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眼便是千里江山|乾隆年制“千里江山”仿古青花瓷,美出天際!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
中華文明,泱泱五千年,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陶瓷史。在英文中,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為同一詞。
《陶錄》曰“諸料悉精”,“青花為貴”,在中國眾多瓷器中,最為享譽(yù)世界的,便是被譽(yù)為“國瓷”的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屬于釉下彩瓷,是運(yùn)用氧化鈷料在白泥上進(jìn)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xiàn)青翠欲滴的藍(lán)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
“青花”,好比是中國陶瓷的一張名片,茶器顏色萬千,唯有青花百看不膩。從中國到海外,從宮廷到民間,青花瓷的魅力,歷經(jīng)800年長盛不衰。
青花瓷并非是深藏在博物館里“自顧自美麗”的國寶,如此就辜負(fù)了青花的美。想真正感受青花瓷的魅力,不如從一盞茶杯開始。
乾隆年制“千里江山”仿古青花瓷
青花瓷器起源于唐朝,發(fā)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為主流。清代堪稱陶瓷史上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乾隆六十年,是清代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chǎn)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器也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豆陪~器考》一書稱贊當(dāng)時的制瓷業(yè)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也形容當(dāng)時瓷器“ 至乾隆, 精巧之至, 于鬼斧神工” 。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初,乾隆皇帝開始了他在位期間六次南巡的第一次南巡,大好河山,一派盛世景況,龍顏大悅,便對聚山川日月之精華,草木萬物的靈芽,傾注了無限深情。回宮后,乾隆就讓工匠燒制了一批專用茶具,其中就有這款御制的“千里江山”青花瓷杯,是乾隆官窯中的精品瓷器。
這款“千里江山”青花瓷杯,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整只杯瑩潤光澤,胎體潔白,與青花清白相映間,頓感雅致。
杯身繪制的萬里江山圖,滲入胎骨,猶如生長在瓷坯中,就像國畫里水墨暈染的感覺,富有生命力,古老的制瓷魅力從中方可細(xì)細(xì)品味。內(nèi)繪山水,與杯身隔胎相望呼應(yīng)成趣。
杯中山水,杯身萬里山河,清茶濃香,潤喉悠深,思民福壽,社稷江山盡攬胸懷,盡顯皇家氣派。
一代君王把江山社稷寄情于青花瓷,有道是,一葉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品茗悟道,修身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
這款乾隆年制“千里江山”仿古青花瓷杯不僅繼承乾隆時期臻品精髓,更是使帝王御用走入百姓家,無論自藏還是送友人都適宜,彰顯歷史古韻。
《天工開物·陶埏》中記載“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細(xì)微節(jié)目,尚不能盡?!鼻∧曛啤扒Ю锝健狈鹿徘嗷ù杀?,選用景德鎮(zhèn)優(yōu)質(zhì)原礦石,精心打磨,過濾出純凈泥料,沿用古法工藝,無論是杯型、色彩,還是繪制圖案,盡得清乾隆官窯風(fēng)姿。
間隔漫長歲月,潛心造器,仿清而作,是韻味,是匠心,亦是傳承。
乾隆年制“千里江山”仿古青花瓷,觀茶色,飲茶湯,皆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