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是一篇佳能"RF百微"的試拍體驗
這里是溢圖科技(原“相機筆記”)
不算長的引子
2010年3月,正在某雜志社實習的ET拿到了佳能EOS 7D與EF 100mmf/2.8L IS USM微距(以下簡稱“紅圈百微”)。這套組合的對焦性能令我大受震撼,而“紅圈百微”的防抖與解析力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紅圈百微”都是ET心目中最好的AF微距鏡頭。

?11年又4個月后,ET終于拿到了“紅圈百微”的繼任者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以下簡稱“RF百微”)。新卡口、新設計、新功能與更強的倍率,我相信“RF百微”一定可以書寫新的“百微傳奇”。

?產(chǎn)品概述
佳能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以下簡稱“RF百微”)發(fā)布于2021年4月。它是首款無需其他附件即可實現(xiàn)1.4倍放大倍率,并能兼顧日常拍攝*的自動對焦微距鏡頭。
* 美能達曾推出過可實現(xiàn)最高3倍放大的自動對焦微距鏡頭,但只能拍攝微距,無法在無窮遠合焦。

?與微距相關(guān)的一些概念
?對焦距離:
大多數(shù)可換鏡頭相機的機身頂部都有一個類似“θ”的標志,它代表了傳感器的位置,從這里到被攝對象的距離就是“對焦距離”。不難發(fā)現(xiàn),對焦距離包含了法蘭距與鏡頭長度。

?工作距離:
指鏡頭前端到被攝對象的距離。(工作距離 = 對焦距離 – 法蘭距 – 鏡頭長度)
對于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
1.0倍時的最近對焦距離約為28cm,此時工作距離約為11.2cm
1.4倍時的最近對焦距離約為26cm,此時工作距離約為9.2cm
放大倍率:
相同焦距鏡頭,對焦距離越短,放大能力越強;相同對焦距離下,焦距越長,放大能力越強。那么焦距不同、對焦距離也不相同的鏡頭如何比較放大能力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放大倍率”了。
?
放大倍率即傳感器上成像大小與被攝物體的比值。如果一款鏡頭的放大倍率為1.0倍(或?qū)懽?:1),意味著它在傳感器上所成影像與被攝物體是一樣大的。換一種表述方式:使用全畫幅相機搭配具有1.0倍放大倍率的鏡頭時,可以讓36mm×24mm(或更大)尺寸的被攝物體充滿整個畫面。
?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具有1.4倍放大倍率,也就是能讓約25.7mm×17.1mm的物體充滿整個畫面。雖然乍看起來與APS-C畫幅相機接裝1.0倍放大倍率鏡頭的結(jié)果近似,但顯然全畫幅相機可以提供更好畫質(zhì)。




既然提到了“像素”,必須強調(diào)下以上討論的“放大倍率”都基于光學成像。在今天,大家都是通過屏幕查看照片,屏幕分辨率、照片分辨率(相機像素)也會影響到照片進一步放大細節(jié)的能力,而這其實是另外的話題了。
進一步了解?
鏡身設計:
拿到RF百微的第一感覺就是鏡頭很長。我手里沒有紅圈百微,根據(jù)官網(wǎng)上的規(guī)格表可知RF百微與紅圈百微+EF-EOS R轉(zhuǎn)接環(huán)的長度基本相當,重量還要稍輕一些。RF百微的最后一片鏡片幾乎貼在卡口末端,所以絕不是簡單的“接屁股”鏡頭。


光學設計:
RF百微是為數(shù)不多沒有配置特殊鏡片的L級鏡頭。從實際拍攝的情況看,RF百微全開光圈時就能從中心銳到極邊緣,很好詮釋了“微距無弱旅”這句話。開關(guān)機內(nèi)鏡頭校正功能,可以看到畸變非常輕微,暗角情況也在正常范圍?;蛟S是因為沒有使用UD、超級UD鏡片,在一些極端工況下還是會有一些紫邊,大家可以活用PS、LR等軟件中的色差消除功能來進行校正。




?防抖性能:
RF百微延續(xù)了紅圈百微上的雙重IS功能,并且與EOS R5、EOS R6和未來的EOS R3配合時可以實現(xiàn)最高8級的聯(lián)動防抖。雙重IS功能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都是佳能微距鏡頭的獨有能力,即在俯仰、搖擺抖動補償基礎上增加了微距攝影中常見的X/Y平移抖動補償。
雖然補償能力會隨著最近對焦距離縮短、放大倍率提高而逐漸下降(1.0倍時的抖動補償約為2級),但和完全沒有防抖相比,拍攝體驗還是會有顯著差別的 —— 先不說最后能不能拍清楚,關(guān)閉防抖后連取景時確認合焦都變得非常困難。
?* 具有雙重IS防抖功能的鏡頭配合EOS R5、EOS R6時,拍照時由鏡頭提供平移抖動補償,視頻時由機身提供平移抖動補償。?
對焦性能:
RF百微不僅采用了RF紅圈鏡頭中常見的NANO USM馬達,同時以雙馬達實現(xiàn)了電子浮動對焦。利用新的浮動對焦結(jié)構(gòu),佳能不僅實現(xiàn)了更高放大倍率、優(yōu)化了呼吸效應、還衍生出了球差控制功能。和絕大多數(shù)微距鏡頭一樣,RF百微也提供了電子對焦限位器,有全程、0.5m到無窮遠、0.26m到0.5m共3擋。實際拍攝中,如果被攝對象與背景反差較?。ū热缃祁伾幕ú荩?、被攝物體處于運動狀態(tài)(蟲),可能很難使用自動對焦獲得0.6x或更高的放大倍率。這時候還得是使用微距鏡頭的經(jīng)典做法:切換MF模式調(diào)整對焦距離,設定自己希望的放大倍率,然后通過移動相機鏡頭來尋找合焦位置—— 手持拍攝的話,有防抖和沒防抖的拍攝體驗還是差別很大的。

球差控制:
早在紅圈百微時代,就有不少朋友使用它來拍攝人像 —— 說來也巧,ET現(xiàn)在硬盤里留下的最早的紅圈百微試機照就是一張人像照片。到了RF百微,佳能獨立控制浮動鏡片的移動達成了球差調(diào)節(jié)功能,為人像、靜物拍攝帶來了更豐富的畫面效果。

球差-向:背景輪廓更柔和、前景輪廓更硬朗、合焦位置變得柔和。
球差+向:背景輪廓更硬朗、前景輪廓更柔和、合焦位置變得柔和。?需要注意的是,球差調(diào)節(jié)會讓構(gòu)圖、焦點發(fā)生輕微變化,所以需要在設置球差后重新進行對焦(在ET的拍攝中,自動對焦功能在設置球差后依然正常工作)。小光圈、接近最高放大倍率時,球差控制可能會變得不大明顯。




▲ EOS R6 | 100mm | F4.0 | 1/50s | ISO-500 | SA+向
防護性:
相比于紅圈百微,RF百微除了具有防塵防滴濺結(jié)構(gòu)外,還在鏡片前端增加了抗污氟涂層—— 這對于微距拍攝真的太重要了,拍攝中很容易不小心懟到花花草草上。?
其他附件:
和紅圈百微一樣,RF百微也可以選配腳架環(huán)來提高拍攝穩(wěn)定性(特別是豎拍時)。區(qū)別在于紅圈百微是在機身上留了一個凹槽來配合傳統(tǒng)腳架環(huán),而RF百微則是留下了3個定位槽,通過一個適配器組件接裝腳架環(huán)。這樣做應該是為了在不使用腳架環(huán)時,鏡筒線條可以更美觀。


點評與小結(jié)
開啟RF“專微”時代后,佳能不少新鏡頭都強化了近攝特寫能力:RF70-200mm F4 L IS USM達到了0.28倍、RF35mm F1.8 MACRO IS STM和85mm F2 MACRO IS STM達到了0.5倍。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代專業(yè)微距鏡頭自然也要有所突破,這樣才能與常規(guī)鏡頭拉開檔次。作為結(jié)果,RF百微實現(xiàn)了放大倍率、防抖、對焦和功能性的全方位進步,尺寸重量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其實,很多朋友在看到這款鏡頭發(fā)布時就已經(jīng)摩拳擦掌,只待大批量到貨。有紅圈百微的珠玉在前,ET再多安利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實拍樣片
這次拍攝樣片有兩個比較直接的感受:防抖對于微距太有用了,光線對于微距太重要了。所有樣片都是手持拍攝完成,部分使用了額外的補光 —— ET手里現(xiàn)在只有普通的機頂閃光燈,沒有配引閃器,而在比較近的對焦距離下,機頂直接閃光通常會在照片中制造很明顯的遮擋。
所以微距拍攝還是需要使用專門的補光燈,比如佳能原廠就有MR-14EX II微距環(huán)形燈和MT-26EX-RT微距雙頭燈。
最后的最后,雖然佳能EOS R5、EOS R6在關(guān)機時可以落下快門幕簾,減少CMOS上落灰的情況。但因為微距拍攝常常會使用小光圈,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開始拍攝前清潔下CMOS —— 照片后期還好做,視頻的話就真的比較麻煩了。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nèi)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shù)碼酷玩,期待您的關(guān)注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