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上學堂·美學紀要丨第十講 漢代的哲學與美學

目錄
01 內容概要
02 內容精講
03 學員感想
04 下講預告
?
?
一、內容概要
?

?
二、內容精講
?

在此次漢代美學的課程中,佐師以周易與易傳、詩經(jīng)、樂記為線索,展開論述漢代的美學思想,漢代在經(jīng)歷秦始皇“焚書”后,學統(tǒng)大亂,偽書迭出,讖緯之學盛行,思想及學術均陷入極端失常,而作為卜筮功用之書的《易經(jīng)》(在之前的讀書會上粟粟學長有講過),才得以幸免保存下來,所以以《周易》作為“源”,是再可靠不過的了。
然后佐師以“窮神知化”“立象盡意”“詩言志”為專題指明漢代美學思想是以儒家教化的思想為主,圣人觀天地把生生之德記錄下來授于百姓,做《易經(jīng)》、寫易傳,以卦象解釋,儒家重視教育,特別強調詩的教化作用,學習詩不但能使人獲得良好的品格又不會過于愚鈍,《禮記·經(jīng)解》中說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在《詩大序》中也有相關的論述“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歌通過詩中情境教化百姓、和同社會秩序,達到改易風俗的效果。
上述過程就是仰觀俯察、立象盡意、開物成務的過程,也是由易象到意象再到詩象(即詩歌所呈現(xiàn)的情境)生成的過程,漢代作為中間時期往前承接先秦往后開啟魏晉,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過程,那么在下一階段就會難以弄明白魏晉玄學時期的美學思想了。

?
三、學員感想
?
跟佐哥學習快三個月了,感覺自己慢慢上道了,上課能跟上佐哥的講課思路來。目前,還是學術方面的能力比較弱,難以把握分析問題的尺度和方法,總是想著往大往全的方向去概括回答問題,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導致每個點又如蜻蜓點水般缺乏更深的討論,總是“差點意思”的感覺,我想這也是跟我目前的復習方向有關的:以哲學的發(fā)展脈絡(哲學史的發(fā)展順序)復習,同時橫向接入美學史的內容,力求把哲學與美學思想脈絡貫通起來。所以就會導致上面說的情況的發(fā)生,而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到后面我完成大的脈絡的梳理后,結合佐哥的講課,再進行更細致化的整理,即專題整理,而后才能解決。因為目前佐哥的課也是中、西縱橫來講的,點還有待連成線,只有等連成線后,我才能把這個大的、宏觀的圖象認知。
同時,佐哥每節(jié)課的講的內容很多,給的學術材料也很細,很多時候也是只能聽懂一些已經(jīng)知道和了解的,而不了解的大概率會被忽略掉,在如何運用材料做更細致的學術寫作,也確實很難把握,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橫向把中或西的課程連成一條大脈絡然后再去做專題整理才行。(其實還是上面說的那個問題)
在學術方面,通過佐哥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去查閱一些文獻,做一些相關的學習,發(fā)現(xiàn)好的文獻真的能清晰的解答你的疑惑。在佐哥的課上也有很多啟發(fā)的點,所以對未來的學術方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萌芽的想法,但目前來說,還是考上要緊。
?
?
下講預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