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52 襲人身份隱喻分析:探索襲人背后的影子故事



在秦可卿篇,我們分析了索隱方法。書中的故事在有淫情的前提下,前后必定有時間線的偏差,邏輯的謬誤。這些都是索隱的標識,看到這些標識,就意味有隱寓存在。
凡是出現(xiàn)標識的地方,都很奇怪,引人臆想,或是預示了故事的結局,或者隱藏了作者無法直白表達的內(nèi)容。這絕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對我們的暗示。
順著這條脈絡,再結合書中內(nèi)容,如讖語,判詞、判曲、詩詞意向,進行比較分析,找出故事中相似的地方,將這些影子故事疊加起來,就形成一個真實的故事。
情既相逢必主淫,第六回襲人與寶玉偷試云雨情,她出場時就帶有隱喻的色彩。襲人早早出場,在書中占有很大的戲份,她的戲份比薛寶釵還多,她的形象也一直備受爭議。襲人和寶玉偷試之后,緊接著寫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據(jù)考證,曹雪芹在西山寫書時,被一位姓白的老奶奶收留照顧,老人給予曹雪芹很多幫助。前面有隱情的預示,這表明劉姥姥身上也有這位老人家的影子。
回目名中,賈寶玉和劉姥姥也是對應出現(xiàn),可見曹雪芹與這位老人家有很深的感情。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云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但前面的故事,作者并沒有直接把這種深情表現(xiàn)出來,劉姥姥起初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她不是憨厚淳樸的形象,甚至有些圓滑世故,不知羞恥。
很多人是因為看了電視劇中的劉姥姥,才喜歡上這位老人家的,可捫心自問,只看書中前半段內(nèi)容,沒有批書人的點醒,你真的會喜歡上這個角色嘛?
批書人常說,作者喜歡用晦語瞞人,作為讀者,應另據(jù)慧眼,識別出哪些是作者的真情?哪些是作者設下的假語?不要被作者騙了。
在書中,好人不一定只做好事,壞人也不一定全做壞事,真實的世界,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總是讓人難以辨別,但這恰恰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這本書也在指引我們?nèi)フJ識這個世界。
書中的故事自然真實,作者既不掩蓋她們的缺點,也不粉飾夸張她們的優(yōu)點,而是以一種一正一反的寫法,不斷深入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更能看清楚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襲人的出場具有很強的隱喻色彩,她身上也有許多謬誤,如第十九回,寶玉大年下,騎馬去探望襲人。寶玉受到花家人的盛情款待?;厝ブ髮氂駟枺谝u人家里看到兩個女孩子是誰?襲人說是她兩個姨妹子。如今十七歲,各樣的嫁妝都齊備了,明年就出嫁。
寶玉聽了信以為真,方把酥酪丟開,取栗子來,自向燈前檢剝。一面見眾人不在房中,乃笑問襲人道: “今兒那個穿紅的是你什么人?”襲人道:“那是我兩姨妹子?!睂氂衤犃?,贊嘆了兩聲。....
襲人道: “他雖沒這造化,倒也是嬌生慣養(yǎng)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寶貝。如今十七歲,各樣的嫁妝都齊備了,明年就出嫁?!?/p>
襲人的姨妹子已經(jīng)17歲,照理說,襲人的年紀應該是大于17得。而襲人又比寶玉大兩歲,寶玉此時的年紀,至少15歲才合理,而事實上,寶玉在第二十五回才十三歲。

第三十二回,襲人又和湘云提到十年前,兩個人聊起不知羞的話題,而此時襲人不過十五歲左右,而湘云比黛玉還小,十年前湘云會不會說話都是個問題,又怎么會聊到這樣的話題呢?
襲人斟了茶來與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聽見前兒你大喜了。"史湘云紅了臉,吃茶不答。襲人道:"這會子又害臊了。你還記得十年前,咱們在西邊暖閣住著,晚上你同我說的話兒?那會子不害臊,這會子怎么又害臊了?"
當然書中的時間線一直是個大難題,很多人琢磨一輩子也鬧不明白,批書人交代這本書一個字都不能改,作者又修改了這么多年,我想曹雪芹交代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內(nèi)容一定是大有深意的。
這些時間謬誤看似是寫作疏漏, 實際上是曹公大智慧的體現(xiàn)。書中的故事,源自曹雪芹的童年往事。 這種寫作手法給故事披上了,一層夢幻朦朧之感, 既符合夢幻的設定, 又能折射出真實的影子。

作者寫淫情之后, 就會留下許多謬誤, 這是大有深意地。把這良苦用心當作疏漏來看, 就與曹公錯付了呀!
曹雪芹給一個丫鬟這么多戲份,甚至比主角還要多,很耐人尋味。要理解襲人這個角色,需要了解書中的一些意象。
如水雪對應了滿清。 如花木對應了漢明。中華的華,和花朵的花原本是一個字,始見于西周金文。中華民族又稱種花家,就是這個緣故。
襲人本來侍奉賈母。賈母因溺愛寶玉,生恐寶玉之婢無竭力盡忠之人,素喜襲人心地純良,克盡職任,遂與了寶玉。
寶玉后來給她改名襲人?;ㄒu人本名花珍珠,花是漢人的象征寓意。珍珠變成襲人,寓意了曹家從朱家的珍寶,變成了清廷的龍衣人。
襲人的身份正象征了曾經(jīng)的江寧曹家。

據(jù)考證,明朝天啟元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占沈陽遼陽。曹雪芹的太高祖曹錫遠、高祖曹振彥等,被后金軍俘虜,后來投降歸順了清軍,編隸佐領于正白旗包衣之中,后來成為了貝勒多爾袞和其胞兄阿濟格的門人。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收為己管,曹家成為內(nèi)務府包衣,負責打理宮廷雜務。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由王府護衛(wèi),升任為內(nèi)廷二等侍衛(wèi)。曹璽之妻孫氏又是康熙帝的奶媽,曹家也因此受到康熙的特別照顧與寵信。
襲字拆成龍衣,就是皇家的衣服。襲也有承襲的意思,這也和曹家世襲職位相對應。康熙在位時,曹家和李家備受恩寵,兩家在江南沉心經(jīng)營半個多世紀,也成了那個時代風頭無兩的豪門望族。

康熙二年1663年,曹璽任命為江寧織造,負責主管采辦皇室江南地區(qū)的絲綢,并監(jiān)視南方各級官吏。
曹寅深得康熙信賴,他的職位品級不高,但有密折上報的權力。曹寅和李煦就相當于,康熙用來監(jiān)視南省軍民的眼線。
在書中甄家的身份,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這個職銜雖是作者杜撰的,但也和歷史上曹家的身份對應。
明清兩代不設宰相,皇帝權力空前強大,皇帝把大部分權力握在手中。欽差這個官職在明清兩代才開始出現(xiàn)。
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就是專門外出替皇帝辦事的大臣。欽差是臨時稱謂,是指受皇帝派遣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欽差辦完事之后職位就會被取消。
然而在《紅樓夢》中,欽差成了甄家固定的稱謂,這正對應了曹家長期替皇帝辦事的身份。

康熙時期,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管轄絲綢織機十萬余張,幾乎超過明末時全國的絲綢織機。清王朝掌管的江南織造局,控制了江南一帶全部絲綢業(yè)的產(chǎn)銷。康熙十分重視江南織造的人選。
曹寅妻子是蘇州織造李煦的義妹。杭州織造孫文成是曹寅母親的娘家人。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皆與曹家連絡有親。李煦又兼任兩淮鹽政,這也和林如海的官職‘鹽課老爺’相似。
這三家形成以曹家為中心的豪門集團,如康熙帝所說:“三處織造,視同一體”。曹家、李家和孫家,控制了鹽稅、織造兩大印鈔機,管著康熙的錢袋子。康熙對曹家的器重和信任可見一斑。
他們不單為皇帝處理紡織制造,和兩淮鹽政事宜,還充當朝廷眼線,既管著皇帝的錢,又幫皇帝管著江南,從實際角度上說,他們兩家就如同長期為皇帝辦事的欽差。
在清代沒有體仁院,只有體仁閣,明初叫作文樓,這里是皇帝招攬名士賢才的地方。乾隆十三年,設置體仁閣大學士,能坐上這個職位的人,都是能參政議政的朝中一品大員。后來這里又做了內(nèi)務府的綢緞庫。
而曹雪芹把甄家的官職設為,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這和曹家的歷史地位相映照。
甄家和賈家虛實對應,甄家的事也是曾經(jīng)曹家的影子,如管理絲織品,四次接駕,轉移家財,賈家又是甄家的倒影;如甄寶玉賈寶玉相同的脾性,和他們做的夢中夢;甄家三女兒上京,又對應了官媒給探春提親等事。
書中多處細節(jié)也和曹家的歷史身份相對應,以及批書人對往事的感慨,和同時代的友人留下的詩句,都一一佐證了曹雪芹和江寧曹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而曹雪芹將榮國府,比喻清廷,那么襲人的身份自然也和自己的家族地位一般,理解了襲人這層象征寓意,就如打下了一枚楔子,在探究書中所隱藏的故事,就順風順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