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后曹丕感情關系通考
在B站圍觀了關于甄后和郭后的感情爭論,故查閱史書原文
魏國的歷史考證,最主要的來自于《三國志后妃傳》,輔以《魏略》《魏書》《資治通鑒》補充說明。
文昭皇后甄氏,中山無極人,明帝曹叡的母親,漢太保甄邯的后代,世襲官吏,兩千石的俸祿。文昭皇后的父親是甄逸,文昭皇后三歲的時候就死了。后來天下兵亂加上饑荒,百姓賣掉了自家的金銀細軟,在當時,文昭皇后家糧食儲備豐厚,用糧食換了很多寶物。當時文昭皇后十多歲,跟母親說,亂世之下寶物在手,懷璧其罪,大家如此饑餓,不如拿出糧食來救濟鄰里,廣施恩澤。全家都說好,當即聽從了文昭皇后的話。
【第一段主要敘述了文昭皇后的賢惠善良。在魏略中也有勸母親善待兄長甄儼的遺孀的故事,也是側(cè)重于文昭皇后的善良和持家。魏書中更加詳細,列舉了甄家子女的次位,三男五女,長子甄豫很早就死了,次子甄儼做了將軍很孝順,三子甄堯很孝順,文昭皇后是五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每每睡覺的時候,家里都看見好像有人放了一件玉衣在她身上,而相面的人也說她是貴女。在九歲的時候,她哥哥說你是女兒家,學習女紅就可以了,學讀書寫字做一個學問家做什么呢?文昭皇后說,古來賢德的女人,沒有不學習前世成功的道理來引以為戒的,不認字讀書如何知道?這里反而是說文昭皇后的遠大抱負和博古通今了?!?/p>
可見文昭皇后生于大族,教養(yǎng)很好,至少是個賢德良善的女人。
建安中,袁紹給自己的二兒子袁熙求娶了文昭皇后。袁熙出兵幽州,文昭皇后留下贍養(yǎng)婆婆。等到冀州被曹氏平定,文帝曹丕在鄴城娶了文昭皇后,寵愛有佳,生下了東鄉(xiāng)公主和曹叡。延康元年,曹丕稱王,六月南下,文昭皇后留在鄴城。黃初元年,曹丕稱帝。稱帝之后,山陽公獻美人給曹丕,郭后,李陰二人得寵。文昭皇后失寵,有怨言。曹丕大怒,黃初二年就賜死了文昭皇后,葬在鄴城。
【建安公元196年始,延康元年(東漢皇帝獻帝劉協(xié)的年號)為公元220年, 十月曹丕改年號黃初。魏書中有提到,“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后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曹操討伐關中之地,時間點在討伐冀州之后,那么迎娶文昭皇后的時間點至少在公元212年之前,距離222年賜死有十年之久。
這一段也是文昭皇后和郭皇后誰是曹丕真愛的主要討論段。首先,對于文昭皇后曾經(jīng)是袁熙的妻子,在各個版本的史書中均有提及,在《魏略》之中更加詳細且有戲劇性,在此不表,但可以說明此事是確有其事的。一個女人,被其他人在自己夫家贍養(yǎng)婆婆,突然就被另一個人搶走,在那個年代,可以理解為有女子的順從和妻以夫綱的規(guī)矩,但是要說對于搶走自己的人有多少刻骨銘心的愛情,實在是太牽強了。更何況,文昭皇后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合睦,對于第一任丈夫袁熙無論有沒有愛情,能夠上慈下孝一定是她的第一選擇。
嗯……也不是就說女子不能再嫁或者一定要守什么貞潔牌坊,但是跟莫名其妙搶走是兩回事吧?!?/p>
裴松之注:魏書曰:后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后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閑宴,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愿廣求淑媛,以豐繼嗣?!?/p>
譯為:文昭皇后寵愛更盛但是自己更加謙遜,后宮中有恩寵的人她勸勉,沒有恩寵的人就寬慰。在宴會上經(jīng)常勸諫文帝說,黃帝子孫昌盛,是因為姬妾很多,才有這樣的國祚。您也要多多納妾才能有很多子嗣??!
【注:無論在哪本書,“后”是史官稱呼文昭皇后的代詞,并不是指當時已經(jīng)被封后。此常為后來辯論的誤區(qū)?!?/p>
此出可見曹丕當時是有后宮的,且人數(shù)看起來怎么也不是很少,甄氏也不是專寵。曹丕見甄氏,頂多是見色起意。“其后帝欲遣任氏”出自《魏書》,一般認為任氏為曹丕原配,但是由于《三國志》中未曾記載,不易說死,此事存疑。但是不管曹丕此時有沒有正室,甄氏一定不是正室,因為這樣的大事《三國志》不可能遺漏。一個妾室去勸夫君納妾,是很罕見的,因為在其他妾室都在爭寵的時候,把夫君往別人的懷里推,亂世之中是很不理智的,因為她沒有立身之本。除非她是根本不想見到曹丕,可見她只是被擄進來,做一些表面功夫罷了。后來曹丕遣走任氏,說,“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甄氏求情,但是沒有成功。這里劃重點但是先放著。
之后說了甄氏照顧現(xiàn)任婆婆的事,婆婆說,真是一個孝順的女孩子。二十一年太祖南下,曹丕曹叡和東鄉(xiāng)公主同行,甄氏留居鄴城養(yǎng)病。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后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后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后顏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叡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后之賢明以禮自持如此?;貋碇罂匆娢恼鸦屎蟮臍馍昧?,說孩子們跟著婆婆您,我著急什么呢?
三國時期不是現(xiàn)在,想家了有微信電話,那時候只能傳信,而且兵伐混戰(zhàn),刀劍無眼。大軍南下討伐,帶著兩個孩子,母親在家里,面色紅潤,過的有聲有色。這件事不是特別正常,我只能理解為,礙眼的人都溜吧,我自己在家里挺好的??梢娬缡蠍圩樱欢?,而后篇所見,曹叡和母親的關系也是并不親近的。
如此揣測倒是與“后愈失意,有怨言”沖突了嗎?女子失寵抱怨是常事,曹丕又不是就她一個女人,這種事情早就見得多了,抱怨就抱怨唄,為什么突然就賜死了呢?此有推測二。推測一為,曹丕此時有了郭后,郭后無子,封后是很難的,曹丕欲加之罪,順便賜死給郭后騰位置。但是鑒于郭后是不是真愛,說實話我沒細讀,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故作為推測一擺在這里。推測二,我們先來看看被認為是甄氏寫的一首詩(摘自百度百科):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啾?,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表面上寫了對夫君的思念和哀怨,本來讀著挺好的,最后一句驟然轉(zhuǎn)折,順你的意,你自己開心自在去吧,希望你能千秋萬代。諷刺之意瞬間拉高了,意思就是,你看看,十年又怎么樣,你就是見一個愛一個,就是這個德行。曹丕說任氏,性格急躁不溫順,怨恨我不專一,我就把她休了,說明他本來就是喜歡那種柔順的女子,讀了之后瞬間上頭,也不難理解了。在此還看出來曹丕的人設還挺穩(wěn)定的,誰諷刺我我就休誰。
明帝即位,年號太和,公元227年?!坝兴咀嗾堊分u,使司空王朗持節(jié)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別立寢廟。”(《三國志》)有司請求追謚,曹叡派王朗拿著使節(jié)以太牢(祭祀最高禮儀,用于天子)祭祀告拜,追謚封賞甄氏的兄長,但是沒有提到甄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夏,有人奏說,歷代生育黃帝的女子都是有功績的,這才被追封皇后。(王朗:伏惟先后恭讓著於幽微,至行顯於不言,化流邦國,德侔二南,故能膺神靈嘉祥,為大魏世妃。雖夙年登遐,萬載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謚法:‘圣聞周達曰昭。德明有功曰昭。容儀恭美曰昭?!颜撸饷髦?,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謚曰文昭皇后。)此時離甄氏去世已經(jīng)十五年之久。而曹叡待后母郭氏,十分敬重,且郭氏死后厚葬。而《漢晉春秋》言,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yǎng)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shù)泣問甄后死狀。先不說史書總歸要編排些前朝的黑料,曹叡204年出生,222年甄氏被賜死時已經(jīng)有十八歲,古代都當?shù)?,又不是八歲,至于拉著后母每天問是咋死的?這不合理。
【補充:1. 關于陳氏春秋筆法之言:裴松之認為陳壽刪減是因為一些迎合統(tǒng)治階層的春秋筆法,是合理的。是故甄氏推辭后位之言,這么好的拍馬屁的機會連陳壽都沒有抓住,就說明陳壽都覺得太扯了?!拔牡壑涣⒄缡希凹託⒑?,事有明審?!保ㄅ崴芍ⅲ賽勰X,退。
關于甄氏和曹植的事,純屬虛構。
總結(jié):甄氏文昭皇后跟曹丕沒有什么感天動地的蘭因絮果,頂多就是曹丕搶了個美女給他生兒子還搞死人家。至于郭女王一事,私以為也不是認為他有多愛,郭女王不乏下跪求情之例,大概只是帝王之心,大抵如此。說什么愛不愛的呢,江山還是美人,曹家向來選前者。
別太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