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jié),醉一場岸柳青青的春日宴
春分時節(jié),
醉一場岸柳青青的春日宴
當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當劃分白天和黑夜的晨昏線徑直穿越南北與經(jīng)緯線的經(jīng)線重合,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當北半球各地晝愈長夜愈短,南半球各地晝愈短夜愈長,這便意味著春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春分來了,中國大地被明媚的春擁抱著,春分平分了春季。

今年的春分時間是3月20日23:33:15,時至春分,央視頻以“品二十四節(jié)氣,堅定文化自信”為節(jié)目立意,從“春分”節(jié)氣出發(fā),為觀眾帶來了一檔年輕化表達的知識科普節(jié)目,讓我們一起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認識”春分吧!

一、玄鳥至,放風箏
《禮記?月令》有言:“仲春三月,玄鳥至?!弊鳛榇悍謥?,秋分去的候鳥,燕子每年春分時節(jié)便會從南方飛到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并一直往北飛行,故而有“仲春之月玄鳥至”的說法。

而春分前后,草長鶯飛,正是踏青放風箏的好時候,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坝续B有鳥群紙鳶,風假勢童子牽?!辈粌H現(xiàn)代人放風箏,古人也有放風箏的喜好。且風箏被發(fā)明之始即是主要用于傳遞情報、測量等軍事用途。項羽死后,韓信功高蓋主受到劉邦的猜忌。于是,他打算趁著劉邦外出征戰(zhàn)時放風箏,并根據(jù)風箏的放飛長度測量未央宮,然后挖地道攻入宮內(nèi)。
二、簪花喝酒田間走
簪花作為一種民俗事象,體現(xiàn)了古人的雅致生活情調(diào),在漢代與唐代時便已非常流行。到了宋代,不僅女子簪花,男子簪花也變得十分普遍。據(jù)《宋史?輿服志》和《宋史?禮志》記載,在宋朝大型慶祝和宴會活動中,男子會簪花以表示慶祝,而且皇帝還會給自己的大臣們賜花。

《簪花仕女圖》

北宋晚期文士便裝圖,圖源:裝束復(fù)原
三、把古詩里的春風穿上身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怎可不來一場春日穿搭時裝秀?
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朱熹: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白居易:春風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左圖圖源:喬織/右圖圖源:留白

圖源:花朝記

圖源:清水溪漢初
春分時節(jié),鶯飛草長,
踏青賞紅,桃紅李白迎春黃。
趁好春光,
穿漢服,賞春花,
醉一場岸柳青青的春日宴~
文案:君止
編輯:君止
美工:君止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guān)注我們,獲取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如您對內(nèi)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