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考研經(jīng)驗
5月21號上午十點多,終于在官網(wǎng)上看到自己被擬錄取,考研這一段人生的旅途也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糾結了很久終于決定寫出這一篇經(jīng)驗貼,想以此來紀念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希望能為下一屆考研的學弟學妹提供一些經(jīng)驗。
關于擇校:在最初階段我本來還在糾結選擇哪個學校備考,后來在勤思的指導下,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了南京大學的漢碩情況,在仔細了解過后,決定將南京大學作為我的備考目標。
政治:政治我是從8月份開始的,我每天下午會花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刷政治課,這項任務每天都可以按時完成。到了九月,每天會做一個小時的題,前前后后做了三四遍,在第一次做題時會把做錯的知識性問題總結出來,在后期隔三岔五的回顧回顧。到了快12月,開始做卷,然后就是背誦大題,。總體說來政治這一科需要注重選擇題,做題過程中盡量明確各選項錯誤的原因。
英語:從備考的那一刻開始,我每天都會背誦一個單元的英語單詞,單詞儲備量不僅會影響做題時對句子的理解,還會影響作文詞語的使用。真題我做了05-19年的真題。每周一我會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把一套真題都做了,然后周二到周日分別仔細研究這一套題的某一篇或幾篇文章。翻譯我也是把整篇文章都進行了翻譯,可不是只翻譯考過的題目。至于作文,建議從11月開始每天或每兩天寫一篇作文,可以找老師或同學幫忙檢查一下。英語真題再刷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的時候,千萬不要把答案記住,要知道這個選項為什么選或者為什么不選。
專業(yè)課參考書目:
現(xiàn)代漢語是專業(yè)一的重中之重,要對書本的所有知識理解透徹。今年文院現(xiàn)漢方面改動較大,加大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核,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不能只準備主觀題,細小的知識點也要引起重視。但是只看黃廖版本的現(xiàn)漢還是不夠的,可以適當補充一部分其他語言學者的著作,例如陸儉明先生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等。至于是否要做筆記,可以視自己的情況而定。
語言學綱要在今年考的比重不大,但是也要作為復習的重點書目進行把握。語綱和現(xiàn)漢有很多知識點重合的地方,可以互相補充學習。語綱也要盡可能把主觀題背全。
古漢在今年沒有考,但是不代表以后不會考。我是從10月份開始,每天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看古文,看翻譯。至于大家什么時候開始看起可以參考自己的基礎。
引論是專業(yè)二中的重點。這本書條理很清楚,在看完一遍之后可以自己畫一個思維導圖。背書可以直接拿著書本背,做筆記的話比較浪費時間。這本書背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盡早開始背。但是不能死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我是把這本書可能出的大題全部都背了。不怕不考,就怕考的時候不會,所以在背書的時候不要偷懶,盡可能背的全面。在背引論的過程中我全程用的是勤思的講義,這樣我背的速度更快。
中國文化要略和外國文化史是我背的最快的兩本書??赡苁且驗槲覀€人比較喜歡背誦文化。這兩本書我的復習方法是,先把整本書看一遍,在第二遍看的時候把可能會考到的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整理出來,然后反復背誦。
跨文化交際也是一本很重要的參考書目。這本書很薄,也很容易理解。我是從11月份開始背的。每天花費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本書里的一些知識點可以作為引論的補充,在背誦的時候應注意結合。
當代中國這本書我是7月份看了一遍,然后整理了以前考過的題目,這本書算是很好把握的。
真題:我是看了文院海院兩個學院的真題,因為考的文院,所以以文院的真題為主。真題值得仔細的分析,通過真題可以把握復習的重點。而且文院專業(yè)二考過的也會重復出現(xiàn),可以在背書之前在書上標一下重點。
心態(tài):在整個備考過程中,由于備考時間過長,所以很容易在后期出現(xiàn)疲憊的現(xiàn)象。因此在備考時要注意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心態(tài)崩得時候建議轉移一下注意力,可以適當放松一下,畢竟不在狀態(tài)的時候學習效率也是比較低的,而且也會產(chǎn)生不自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