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深度好文)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深度好文)
著名的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曾提到: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p>
以前總是覺得“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更有人將其奉為圭臬,視若經(jīng)典。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終于明白這世界很多時候,都沒有什么道理可言。
許多人滿腹經(jīng)綸,處處和別人講道理,卻在現(xiàn)實中屢屢碰壁,過得并不如意。
殊不知,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最會講道理的人;世人犯得最多的錯誤,就是喜歡和別人講道理。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和這3種人講道理,說得越多輸?shù)迷綉K。
01
家人不應該講道理
蕭伯納曾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p>
無論行至多遠,身居何處,家永遠是自己棲息的港灣,家人更是自己一生的牽掛。
一個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講理,唯獨在面對家人時,不該把道理掛在嘴邊。
著名的主持人馬東,曾經(jīng)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說到關于他母親的一件小事。
他的母親已經(jīng)76歲高齡,平時在家有個習慣,只要沒人在家,她便會關掉屋內(nèi)的燈。
馬東十分費解,好幾次勸母親不必如此,燈開著費不了太多電,反而經(jīng)常開關會縮短燈的壽命。
每次母親總是前腳答應下來,后腳就忍不住繼續(xù)關燈。
從那以后,馬東便再也沒有和母親說過這件事,因為他知道,母親幾十年的習慣,并不是自己幾句道理,就能改變的。
反復地和母親說,只會傷害到她,本就是一件小事,完全沒必要大動干戈。
網(wǎng)上常有人說:“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p>
無論和親人相處,或是與愛人溝通,皆是如此。
你的道理鞭辟入里且入木三分,說得天花亂墜又口若懸河,駁得對方啞口無言,又有什么用?
最后也不過是贏了道理,輸了愛。
高情商的人,在家里從不做理性的辯論,只會給家人以溫馨與寬慰。
因為家人之間的愛,從沒有什么道理可言,更不需要用道理去定義和詮釋。
02
層次不同沒必要講道理
《莊子》一書中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凡夫不可語道?!?/p>
與層次不同、位置不同的人相處,講再多的道理也是白費口舌,還不如緘口不言。
人與人的差別,遠比你想象的更大,你覺得自己言之有理,可對方也有自己的說辭。
有時候,并非哪一方的道理有錯,只是因為認知不同,彼此都無法理解對方。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拾糞的人、一個樵夫和一個乞丐偶然相遇,便聚在一起閑聊。
乞丐率先發(fā)問:“如果你們做了皇帝會干嘛?”
拾糞的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旨讓這條街的糞都歸我,誰要和我搶,我就派人抓他?!?/p>
砍柴的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讓人打一柄最鋒利的斧頭,然后用這把斧子砍柴?!?/p>
乞丐聽完以后,哈哈大笑:“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啥也不干,天天在爐子旁邊吃烤紅薯?!?/p>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經(jīng)歷與見識,往往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既然三觀不合,彼此也沒辦法相互理解,倒不如不爭不鬧不計較,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位置不同,少言為貴,以免多生禍端,人生苦短,不為難他人,做自己就好。
03
職場中不需要講道理
《六韜引諺》中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p>
這句話在職場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生意場上從來沒有那么多的道理,只有利益當先。
在工作中,所有的人情世故,都是圍繞“利”字展開,拋開利益而去講理,非常愚蠢。
在京東,流傳著一個劉強東懟員工抱怨的故事:
一次,劉強東和業(yè)務人員開會,會上提出要達到200%的增速,一位銷售副總說要求太高,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以佐證他的觀點。
劉強東聽后立馬打斷他:
“對不起,你沒聽懂我的問題。我問的是增長200%怎么做到,不是問能不能做到。我花錢請你,是來幫我把事情做成的,不是請你來證明我是錯的?!?/p>
從此,公司的業(yè)務例會上再也沒見到此人的身影。
職場上當然可以道理,但前提是,你的道理能夠滿足彼此利益的需求。
作為員工而言,當然反感上司苛刻的要求,想要用道理將其說服。
若是你總是說一堆道理,卻無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領導也只會覺得你是在夸夸其談。
反過來亦是如此,若是老板只會畫餅,而不肯拿出真金白銀,員工也遲早會與之分道揚鑣。
只講道理卻不談利益,再華麗的說辭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在職場之上,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不講華而不實的廢話,只會用實力和行動證明自己。
蘇軾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一文中曾說:“大勇若怯,大智若愚?!?/p>
人生在世,最高的境界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聰明人不是不講道理,而是明白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
生活中的道理千千萬,會說不算本事,不說才是能耐。
當你無法改變他人的時候,不妨試著改變一下自己,以情動情,以心交心,方能觸及靈魂。
----------------------------------------------------------
附:社會上最狠的40個“潛規(guī)則”越到后面越黑暗,你能看到第幾個一
潛規(guī)則01:借錢給別人往往是出于維護感情,但結果卻常常是給自己培養(yǎng)仇人,除非你借出去的時候,就沒想著要回來。
潛規(guī)則02:有距離,才有神秘感:不了解,才容易崇拜。再牛的人,你和他關系熟了,也會發(fā)現(xiàn)他的弱點,也會覺得他沒有什么了不起。
潛規(guī)則03:青春能掩蓋很多問題:窮,丑,胖,脾氣差,毒舌,都可以接受,畢竟年齡還小。但是等“青春”這塊遮羞布拿開之后,一切缺點都會被無限放大。
潛規(guī)則04: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很脆弱,不要去試探你們之間有何等地堅不可摧,信任是有條件的,誤會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發(fā)生的事,道德常常在人性弱點面前黯然失色,很多人之間,最后的關系也僅僅是相識一場而已。
潛規(guī)則05:告訴別人自己是個好人,并想方設法地證明給別人看,在很多時候,等于是卸下所有防護,任人傷害,除非你遇到的都是好人。
潛規(guī)則06: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沒有什么朋友,那你可不要小看他,他很可能并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內(nèi)心足夠強大,強大到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潛規(guī)則07: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人一直在抱怨不公平的時候,說明他不是獲利的一方。
潛規(guī)則08:窮人窮大方,富人富算計!窮人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大方,富人是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算計。
潛規(guī)則09: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等價交換。
潛規(guī)則10:與人交心要慢一點,再慢一點:和人絕交要快一點,再快一點。交友別拼速度,識人千萬用心。
潛規(guī)則11: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不會為了是非對錯,去與人爭得面紅耳赤,自己認為是對的,做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