jù)長250米,寬約120米的地帶,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兩山之中為 30 度斜坡,民居建筑群坐落其上,層層疊置,空間和平面布局豐富多彩,最高處可達六層?,F(xiàn)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幾處院落。


村莊由2米多高的村墻封圍(現(xiàn)殘缺),形成城堡式空間,防御功能很明顯。村內有東西向兩條橫街,南北向金木水火土五條豎巷,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聯(lián)起來。設計布局嚴謹合理,巷道兼有排洪作用,防洪排水暢通無阻。


每個巷口均徹有石碹拱門,石門內側留有封閉巷門的石臼。石拱門里的各個院落中都有極為隱蔽的小門與鄰院相通。也就是說,只要進入石拱門內的任一院落,便可游遍全村,可謂“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村內的橫向交通,更有利于突發(fā)事件下的快速轉移和集體防御。對外排斥,對內聚斂,居安思危,重視防御的設計思想,在山西古建群中隨處可見。


古村昔日的富庶不僅體現(xiàn)在堅固耐久、宏偉氣派的建筑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村政建設中。西灣村擁有著一套完善的、高標準的道路網絡和排水系統(tǒng),而且它們至今依然發(fā)揮著作用,這是值得留意的地方。



西灣村還建有兩座祠堂。在城鎮(zhèn)化的今天,很多老舊房缺乏維護修繕已成危房,一些人修修補補仍堅守在自己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