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L主義(4-2-2)——歷史的運動形式發(fā)生了變化,怎么辦?

(內容歸未明子所有,與視頻相異部分為編纂者修改,相關責任為編纂者承擔) 今天講主義主義的4-2-2 那他的體系是…… 他代表人物就是L,那他就是L主義leninism,大致可以寫出來 他的實質就是說在認識論上要裂成2 認識論是裂成2 意味著再也不能有一種歷史決定論,歷史決定論就失敗了 這個時候,你的歷史主體,你的這個先鋒隊起的作用不再是在仗后面引導著、驅使著其他人在沖,不再是這樣的 就是說以前的4-2-1的那個模式還是一個古代軍事政治斗爭的模式 4-2-1的那個模式還是主帥坐鎮(zhèn)中軍,然后驅使的下面怎么樣、驅趕著下面按照他主帥對于歷史必然性的理解 驅趕著他們去這樣做的 而4-2-2他則告訴你,你在認識論上,如果依憑于既定現(xiàn)狀,也就依憑于邏輯體系,邏輯和實證主義體系,依憑于既定的分析框架,你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永遠不能行動 意味著行動是不可能的,你行動永遠是過早,或者就是太晚了 因為他們這個行動就是說,他們會認為有一個窗口期,或者有一個漲潮的時候 這個歷史時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1905年到1916年這十年是一個退潮期 在這個退潮期里面,所有的Ti2的人都在等著 但是問題就是說,要做好主觀準備,特別是L我們所說的lenin,包括盧卡奇他們都說的,就是在這里真正要做的是一個主觀準備,主觀上要做好準備,主觀準備 就使得你不動搖、使你有意志力 主觀準備本身是客觀要素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重要一個部分 忽視主觀準備、忽視一種隨時隨地準備好的一種臨戰(zhàn)狀態(tài)這一點會使得你在窗口期來臨的時候,不知道窗口期來臨,否定窗口期的來臨 也就是說,窗口期的來臨歸根結底不是一個客觀要素 窗口期的來臨不是客觀的,好像有個什么潮水來的 在這個里面行動者本身的主觀意志本身也是一個客觀要素,也是一個重要的要素 當行動者下定決心:窗口期已到 這個時候……你們有沒有看過劍雨里面的為那個女的,叫他什么寒水劍法還是什么 反正不知道什么劍法的時候 最后死的他最后說一句禪機已到 這個時刻的決定、這個主觀準備其實在那個時候代表普遍性 因為它代表新的秩序的發(fā)生,秩序的發(fā)生推翻了之前…… 就是推翻了之前整個既定分析框架 這一定要通過……我們經常說vanguard 他的……先鋒的他的這個第一人稱體驗來中介 就一定要通過先鋒第一人稱體驗中介,由他來做決定的 比如我舉個例子,比如說1905年T成功的逃脫 1905年失敗了之后被關起來,他成功的逃脫 如果他不走說不定就死了,成功了逃脫,他下定決心就直接跑了 同樣的也是,比如說之前L成功的從……這個時候成功的坐德國的專列回來 但是這一點會使得他做德國的專列回來,別人會說他是叛國賊或者什么東西的 但他后來證明了不是,因為很多孟什維克也是坐、一塊兒做這個德國專列回來的 就是說這種決斷只有vanguard 而且這些事件都是核心事件、都是極為重要事件 如果他不回來動員他的手下、他的那群手下,再去撲到下面去 所有的時機永遠不會成熟、時機永遠不會主動成熟 時機的成熟,真正的主動成熟,時機的成熟一定要靠一個最后一個決斷,主觀的決斷 這個主觀決斷是在主體窮盡一切可能分析框架之后的判定之后的一種不可能的一個嘗試 這個在邏輯上,就比如說帝國主義論,他發(fā)現(xiàn)這里面:他們都摸錯了那個歷史精神 這是需要去反思的、需要去在沖鋒當中去察覺到的這個歷史精神是什么?在當時是什么? 就是一國建成什么論,一國建成什么S主義論 那么這個一國建成S主義論背后的緣由是什么 其實你要理解當時為什么 比如說當時為什么反戰(zhàn)主義、反對這個帝國主義的那種…… 就反一戰(zhàn)了,反對一戰(zhàn)了,反一戰(zhàn)為什么他沒用? 要想到就當為什么沒有 因為nationalism 很強 但是既然nationalism 很強 既然這個很強 或者這種或者更進一步,民族主義很強 那意味著當時的歷史精神里面有一部分需要面對的一點就是: 有可能這個被壓迫者和壓迫者的區(qū)分不是以人為單位,不是在民族國家內部的,而是在國際社會之間的 而是說國家之間有一部分是被壓迫;一部分是壓迫的 這樣就是包括對帝國主義批判,還有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 這些理論就現(xiàn)實的活的開始指導他的活動了 在當時就這種從Ti2的那種非?!晕抑行闹髁x有一點點 就是覺得我們是發(fā)達的西歐國家的 然后只要我們這些普羅大眾聯(lián)合起來很強,就可以掙脫枷鎖,或者就可以就通過反戰(zhàn)來把這個帝國主義的邪惡謀劃給他弄破產 那這里面就已經包含了一種歐洲中心主義,或者說what kinds of ……一種偽裝成世界主義的一種中心主義在里面 那么L它是察覺到、它是在行動中察覺到 如果你在這個既定框架之下,或者說在那種當時Ti2普遍認為的,如果沒有布爾喬亞社會的高度發(fā)展是不可能實現(xiàn)普羅大眾的domination、普羅大眾直接來domination 的 那這個意識形態(tài)就被突破掉了、這個框架就突破掉了 這個框架被突破掉的原因就是,他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個東西很強 但是這個東西我們一直把它當敵人看、把nationalism當敵人看、 把這個時代精神當成是仇敵來看 但是反過來你要意識到,這也是一種力量,這意味著這種斗爭它不再是以具體的一個…… 也就你要意識到,議會關系,在議會內部的普羅大眾和布爾喬的關系,是外交性的,他本質上是外交性的,或者本質是敵國性對峙的 這一點在三個L的另外兩個去世當中,他們的去世當中已經顯現(xiàn)出來的 它是純外交性純敵國性、純地緣性的了 這些戰(zhàn)場就已經不要再拘泥于這些東西了stop 既然如此,那你也可以反過來把一個國別的統(tǒng)治機器把它改造成一個完整的斗爭單元 就反過來我可以讓一整個民族國家,比如說俄國,讓它變成純的 但是這里面就有個風險 就是這里面的vanguard代表那個名義,它代表名義 而且它會長期的代表這個名義,長期的代表普羅大眾的名義 所以它過程當中會逐步后撤,你可以說它逐步后撤 一開始幻想立憲會議,后來幻想soviet ,幻想可以讓孟什維克和那些農民代表都可以參加的那個 我的農民代表指的是社革 這些都可以參加的 你后來的幻想……再后來又幻想……就是他會逐步后撤 不能說成悲劇由此而鑄造,因為這個東西也是要扭的,不扭的話也完蛋 你不能永遠是一個…… 所以4-2-2一定會產生4-2-3 ,一定會產生過度的4-2-3 ,過度的…… 完全把它的動員力結構起來,它一定會產生我們說官僚化的傾向,或者whatever 那一種固化的凝結的傾向,這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在目前為止,還是把4-2整體當成是…… 但我們就是說,當然S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講,已經背離了4-……至少背離了4-2-2 他在認識論上已經是閉合了、固結了 但是S本人我說他是個4-2-2的1個人物 他在認識論上是維持了這個沖突的 認識論這個二就意味著就是這個二 這邊是經濟決定的,或者說一種歷史必然性的、僵死的反映論、康德主義的反映論、康德主義的表征論或者我們講 將死的一個表征論,先驗主義,里面有一種先驗的主義 而這邊則是辯證法 這個辯證法是一個冒險當中的辯證法 這個辯證法意味著,他意識到主體本身的中介活動是極為重要的、是極為關鍵,而且是最后一個,就是最后者 從本有而來里面,甚至可以說未來之神的降臨、未來的那個模式、未來的新的所有的整個人類對于政治現(xiàn)實的認知的模式、未來的那種本體論的框架,是要通過主體來中介的、要通過主體的冒險來中介的 這些主體肯定會是悲劇性的結果,他最終會悲劇 就是一定要承擔歷史的悲劇 他們當中無一例外都是歷史的悲劇,所有這些4-2-2的人都是歷史的悲劇,我們甚至他就是四種悲劇 有偉大的悲劇、崇高的悲劇,還有那種就是非常創(chuàng)傷性的、悲傷性的、被污名化的處在激烈斗爭中的悲劇,乃至有滑稽的悲劇、可笑的悲劇 還有一個就是說什么最后返回來的悲劇,所謂回歸的悲劇 就是一開始……就是一個他遺孀給他寫的那封,他寫給他遺孀那封信 我們就喜歡把這個體系做的像模像樣一點 他的實踐單元其實……要知道你的主觀意志本身是客觀現(xiàn)實結構它、呈現(xiàn)它的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你不去做永遠不會變 但是你要什么時候去做?你要在思維上要敢于冒險,不要相信現(xiàn)在既有框架給你設定的那種可能性、必然性,不要相信 你要把相信現(xiàn)實堅持到底,然后在理論體系的那種完備性當中,要看到他內在的不一致性 而且這種不一致性是一直向你敞開的 就意味著你得是個辯證法家,你得一直保持著對于這些不一致性的一種感受、一種領悟、一種體驗 就不一致性尤其饒勒斯之死,1914年,沒過幾年就爆發(fā)了 當時就他看到就是在民族主義興起的過程,其實它只是階級矛盾的另一面的一個折射 潮水又快漲起來了,nationalism 這種極化 當時每一個他們的訊息是很有限的,不像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時代,他們的信息是比較有限的 場域論上這個4 行動者 這個是人民——→歷史 這里面的人民 我們說這里面的這個人民是什么? 是一些很懂了,很懂的那些人了 很懂得了、很成熟了,這個已經是被培育過了,非常成熟的很成熟的一些人 而且他也知道玩工聯(lián)主義、TU主義,或者玩可能派這種東西 他最終就是在推頭上去想榮華富貴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就是他會有一波人是土壤是很肥沃的,或者說是很精英的土壤 這撥人會有,一直會有 死硬的支持者、會有很懂很死硬的支持者 這個土壤是成熟的必要條件,一定要有這個 而這個土壤的澆灌、它的形成是前面4-2-1的這一些活動 就是說,在他們20歲的時候,十五、六歲,然后不到20歲以下的時候,那個時候體驗過…… 就1905年、190幾年的時候,體驗過那些事件 現(xiàn)在已經過了十年了,那個時候30歲了,他這個時候成熟了,而且他傳幫帶 這個時候的人是都是很具有反思力 而且這里面人民我要告訴你,這不是所有人,他是部分,甚至是可以說是少部分,就是從總人口比例里面他們是少部分,他們是覺醒的,他們是很懂、很成熟、很知道要支持誰、很忠誠的 相當來說是非常忠誠的一批人 但是為什么支持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代表他自己的利益,或者這些理論他是相信的 一旦相悖的話,他們也是會分裂的 這些人可以有點像那種巖石塊的那個,已經分的很那個了 就是那種花崗巖或者說那種層巖,就是一層的那種已經分好了的,相近光譜的才會聚到一塊 但是等到事情真的是……他又會裂他會裂 就是極化很嚴重了,少部分當中的一些幾類,小部分當中的幾類分子,或者說幾類已經…… 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很成熟的很成熟了,無論是在思想上、組織上,還是在行動方式上都演練過了,都是很成熟的,在各地都演練過了 這個時候的行動者則是一個…… 他們內部轉起來基本模式就是TU那個模式的,他的頂點就是TU模式 這個時候行動者要不停的去鞭策、激勵、灌輸,或者是帶領 你就是在沖在前面,你這個時候你的頭頭是沖在前面的 就說想人之所未想,行人之所不行 這個時候,你這些行動者是你不是坐在后面指揮他們 不是,你是要領他們的 這些人不敢跨那一步,你敢 你知道為什么你那個說服這個時候就是集中制起作用的時候 你放2萬個人去討論,不好意思,什么都做不了 放1000個人去討論,可能做個倒霉的事 你放20個去討論,好,他能做好多事 放五個人去討論,他就可以做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這個時候,這個行動者能夠創(chuàng)造歷史 這個時候歷史是真正的歷史 這個時候的歷史就是能創(chuàng)造真正歷史、,創(chuàng)造一種不可能的歷史、imposible 的歷史 就是這個歷史就是歷史做選擇的歷史 歷史反過來被逼著要做抉擇的:這里面的哪些人可以登上歷史舞臺 然后他的實踐單元我們又說了vanguard 他的實踐單元就是vanguard 他這些活動家本人是非常的……不僅在行動上,在思想上也是走在前面 而且他的思想和行動的結合也是走在前面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它是一個……比如4-1-1,我們之前講的4-1-1里面它是要把這個思想和行動結合到一起去 只是不停的現(xiàn)實和理論之間不停的結合 現(xiàn)實理論不停的結合反芻,結合又反芻,又去反思 但在這里是把行動的本人的行動和他的思想,和他所影響的現(xiàn)實之間關聯(lián)、連接起來 他不僅是改變他周遭的這個世界 然后不停的從做到世界的改變當中又發(fā)現(xiàn)端倪、發(fā)現(xiàn)信息又去反思,調整它的理論結構,要跟著理論結構調整,再結合現(xiàn)實相應的變動,再去做出新的行動,不斷的去這樣做,不斷的把自己作為一個中介,不斷的調和兩者 這是一個真的中介,不是個思想的中介,而是個行動的中介,而不是一個思維的意識體驗的一個中介 所以在這里,4-2是走向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真正的M主義是出現(xiàn)在這里的 因為它使得……這個是一個行動的中介 is the behavior active media mediation 它是一個行動者的中介,行動的中介 真正的中介他不是靠腦子、靠黑格主義那種腦子的中介 本體論上是2 他當時的一個現(xiàn)狀直接就是戰(zhàn)爭和厭戰(zhàn) 當時直接就是這個 人民沒有位置,軍隊也不是人民要去的位置 就是在191幾年、1912年往后那些年份里面,歐洲的硝煙越來越濃烈 傾向就是把普羅大眾驅趕到前線去,然后去…… 當時的俄國、德國前線是非常緊張的,奧地利前線非常緊張,包括土耳其 他主導,當時的主流現(xiàn)實 這個是就是資本主義運行、帝國主義運行到他的瓶頸了,運行了他的他自己運行了他最薄弱的一環(huán)了 他必須用完全的…… 他就是理性和非理性這兩面的極端 理性推導極致就走向非理性的極致 理性推導極致,就是我們只能開打才能去調和這些矛盾 開打他后面就是絕對的非理性,絕對的就毀滅欲,絕對的所有都是用暴力的邏輯,就是沒有邏輯 這個時候的普羅大眾意識到……普羅大眾已經是充分的意識到自己是沒有位置的,自己被驅趕到…… 他這種…… 這個驗證不是就是后方的厭戰(zhàn)是指的前面那些人厭戰(zhàn) 就是本身就意識到這些活動,它是當時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它是不正義的 當時的德國、俄國它是瓜分……他不叫瓜分世界殖民地 我也不知道,他是帝國主義用來消滅他的內在矛盾的 消滅內在矛盾是什么?就挑事出來的窮人,就把他們干掉的 絞肉機把他們……想把他們絞死 這個戰(zhàn)爭當時沒有贏家,他是丑陋的 然后參戰(zhàn)的政府基本上全都完蛋了,參戰(zhàn)的德國解體了,很多皇室都沒了 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看到……我就不用說了,我這扯太遠了 就已經理解到當時的,比如說丘吉爾這種人的反動本性,標準戰(zhàn)爭販子 說自己是文明世界,太虛偽了 當時的歷史主導現(xiàn)實就是要…… 戰(zhàn)爭撲棱著已經爆發(fā)了 然后這個普羅大眾是厭戰(zhàn)的 這本體論上是最大現(xiàn)實、最重要現(xiàn)實,除此之外沒有可能的 在認識論上就是二 一方面是一種決定論,或者是一種形而上學的一種史觀,歷史必然性 所以就要順從這種經濟發(fā)展 把希望留到明天?沒有,就今天了,就當下就此刻了 還有一個就是當下的冒險、當下的辯證法的冒險 而且是這個行動者本身的 他就是他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的運動\他每一個身體關節(jié)的運動\他每在這個人群當中的一聲呼喊\每一聲呼喊、每一個眼神、每起草的一個文件、每參加了一次會議、每和別人交談的思考了一次時局、晚上的一種自我反思 所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整個歷史現(xiàn)實都處在……都在其中進行中介 這里面冒出來的閃光就會被一些很喜歡怎么怎么的人說:歷史的遠見,一些…… 但他們也判斷錯誤很多事情 認識論上,我在這里我就還是要想……這個二是這樣的,沒錯了 這個是一個康德主義的、先驗主義的 這是黑格爾的對康德主義的一種克服 但事實上也是在整個意義上是馬克思對黑格爾的一個克服,對觀念論傳統(tǒng)的一個克服 但是我在想的就是認識論上擺到3的時候 這個調和者我在想是要放T、還是放S 他們的競爭關系一直延宕到我這個體系里面來,我不知道放T還是S 因為我不知道調和他們的是一個面對現(xiàn)實,還是不斷的去revolution、不斷的處在一個激進狀態(tài)、一個緊張狀態(tài) 我不知道這兩個當中應該選哪一個 但是實際上他們看似非常類似,因為他的那種狀態(tài)也是個緊張狀態(tài) 只不過它是一個版本上這樣的階次的緊張狀態(tài),是一個恐怖、清洗和迫害所組成的緊張狀態(tài) 你可以看成是這是L的邏輯一直推的一個結果 包括在這個事件發(fā)生過程當中,L也始終就是說……他差點被票出去,他差點自己被票出去 如果T不投那票,他L自己被票出去了,他自己也會分裂掉的,很夸張的 因為這個沒有……這是人類頭一遭,歷史上頭一遭,層層往后退的 就是每一次都是提出一個很天真爛漫的一個調和的方式,后來不得不去接受他的苦果 然后采取一個很殘酷的、很沒辦法、無可奈何的、只能保存這個果實的那種非常殘忍的方式 然后很殘忍了之后,這個時候又很天真浪漫的,又這個維度可以保持,就不再往后退 又得更殘忍,又要往后退,又往后退 退到后面來頭頭一死,或者一被驅逐掉,剩下來的……他沒辦法控制這個力量 那就要退回到一個…… 看上去有點好像雅各賓似的,但實際上不是的,完全不是,反面,雅各賓的那種反面的那種恐怖 這些恐怖不能……就是這三種恐怖,雅各賓式的、納粹式的、還有大清洗式的恐怖是不一樣的,他們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本體論上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這個是一個沒辦法、是一個歷史的慣性被機械的秉承了 就是他們太忠誠的做一個繼承者了,而沒有…… 但是外面、外部世界在變 所以又有一個巧合、又有一個非常大的巧合 它可以快速的擺脫更多的幻想,去幻想化去太快了,可以說defantamatezation去的太厲害了 以至于這過程太難看、太痛苦、太可怕、太可悲了 和那邊的你組織這個過程的時候,所要面對那個一樣可怕 但是這個意義、這個過程,我們不說是誰遇見了歷史,或者怎么樣 可能在這里,就是有高加索人對于那些達官貴人,,或者上流分子的天生的鄙視和敵視在里面 但是它賭對了 如果按照T的說法的話,完蛋了,后面就沒了呀 你哪有四千多輛坦克,沒有 哪有那么多門大炮,沒有的 你不通過這些非常手段根本不會有那么強大的軍事工業(yè)體系來應對、來快速的就是應對它 他就比賽誰更瘋狂,賭贏了 但是付出代價也是2000萬的生命 我說這個東西,歷史給我們真正的先知沒有獲得先知之名 而失敗了的先知反而是隔岸觀火,反而有點像先知一樣 就是這個過程當中的殘酷、這個過程當中的悲傷和恥辱和人類整體的……也有極為崇高的,也有極為墮落的都是……這個烈度是我們現(xiàn)在這些人無法想象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人類歷史上確實有這么一個偉大的歲月,但也是極為恐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同時發(fā)生的發(fā)生著,交錯而行的,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 這個實踐單元怎么去維系它 就是說我就不要說了、這個我不要說了、我不說了,我覺得沒什么好說的,我覺得沒什么,你會的你自己就會的 我前面已經教過很多臺面上的那些實踐單元怎么來組建 這個實踐單元怎么組建的話,是你們自己動腦筋的了 但是我們也不用動腦筋去要組建它,我們只要去信賴它就行了,我們現(xiàn)在既有的去信賴它就可以了 那就講到這里,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