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散文】
看到“天賦”“才能”“才華”之類的詞語時,時常痛恨自己是個文科生。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其實也還好。
麻煩的地方在于,年齡的增加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平庸。
痛恨文科生的身份,只是表象,平庸,才是痛苦的根源。
怎么也想不到,曾經(jīng)極度厭惡成功的初中生,踏入社會之后,反而不能安于平凡。
再進一步,“平凡”或者“平庸”,這兩個詞也不過是美化過后的形容,最好的表達應該是“有錢”。
想起十三四歲,看著語文卷子上的作文材料,根據(jù)材料體現(xiàn)的道理,人物的品質(zhì),寫出自己的啟示。
心里暗罵:什么啟示,不就是讓說怎么樣才能成功嗎?說的跟我懂了,就能成功一樣。所謂成功,不就是有錢,無聊。
這樣帶著抗拒的情緒,寫著自己也不相信的文字,還要故作熱情,在結(jié)尾注入雞血。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個夏天,太陽照在比我年齡還要大的水泥地上,破裂的水泥地好似老人臉上的褶皺,灰白色的地面,在九點鐘的陽光下,越來越來白,晃得我眼前發(fā)暈。
試卷,也是白色的,我坐在那里,整個世界都是太陽冷漠的白色。
作文的內(nèi)容大概是,平凡有什么不好之類。
我很佩服那時候的自己,居然能從“平凡”這兩個字,寫出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十年后的我,想要寫出八百字同樣主題的作文,反而一籌莫展。
必須承認我的“平庸”和懶惰脫不了干系,不肯下功夫?qū)W那些讓我覺得痛苦的東西。
比如邏輯,比如表達,比如寫作,比如各種各樣的,受人追捧的,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
我所羨慕的那些天賦或者能力,不過是希望它們給予我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罷了。
甚至在不是那么渴望獲得什么的地方,就像我現(xiàn)在隨便寫的東西,也被挫敗感縈繞著。
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三百字有價值的感悟都寫不出來,強行下筆,從字里行間就感受到敷衍。
不希望是這樣的,也沒什么意思。
整個人,突然和現(xiàn)在漂浮的楊絮有了共鳴,不,應該是移情,隨著風飄來蕩去的樣子,就和我的思想一樣。
楊絮,是楊樹的種子,它還有落地生根的時候。
重新審視從開始到結(jié)尾這些東西,我究竟寫了個什么東西出來?
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只是想寫一點什么出來而已。即使每次寫完之后,我都不會再打開看。
這算是一種消遣吧我想,給自己一種錯覺:我有在創(chuàng)作,不是在蹉跎。
(真是散亂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