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OR呆板?寸步難行的徐睿知,成功脫身的金正賢
在演員徐睿知因為一系列的爭議而陷入混亂之際,而金正賢卻通過道歉、抑郁癥、以及保持沉默從爭論中脫身。

據(jù)韓國媒體 16 日報道:演藝版塊的新聞最近都被徐睿知占領(lǐng)了。從“操縱金正賢”開始,到工作人員“揭露”、學歷造假、校園暴力等等,這在娛樂圈是非常罕見的,這也不禁讓人疑惑:事件是怎樣發(fā)展到如今這種局面的?
雖然圍繞著徐睿知的一切爭議的真實性都是未知數(shù),但作為演員的徐睿知無疑是寸步難行了。迄今為止積累下來的神秘主義形象也在這次的種種疑惑面前陷入了僵局。
當然,徐睿知或許真的有責任。對于一個明星的“判罪”似乎不一定是人品不好、或者過去的錯誤行為上,最令人遺憾的是:輿論的焦點被模糊了。

在持續(xù)幾天的疑惑中,“操縱金正賢”爭議中的“金正賢”正在逐漸抽身,只剩下了徐睿知的“操縱說”。
事件的最初,大眾的焦點明確地指向了金正賢。從戀情、到合約爭議、以及在此被提及的 MBC 電視劇《時間》拍攝過程中,金正賢的態(tài)度問題。
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事件的焦點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在 D 社公開了徐睿知和金正賢之間的聊天記錄后,眾人將焦點放在了:是當時作為戀人的徐睿知要求金正賢與女演員做出保持距離的行為。因此,輿論從金正賢轉(zhuǎn)移到了徐睿知身上,并且金正賢還給大眾留下了“無辜”、“呆板”的形象,并在圍繞徐睿知的爭議逐漸發(fā)酵時,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并不是說必須對金正賢的錯誤追究到底,但是在電視劇《時間》時期的態(tài)度問題,金正賢才是罪魁禍首,而抑郁癥也不應(yīng)該成為大眾原諒他的理由。

然而,現(xiàn)在對于大眾來說,更重要不是事件“起點”的金正賢,而是身陷爭議的徐睿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