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研三學生深夜自殺,“遺書”字字戳心:下輩子做一只貓
10月13日凌晨,@紅燒土豆葉?在其微博發(fā)布疑似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士三年級學生,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yè)的壓力,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留言希望下輩子做一只貓。
其微博定位顯示為該?;嶒灅恰?/p>
看到這個消息,我無比難受,心里就想被巨石堵住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抑郁”的時候,面對壓力、面對種種的心情不好,生活、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一個不小心就會陷入煩惱的旋渦。
可走到“自殺這一步”,是絕望到了什么地步?
10月13日凌晨,@紅燒土豆葉,發(fā)布了一篇微博,是圖片的形式。

配合的文字只有兩部分,一個是地點的定位:大連·大連理工大學西部校區(qū)-化工實驗樓
還有兩個字:“再見”
據(jù)說他是一名研三的學生,在實驗室上吊自殺了。
微博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






10月14日下午,大連理工大學發(fā)表了情況通報表示:警方已經(jīng)介入學生自殺事件,其他情況暫不清楚。

我不知道事情最終會是什么樣子?今天只想從我看完那篇長長的微博說說自己的想法。
看完這篇微博的內(nèi)容之后,心里壓抑至極。
好像所有人都沒有錯,好像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摸索著、成長著、執(zhí)行著,好像本不該出現(xiàn)“自殺”結果的...
導師有問題嗎?好像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典型的中國式的教育方式,除了愛聊大段的行業(yè)發(fā)展...
學生有問題嗎?好像也沒有大問題。
學生努力的做著實驗、規(guī)劃者公務員考試,尤其是那封“最后的遺書”,文風是一種詼諧和幽默,我真的想不出他是個沒有對生活充滿愛和眷戀的人。
可這才是最讓人崩潰、難受的呀!
明明一切沒有朝著那個方向走,為什么卻走到了另一個方向?
也許,他是絕望和壓力把他逼到了死角,也只有用這種表達才能訴述衷腸;
也許,他骨子里就是幽默陽光的人,可終究架不住壓力的越來越大。
他的這篇“遺書”寫的好長,寫出這么多話,那一夜想必也是做了無數(shù)次的心里斗爭吧。
在他寫這篇長文的時候,如果手機有消息,是朋友的關心,家人的關懷,是一個視頻電話...如果能聊一會兒,是不是悲劇就不會發(fā)生?
這些問題想的我好復雜,“喪”和“喜”的故事總能人們找到共鳴,也會讓人們陷入沉思。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好像越來越少的人開始關注身邊的“失敗者”。
想過著平淡的生活,在別人眼中變成了不求上進;
喜歡的愛好,時常被人說是玩物喪志;
那些“我是為你好”本來是強加來的重擔,卻變成了對我們最美好的期望。
祖輩對我父輩說:“你現(xiàn)在的條件比我那時候好的太多了,你怎么還能這樣...”
父輩對我們說:“你現(xiàn)在的條件比我那時候好的太多了,你怎么還能這樣...”
這算是傳承?
當別人想吐吐苦水、發(fā)泄情緒的時候,對面有多少人會耐心的傾聽?相反更多的時候,自己的吐槽把你塑造成了別人眼中脆弱和抱怨的長不大、不成熟的孩子。從而定義為:“吃不了苦”!
從學校畢業(yè)多年,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壓力極大,碰到一些策劃案要寫,有時摸不到頭腦。
那時候和家里人吐槽過,聽到的第一句反饋竟然是:“是不是你沒認真做?”
我說我認真了,我很著急,做不好我也很煩心。
他們告訴我,心態(tài)要放平和。
我還能說什么?我知道他們愛我,是對我給予厚望,可放平心態(tài)貌似解決不了問題。
那時的我就開始明白一個觀點:人越長越大,扛起來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也未必會懂你,有些時候獨自承受變成了大人的標配。
很簡單,因為他們和你不在一個頻道了。你的那些問題和困惑超出了他們的“領域”。
我想那位自殺的他,身邊也少不了關心的人,可他還是走了最不該走的那一步。
因為那些不能體會到骨子里的關心和理解,在現(xiàn)實面前可能更多的是負擔,那些“不對味”的關心可能成為新的壓力。
想明白了這一點,也許當我們走出校園,可能不在需要長輩很多PUA式的建議,你要開始更加關心你自己的決定和做法。要好好活著,為自己活著。
最后有句話相對他說:“愿你來生,可以如愿做一只快樂的小貓咪”。
封面圖及文章內(nèi)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網(wǎng)、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