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斗羅大陸會被粉絲稱為“科幻大作”?
不知各位第一次了解到科幻題材的作品是出自哪里?
回想起童年時期,最火熱的校園讀物就是各種連載漫畫了,而其中《斗羅大陸》又是熱度最高的讀物之一,在最新章節(jié),在各種高科技暗器的加持下,重生的唐三猶如高科技戰(zhàn)士,為了尋回轉世的妻子所向披靡,精確定位的艦艇、自動感應危險的雷達等十足的科技感也讓很多人以為斗羅大陸已經(jīng)走入了科幻圈。

不僅如此,從小說《斗羅大陸2絕世唐門》開始,到之后的整個斗羅系列,“魂導器”在書中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越是到后面,這一現(xiàn)象就越為明顯,讓人感嘆:大人,時代變了!
因此,《斗羅大陸》也被不少讀者戲稱為“科幻小說”。

但實際上,科幻類題材有很明顯的限制:那就是幻想的部分需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而且世界背景必須有據(jù)可依,可斗羅大陸不論是初版還是最新版本章節(jié),故事的發(fā)展都存在于一個架空的世界上,所以嚴格意義上《斗羅大陸》把不屬于科幻圈的作品,而是和它“師出同門”的另一個分類——奇幻圈。

《冰與火之歌》、《指環(huán)王》等都是奇幻的代表作,而《斗羅大陸》這個帶有玄幻標簽的作品其實在廣義上也是奇幻作品,但凡提及神話志怪、修真題材的作品,也都可以歸為奇幻。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奇幻題材內容暴增的原因。

同樣,被誤認為成科幻作品的還有漫威系列作品,因為漫威宇宙存在多元的定義,而且漫畫后期一個響指毀滅半個宇宙的設定完全屬于天馬行空的設想,所以也被踢出了基于現(xiàn)實創(chuàng)作的科幻圈。

當眾多幻想而成的作品找到屬于自己的范疇之后,科幻題材的作品風格也漸漸變得愈發(fā)清晰——因為科幻和奇幻的區(qū)別都在第一個字,所以科幻的“科”字也有了很強的表現(xiàn)力,它與前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幻小說的故事背景往往發(fā)生在未來,設定比較嚴謹,而前者則大多為一個架空世界。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限制,所以科幻題材內容的創(chuàng)作并不想前者會“吹”即可,科幻題材的作品需要讓讀者意識到,當下科技在未來極有可能做到的各種事情,那些事情帶來的后果又可能會是什么??苹媒绱罄袆⒋刃赖摹度w》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三體》中有條知名的公約“文明不斷增長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質量保持不變”,這一句話很好地詮釋了類似太空科幻題材電影的核心矛盾,更讓很多科幻題材的游戲找到了新的方向。

《無盡的拉格朗日》是一款原創(chuàng)宇宙下無盡星戰(zhàn)策略游戲,它的劇情也遵循了科幻題材的定律,并且每個設定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可謂當之無愧的“硬核科幻”作品。
故事發(fā)生在未來,人們成功研發(fā)可控核聚變、曲率引擎等先進技術后,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可以連通數(shù)千,甚至數(shù)萬光年距離外的拉格朗日共振點,之后人類建立了星門,建立了可以通往銀河系各處的巨大交通網(wǎng)——拉格朗日網(wǎng)絡。

可面對宇宙眾多稀有資源的誘惑,人類最終還是迷失了本心,為了爭奪資源互相廝殺——無數(shù)戰(zhàn)艦被擊毀,大部分星門也被毀掉,拉格朗日網(wǎng)絡也失去了它的作用,昔日的繁華不再,人類迎來了黑暗時代。
當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不會解決矛盾后,人們終于意識到了和平的可貴,于是簽訂了《未央公約》,開始實施重建計劃,玩家也擔任重建的開拓者之一,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的進行探索和冒險。

從游戲背景不難看出,《無盡的拉格朗日》存在很多科幻設定,但更重要的是,在展示震撼的未來世界的同時,游戲還披露了人類難以吸取歷史教訓,為了一己私利各自為戰(zhàn)的深刻思想,這也無疑讓游戲整體的意義更提升了一個層次。

各位覺得這些題材不同的作品之間還有哪些典型的例子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