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之母:提亞馬特
迪亞馬特或者提亞馬特
古巴比倫神話中的咸水女神,同時(shí)也象征原初渾沌
語言
迪亞馬特(英語:Tiamat,阿卡德語:???????? / DTI.AMAT 或 ?????? / DTAM.TUM,希臘語:Θαλ?ττη / Thaláttē)[3]又譯提亞馬特、迪亞馬特或迪阿馬特。是古代巴比倫神話里的女神,她是孕育出所有神明的地母神,也是原初混沌時(shí)期中的創(chuàng)造象征?!暗蟻嗰R特”這個名字有“苦水(鹽水)”之意,與之對照的,她的伴侶神阿普蘇(又稱“阿勃祖”)則意為“甜水(淡水)”。有關(guān)她的描述說她是“閃耀者”(the glistening one)[4],部分資料將她的外型描述為類似大海蛇或龍的形象[5]。
?
公元前八世紀(jì)新亞述帝國時(shí)期的滾筒印章,上面的圖案一般認(rèn)為是描繪巴比倫史詩埃努瑪·埃利什中,迪亞馬特遭殺害的情景[1][2]
傳說 編輯
在《埃努瑪·埃利什》的記載中,阿普蘇和迪亞馬特結(jié)合,生出了大量的神明,祂們所生下的第一對男女是拉赫穆與拉哈穆,這對子女之后結(jié)合并生下了天父神安沙爾和地母神基沙爾。對這些兒神的吵鬧爭斗感到厭煩的阿普蘇,想同迪亞馬特將他們懲罰教育。然而身為母親的迪亞馬特非但沒有同意他的計(jì)劃,反而將阿普蘇的企圖告訴了自己的孩子們。恩基在聽到迪亞馬特的警告后,與兄弟姐妹商議,并一舉殺死了阿普蘇。之后,迪亞馬特被尊為太母而受到尊敬。不過,當(dāng)恩基等萌發(fā)了對權(quán)威的欲望后,要求迪亞馬特讓出眾神之主的寶座。被這個要求激怒的迪亞馬特,將來使的神明吊起來侮辱一番后,才打發(fā)他回去。雖然眾神都害怕迪亞馬特的力量,但既然已經(jīng)激怒了她,那就沒有退路而言了。
有關(guān)恩基殺害阿普蘇的神話,在另一個版本的記述稍微中有些不同。恩基神確信阿普蘇正在籌劃殺害兒神們,于是抓住了阿普蘇并把祂囚禁在自己的神廟下方。阿普蘇與迪亞瑪特所生的兒子金固神憤怒地將這件事報(bào)告給自己的母親,提亞瑪特為了替丈夫之死報(bào)仇,于是生下“十一個怪物”來對抗神靈,這些怪物都是她自己單獨(dú)生下的孩子。十一個怪物分別為有翼雙足蛇“巴修穆(英語:Ba?mu)”(Ba?mu,“毒蛇”)、三角獅龍“烏修穆迦魯(英語:U?umgallu)”(U?umgallu,“巨大龍”)、七頭蛇“穆修瑪夫(英語:Mu?ma??ū)”(Mu?ma??ū,“崇高之蛇”)、“穆修素”(“怒蛇”)、“拉赫穆”(“多毛的”,與上方提到的同名男神為不同存在)、獅頭風(fēng)暴惡魔“烏伽爾魯(英語:Ugallu)”(Ugallu,“巨大惡劣天氣獸”)、狗頭人(另說為獅頭人)“烏利迪姆(英語:Uridimmu)”(Uridimmu,“怒獅”)、“基塔布利魯(英語:Girtablilu)”(Girtablull?,“蝎人”)、“烏姆·達(dá)布魯圖(英語:Umū dabrūtu)”(Umū dabrūtu,“暴風(fēng)雨”)、人魚“庫盧魯(英語:Kulull?)”(Kulull?,“魚男”)和人牛(下半身為牛)“庫薩利庫(英語:Kusarikku)”(Kusarikku,“公牛男”)。
在迪亞馬特孫輩的神明之中,有一位叫馬爾杜克(恩基的兒子)的勇猛之神。被謳歌為最強(qiáng)武神的馬爾杜克,向迪亞馬特發(fā)出了宣戰(zhàn)示言。而迪亞馬特這一邊,也將象征權(quán)威的天之石板授予自己的孩子兼第二任丈夫金固神,命令他迎擊馬爾杜克。金固率領(lǐng)“十一個怪物”迎擊,然而在馬爾杜克的力量面前,很快敗下陣來,最后金固被馬爾杜克所殺。迪亞馬特遂以她巨大的身軀相抗衡,試圖一口就將馬爾杜克吞入囊中,然而,馬爾杜克卻早有秘策。就在迪亞馬特即將把他吞入口中的瞬間,馬爾杜克操縱暴風(fēng)令迪亞馬特的口無法閉合,隨后用劍刺穿她的身體。即便強(qiáng)如迪亞馬特,也承受不了這一擊而死去。
馬爾杜克將她的身體一劍切為兩半,一半成為天,另一半成為地。迪亞馬特的乳房形成山脈,在它旁邊則形成泉水。從她的眼睛則生出底格里斯河跟幼發(fā)拉底河來。就這樣,母神迪亞馬特,成為了世界的基石。
詮釋 編輯
迪亞馬特的神話傳說是已知最早的卡俄斯坎夫(英語:Chaos (cosmogony))故事??ǘ硭箍卜蛞辉~來自德語,原意為“反抗混沌”,指的是一位文化英雄與大地或水里的怪物斗爭的傳說,這個怪物往往是蛇或龍。其他神話體系里的卡俄斯坎夫故事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迪亞馬特有關(guān),例如赫梯人的蛇形巨龍伊盧揚(yáng)卡(英語:Illuyanka)、希臘神話里阿波羅殺死巨蟒皮同奪取德爾斐神諭的故事。
一些分析認(rèn)為迪亞馬特的傳說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里迪亞馬特是創(chuàng)世女神,她借由鹽水和淡水的神圣結(jié)合、經(jīng)過若干代繁衍而創(chuàng)造了宇宙;第二部分則是之前提到的卡俄斯坎夫故事,迪亞馬特被視為代表著原初混沌的怪物化身。
羅伯特·格雷夫斯認(rèn)為迪亞馬特死于馬爾杜克手中可用來證明古代社會從母系過渡為父系的假設(shè)。格雷夫斯的觀點(diǎn)后來被瑪利亞·金布塔斯、梅林·斯通(英語:Merlin_Stone)等人發(fā)展為女神運(yùn)動理論(英語:Goddess_movement),根據(jù)該理論,迪亞馬特和其他怪物形象最初描繪的都是和平的、以女性為中心的宗教里至高無上的神靈,她們在暴力中演變成了怪物,她們被男性角色打敗的故事,對應(yīng)著母系宗教和社會被男性主導(dǎo)的社會替代。這一理論受到洛特·莫茲(英語:Lotte_Motz)、辛西婭·埃勒爾(英語:Cynthia _Eller)等學(xué)者的批評。
流行文化 編輯
迪亞馬特被科幻小說家寫成地球的前身,并把與尼比魯一顆沒人查覺的行星,而有尼比魯碰撞的說法[6]。
迪亞馬特在日本手機(jī)游戲《Fate/Grand Order》之中以“Beast”的職階登場,在游戲中被描述為第二之獸(Beast II),寶具為“幼子啊,遵隨創(chuàng)世之理吧”。
迪亞馬特于日本手機(jī)游戲怪物彈珠故事前設(shè).(xflag dictionary)中作為馬爾杜克逝去的母親
日本手機(jī)網(wǎng)頁游戲《Granblue Fantasy》中提亞馬特作為星晶獸登場。
迪亞馬特亦是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之中造訪地球的彗星的名字,但彗星中途分裂出的碎片形成隕石,并造成糸守町滅村災(zāi)難。
中國手機(jī)游戲《蒼藍(lán)境界》(臺版改名為愛琳:末神世界)中的提亞馬特是龍之眷屬的領(lǐng)袖,并且有地上最強(qiáng)的稱號。
手游《永遠(yuǎn)的7日之都》中籠中鳥零的神器即是迪亞馬特。
日本街機(jī)音樂游戲《CHUNITHM》中出現(xiàn)以提亞馬特為主題的歌曲“TiamaT:F minor”
參考資料 編輯
^ Bromily, Geoffrey W.,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93, 1988, ISBN 0-8028-3784-0
^ Willis, Roy, World Mythology, New York: Metro Books: 62, 2012, ISBN 978-1-4351-4173-5
^ Ancient Mesopotamian Gods and Goddesses – Tiamat (goddess). [2018-08-05].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8-08-05).
^ Luzacs Semitic Text and Translation Series (PDF) Vol XII. : 124-line 36 [2018-08-05]. (原始內(nèi)容 (PDF)存檔于2019-02-14).
^ Jacobsen, Thorkild. 《The Battle between Marduk and Tiama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68, 88 (1): 104–108. JSTOR 597902. doi:10.2307/597902.
^ 2012: Beginning of the End or Why the World Won't End?. [2012-10-10].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