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知識點|嵩岳寺塔、大雁塔

古建筑
名詞解釋
來源:《中國考古學(xué)大辭典》王巍著
NO.01
嵩岳寺塔
北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中岳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nèi)。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原是北魏宣武帝離宮,后改為佛寺,名曰“閑居寺”。隋仁壽二年(602年)改今名。塔為15層密檐式磚塔,平面為正十二邊形。塔高39.5米,臺基高約1米,臺基上的塔身可分上、下兩段,底層塔身高約9米,四正面設(shè)門;底層塔身之上為14層密檐式塔身。塔下地宮中發(fā)現(xiàn)刻有“大魏正光四年”銘記的佛像,塔身仿木柱頭為火珠垂蓮裝飾,均顯示磚塔始建于北魏。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磚塔,是中國北魏磚塔的孤例。
NO.02
大雁塔
亦稱“慈恩寺塔”。唐代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慈恩寺內(nèi)。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初建,以儲藏玄奘從印度攜回的經(jīng)像。初為磚表土心的5層方塔。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高10層,后殘為7層。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臺基方約45米,高約5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磨磚對縫砌成,塔內(nèi)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塔外各層疊澀出檐,檐下砌菱角牙子,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jié)構(gòu),每層四面各有一個券砌拱門。塔底西面石門門楣刻有佛殿線圖。塔底層南面磚龕內(nèi)嵌有唐初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
考查院校:2019貴州民族大學(xué)、2013南京師范大學(xu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