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塔:“百燕朝塔”今安在?
美原鎮(zhèn),因秦始皇賜大將王翦“美田千頃之封地”而得名,乃古頻陽縣城的舊址。如今,這里的古建筑蕩然全無,僅存一座高聳的法源寺塔。春夏之交,群燕結隊,繞塔飛舞,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因此,這里的“百燕朝塔”成為美原八景之一。

?
2017年5月14日,我和家人經(jīng)過富平,離開李重俊墓和王賁墓之后美原鎮(zhèn),遠遠就望見法源寺塔。但是,進入鎮(zhèn)子的街道上,怎么見不到古塔的身影了?
按照當?shù)厝说闹敢?,我們從兩座建筑中間的小路穿過,法源寺塔赫然呈現(xiàn)在道路的左側。由于此塔不高,已經(jīng)被外圍的建筑遮擋,在大街上根本看不到。走到塔下,發(fā)現(xiàn)這里有圍墻,無法進入古塔所在的院落,于是我們又繼續(xù)繞道別處——

?
在東西向的大街上,有一座上方粘貼著“美原選區(qū)”的大門,美原村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民監(jiān)督委員會均坐落其中。法源寺塔就隱藏在辦公樓的后方,果然是大隱隱于市呀!


??
進入后院,在樹木的掩映下,法源寺塔巍然矗立。塔頂造形別致,如同一口小鐘,前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和一塊清代的石碑并肩而立,成為我到達的第634處“國保”單位。

?
低頭穿過小樹林,來到古塔腳下,這里的景象顯得有些破敗。塔底被方形基座包裹,塔基微微向西北傾斜,南側的券門被封堵,塔體2—3米處明顯返潮。富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依然樹立在前方,上面寫著“美原塔”,這是法源寺塔曾經(jīng)的昵稱。

?
抬頭仰望古塔,一、二層的磚塊嚴重侵蝕脫落,三層向上的塔體明顯經(jīng)過修補。塔體呈樓閣式,青磚仿木結構,九級八角中空。站在塔下,感覺此塔隨時會倒下,不免心生焦慮,只想迅速離開。

這里原本是法源寺的舊址,后來成為西寺小學,塔的東、西、北均為居民區(qū)。據(jù)《富平縣志》樊志卷二載:“法源寺在美原鎮(zhèn),創(chuàng)建未祥,內有塔數(shù)級”。相傳,塔為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置美原縣后所建,高近20米,外周周長29米,壁厚1.75米。但是,從造型和裝飾來看,此塔當屬明代。
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法源寺塔上空,確實有眾多燕子上下盤旋,但是拍在照片上不過一個黑點,遠遠沒有“遮天蔽日”的氣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百燕朝塔”嗎?或者,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破壞,這樣的奇觀已經(jīng)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