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要去碼頭整點薯條的海鷗,是怎么變成表情包頂流的?
午夜夢回,不少人都曾糾結過一個問題: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但思來想去,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
最終只能帶著茫然入睡。
沒想到這人類永恒的話題。
居然被兩只海鷗給解答了。
只見兩只海鷗佇立在海邊,做沉思狀。
“活著是為了什么?”
“為了待會去碼頭整點薯條”。
這一張簡簡單單的小漫畫,意外地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歡迎:
“想那么多干嘛,還不如去碼頭打點薯條呢!”
與此同時,相關的同人漫畫也層出不窮。
比如生活最大的樂趣,是看點色圖。
比如人生的意義在于,找個富婆吃軟飯。
雀食,我覺得這只海鷗說得很有道理。
我也想吃,淦。
也有用這張漫畫改造成“地獄笑話”的。
比如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又比如飛機生了個小孩,是個小男孩。
當然了,有的時候吃太多薯條,也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無論有多少改版,都無法超越原版“去碼頭整點薯條”的影響力。
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也被不少網(wǎng)友奉為座右銘:
凡是出現(xiàn)海鷗的新聞,基本底下都會刷薯條梗。
前幾天雷軍開小米12的發(fā)布會,出現(xiàn)了海鷗的照片,這個梗居然都網(wǎng)友提及。
而關于這個漫畫的靈感來源,有兩種說法。
有一部分人認為,漫畫靈感出自攝影師馬丁·帕(Martin Parr)的這張著名照片:
照片里,兩只海鷗在爭奪一盤薯條,讓人忍俊不禁:
另一部分人認為,漫畫靈感來源于英國業(yè)余攝影愛好者漢娜 · 赫克斯福德(Hannah Huxford)
照片攝于 2011 年,當時她和丈夫在英國某海邊閑游。
在享用午飯時,他們遇上一只貪婪的海鷗,想要搶奪他們手中的薯條。
于是這張傳世經(jīng)典,就被拍攝出來了:
后來這張照片越來越火。
不僅登報:
還上了BBC:
這才給了漫畫作者約書亞.巴克曼(Joshua Barkman)以靈感,創(chuàng)作了這張漫畫。
那有的小伙伴就看不懂了:
這漫畫為什么會那么受歡迎?
因為它確實回答了“人生有何意義”這個問題。
在海鷗的視角里,人生的意義就是搞點薯條。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
它可以是你的下一頓飯,也可以是你看的下一部劇。
我們不應該去尋找意義,而應該要活在當下。
同作者的另一篇漫畫
就像著名日本動畫《日?!返拿裕?/p>
“我們所渡過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xù)發(fā)生的奇跡”。
而漫畫原作者約書亞.巴克曼,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漫畫也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一只振翅高飛的鳥在講它的豪言壯語,其實它:
比如一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魚,卻想著要:
你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漫畫中蘊藏著的哲學意味,幽默之余,好像真的有幾分道理在其中。
通過小動物的口中說出,對比和反差也油然而生:
當然了,也有作品純屬搞笑,比如:
另一方面,「去碼頭搞點薯條」這個漫畫,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在國外,海鷗奪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幾個月前,英國一只海鷗大搖大擺地走進一家超市,叼起一包薯條就跑。
這架勢堪比昨天介紹的景區(qū)猴子。(點此回顧)
它們有的會徑自飛過來把你的薯條叼走:
你以為放嘴里就保險了?
海鷗一樣能把你的嘴撬開:
不過有的海鷗會很有禮貌地等你投喂它們:
不管海鷗禮貌與否,外國人都認為已經(jīng)嚴重干擾了自己游玩的樂趣。
16年,澳洲快餐連鎖店Hungry Jack’s就重新設計了薯條的包裝,用銀亮亮的顏色讓海鷗看不清,從而放棄奪食。
可惜的是收效甚微。
這下你明白為什么海鷗能在碼頭整點薯條了吧?
因為它們整的薯條,都來自于人類鴨。
如今,“去碼頭整點薯條”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信條。
在日益內(nèi)卷的今天,年輕人的許多上升通道被關閉,迷茫似乎成為了我們的主旋律。
但至少我們能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
過好每一天,才能過好整個人生嘛!
2022年即將到來,與其定下恢弘的人生目標,何不每天去碼頭搞點薯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