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潛行者》第二部分:背叛與降臨

? ? ? 第二部分:潛行者、教授、作家三人向禁區(qū)之核心探索。教授、作家背叛禁區(qū)所代表的創(chuàng)傷性內核。不可能性,奇跡,最終以潛行者女兒為載體降臨。其間還穿插著潛行者妻子對其婚姻的透徹理解。
? ? ? 在向禁區(qū)核心進發(fā)時,潛行者對作家進行了欺詐:在最危險的“下水道關口”以不公平的方式將作家推向對危險的直面。作家歷經難關但最終通過,并獲得了政治上的覺悟——潛行者在利用他,這直接導致了后來他對潛行者、對禁區(qū)創(chuàng)傷性內核的背叛。這隱喻了政治斗爭的殘酷性——進步性不足者只能作為被更高明的政治運動的利用對象參與歷史。政治的更殘酷之處在于進步性不足者若無法忠于永恒的,對主體的革命,終將被淘汰,乃至被毀滅。歷史早已體現(xiàn)了這一真理,本部影片也迂回地忠實于這一點:那作家和教授背叛、離開了象征絕對絕望之希望的禁區(qū),似乎他們因之能更清醒地回到現(xiàn)實,事實卻是他們已走向反動——再次淪為庸俗意識形態(tài)的操縱對象。
?? ? ?興許有高明者能夠讀出《潛行者》中的政治隱喻,但對其中潛行者的形象十分不滿——古怪、軟弱,甚至無法帶領作家、教授穿越幻想。我要說的是,潛行者憑借行動使得禁區(qū)并沒有被凡俗所炸毀,是為一種勝利,可悲的勝利。即是使一定的政治果實得以存續(xù)。值得一提的是,教授曾說“禁區(qū)不止一處”,確然,即使一處的政治果實被完全摧毀,也會有別處的解放破土。
? ? ? 潛行者的更深遠的貢獻在于,他的女兒。全片壓抑性的高潮,奇跡之降臨——潛行者之女在隆隆船聲中以念力將桌上的杯子打翻,預示著歷史不可阻擋的力量由潛行者傳遞、壯大于其未來。凡俗與奇跡,幼年、殘疾與強力,張力幾乎撕裂。
? ? ??前面說過,潛行者的女兒“生而無腿”,下肢癱瘓。對應影片1980的現(xiàn)實,孱弱的潛行者是即將解體的蘇聯(lián),癱瘓卻初試神跡的女兒是將經濟騰飛的中國。
最后,藝術的體悟絕不僅與作品、創(chuàng)作者有關。作品是被回溯性創(chuàng)造的。在當下這個時代,將塔的《潛行者》僅僅解讀為核污染問題、靈魂本質問題甚至僅作文藝鑒賞的凡俗——直接的說,不作政治解讀的庸人——終將被歷史淘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