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調·宋代人物畫譜》——松下?lián)崆伲钑奋?/h1>
CGTN重磅推出的
《千年調·宋代人物畫譜》數(shù)字特展中
涵蓋了六大主題數(shù)字展廳
全面呈現(xiàn)宋畫人物中古人生活的場景
今天讓我們一起透過古畫
看宋代文人生活美學
欣賞過宋代空前繁榮的曲藝藝術,這一期阿羅將與大家打開《千年調?宋代人物畫譜》中主題為“仕”的畫卷,品文人風雅意趣。

《聽琴圖》
《聽琴圖》是傳為北宋宋徽宗創(chuàng)作的中國人物畫,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描繪了君臣在松下?lián)崆?、聽琴的場景?/p>
畫作中撫琴者作道士打扮,交領衫搭配深褐色下裙,外套直領對襟大氅。
聽琴者有三人,其中兩人左右對坐,左者著圓領綠袍,右者著圓領紅袍,皆頭戴紗羅幞頭,腰間束革帶,為朝服紗帽的穿著打扮。最左側的侍童造型則相對簡單,蓬頭拱手而立。
圖中宋徽宗在上撫琴,兩名臣下專心聽琴,寓意著君主的賢德之音被臣下認真接收,儼然一幅君圣臣賢的和睦景象。
《攆茶圖》
宋代文化氛圍開放,雖仍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但也包容了道家、禪宗等思想的存在?!稊f茶圖》(劉松年所作)則是此事一個較好的見證,描繪了宋代人品茗觀書的生活場景。

畫幅右側為儒釋道三人,中間的儒士穿著交領大袖長袍,系扎腰帶,手執(zhí)長卷,但與左側的道士一樣,看向的是最右側正在作書的僧人,僧人著交領長衫,外披袈裟。
畫幅左側共兩人。磨茶者頭戴璞帽,身穿圓領窄袖衫,正在轉動茶磨磨茶;點茶者則佇立桌邊,腰間別著白巾。兩人皆將衣袖挽起,穿著便于干活的褲裝與淺口鞋,種種跡象表明了兩人的侍者身份。
此畫構圖和諧,布局合理,是宋代文人雅士茶會的真實寫照,儒釋道三教同坐一桌欣賞書作,也正如前文所說,是對宋代多元文化并存的兼容氛圍的生動展現(xiàn)。
阿羅小課堂




特別介紹:
茶磨
劉松年《攆茶圖》繪作的是一個人操作的小型茶磨,大概是人們?yōu)榱藗€人飲茶嗜好而制造了小型的茶磨。使用這樣沒有投料孔的茶磨,必須把茶葉投入芯棒孔的很小的縫隙之中,再把它磨成微細粉末。
點茶
首先是調膏,一般每碗茶的用量是一錢匕左右(古代的特殊計量單位,一錢匕相當于今天的兩克左右), 放入茶碗中后先注入少量開水, 將其調成極均勻的茶膏, 然后一邊注入開水一邊用茶匙 (徽宗以后以用茶筅為主) 擊拂, 徽宗認為要注湯擊拂七次, 看茶與水調和后的濃度輕、清、重、濁適中即可。蔡襄(北宋茶學家)認為“湯上盞可四分則止”, 差不多到碗壁的十分之六處就可以了。
本期主題為“仕”的宋代畫作已介紹完畢,下一期阿羅將把“仙”的主題展廳帶給大家,從神話與宗教題材出發(fā),再現(xiàn)宋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更多精彩盡在《千年調·宋代人物畫譜》!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刻進入

參考資料:
[1]豐田裕章,曹建南.略論宋代點茶湯色的變遷[J].農業(yè)考古,2020,No.171(05):27-30.
[2]沈冬梅.宋代的茶飲技藝[J].中國史研究,1999(04):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