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節(jié)選------李笑來
1.5 定投策略無需再次改良
對于任何策略,我們都有無窮無盡的改良欲望 —— 誰不希望自己手里的工具更精良一些呢?有趣的是,
任何對定投策略的改良都是徒勞。
在 Mixin Messenger上的 BOX定投踐行群從 2019 年 7 月底成立開始到 2019 年 10 月 9 日,群內(nèi)已經(jīng)有 3261 名成員。大家在認真了解定投策略的本質(zhì)之后,明白了 “定投者未來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于漫長的熊市”,于是,因為思考的不同,所以對同樣的世界竟然產(chǎn)生了截然相反的感受 —— 每次價格下跌的時候,他們體會到的不是沮喪與恐懼,反倒是高興甚至是亢奮,因為 “又可以拿到更便宜的籌碼了”…… 所以,他們的決策也與外界截然相反。
以下是過去一段時間里 BOX 的歷史價格走勢:

下圖之中疊加了每日的 BOX 新增流通量 —— 也就是在那一天人們總計又投資了多少 BOX。為了能夠讓圖示更為直觀,圖表中的每日新增流通量被除以了 100,000:

可以看到的是,每一次價格 “大幅度” 下跌的時候,BOX 的新增量都會有極大幅度的提高。最為夸張的一次發(fā)生在 2019 年 9 月 25~27 這 3 天,新增量分別是 214,048、114,240,和 114,505 —— 其中 9 月 25 日的新增量基本上是平時的 5 倍左右!并且,從這段時間的數(shù)據(jù),你可以看出人們的反應(yīng)是滯后的,因為那 “價格暴跌” 是兩天前發(fā)生的,在 9 月 22 日夜里從 1.68 美元突然跌倒 1.41 美元…… 事實上,每次價格下跌時購買量大增的時間段都有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的滯后。
并且呢,雖然踐行群里的成員們都聽過課,我也在課上反復(fù)強調(diào):
對定投策略的任何改良都是徒勞。
但還是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依然忍不住被自己的一個天真想法所驅(qū)動 —— 每次下跌的時候多買一點豈不是更好?首先,每次根據(jù)當(dāng)前價格作出的決策,事實上依賴的是滯后判斷;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實:每次決策之后的價格走勢究竟是上升還是下降抑或持平,依然是隨機的獨立事件,不受之前的數(shù)據(jù)影響。
所以,在 7 月份里,因為遇到價格下跌就不由自主增加了投資量的人,到了 9 月份就會 “發(fā)現(xiàn)” 自己的改良是完全無效的,并且,事實上吃了虧 —— 因為兩個月前的 “加大投入” 事實上抬高了自己原本可以更低一點的成本。
對統(tǒng)計概率知識能否深刻把握,是最影響投資者決策正確性的 —— 可惜,有太多的人對這樣的基礎(chǔ)知識重視程度實在不夠,并且在自己反復(fù)因此吃虧的情況下,全然不知道無知的代價竟然如此慘烈。
對知識完整的人來說,看到這種現(xiàn)象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有些并不真正了解統(tǒng)計概率常識的人竟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證明周一到周日之間究竟哪一天價格最便宜?
有人動手制作數(shù)據(jù)表,甚至同時動用 Python 編程,得到了可以支持他的結(jié)論的依據(jù):
從 2010 年 7 月 17 日到 2013 年 1 月 2 日,一共 900 天,統(tǒng)計了每一天開始定投 350 天后的收益情況;合計 900 個“350 日定投” 后,得到結(jié)論:
如果選擇周一定投,最終持有的 BTC 數(shù)量,比周二到周日的平均值高 1.2%……
另外,最好避開周日定投,或許是因為,周日大家都有時間買幣,或者是周日心態(tài)比較樂觀,所以,周日平均可以買到的 BTC 數(shù)量,比平均少 0.8%……
這種結(jié)論有意義嗎?我們基本上不可能用邏輯說服那些不懂隨機事件獨立性的人。不過,沃倫·巴菲特在 1984 年的一篇文章中講過一個特別好玩、特別生動,且又特別深刻的例子,可以拿來作為教育輔助工具:
想象一下從明天早上開始我們讓 2 億 2 千 5 百萬美國人都在早上拋一次硬幣,猜對的人就可以從猜錯的人那里贏得一塊錢。此后,每一天都有猜錯的人出局,留下來的勝利者將繼續(xù)游戲,但都必須把之前所贏來的錢全部用來下注。如此這般,10 天之后,大約會有 22 萬人竟然連續(xù)猜對了10 次,而這些人每人差不多都贏了 1000 美元多一點點……
這時候,這一票人多少會有些飄飄然,他們也許會故作謙虛,同時也很可能會向異性炫耀自己的本領(lǐng),甚至私下很樂于分享一些他們對拋硬幣的超凡且又應(yīng)該保密的見識。
讓這個游戲繼續(xù),再過 10 天,我們?nèi)詴写蠹s 215 位優(yōu)勝者,他們竟然連續(xù)猜中了 20 次!并且,在這整個過程中,賭注從最初的 1 美元翻倍到了 1 百萬美元!
這時,這一票人已經(jīng)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也許會開始出書,書名大抵上應(yīng)該是《我如何在 20 天之內(nèi)用 1 美元賺到了 100 萬美元》,并且開始做全國性巡回演講,教導(dǎo)人們猜硬幣的技巧。面對那些對他們的能力有所懷疑的學(xué)者們,他們會反駁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懂得技巧,怎么會有這么多個成功的實例?” —— 畢竟,215 不是一個很小的數(shù)字!
“最好在周一投資而不是周日投資” 的這種策略事實上很難奏效除了不符合統(tǒng)計概率常識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如果它真的有效,那么 “所有人都會轉(zhuǎn)而如此操作”;這樣的結(jié)果是,這個曾經(jīng)有效的策略只能失效了……
對定投策略的進一步改良注定無效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定投策略的核心依然是長期持有;只不過是分批買入而已,剩下的依然是謹慎選擇,依然是買入后長期持有 —— 這么做的結(jié)果,對我們這種對長期有著清楚認知(兩個大周期以上)的人更是顯而易見:
在兩個大周期之后回頭再看,兩個大周期之前的價格無論如何都是極低的,哪怕真的能在極低的價格上再降低千分之幾,事實上的意義并不大 —— 更何況事實上并不一定能夠做到呢!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對 “事實上無效的技巧” 充滿興趣、充滿好奇,并且總是忍不住去嘗試各種 “雕蟲小技” 的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他們只能看到眼前,他們也恰恰因此不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
切記:
一切與長期無關(guān)的細節(jié)都是雞毛蒜皮。
請認真思考并揣摩以下一句名言的深刻含義,它是投資教父,沃倫·巴菲特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說的:
短期來看市場是投票機,長期來看它是稱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