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約的期待與失望——關(guān)于“鈴芽之旅”


? 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文字來寫出我的感受,但拋開一如既往令人驚嘆的精美畫面,剩下的劇情,對等了三年之久的我來說,算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講述成長的故事,災(zāi)難之后的鈴芽,在真正遇到草太之前是沒有從失去母親的陰影中走出來的,但正如電影的最后,小玲芽問道“你是誰”,鈴芽的回答“我是你的明天”——不知為何,這樣的回答讓我感到了一絲酸楚,要知道,即便是明天,也是已經(jīng)失去的母親的明天,但鈴芽知道,明天的自己不再是孤單一人,姨媽會一直陪伴著她,未來也會遇見草太等真正走進她世界的人。


接下來的內(nèi)容謹慎食用,有劇透,僅為個人觀點。

? ? ? ? ?鈴芽在路上遇見草太后,甚至翹課去找他,雖然小鈴芽在門后曾經(jīng)見過一次草太,感到熟悉也很正常,但是讓我不解的是,為什么鈴芽對草太的感情一下子就升華到了戀愛的程度,因為草太長得帥???這讓我感到這份“戀愛”完全是為了迎合新海誠自己的作品特點,但是想一想,從“云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到“天氣之子”中,男主女主的感情線都是有過相當多的鋪墊和積蓄的,但“鈴芽之旅”中的戀愛卻讓我十分的違和,即便是曾經(jīng)救贖過自己的人,也不至于在十好幾年沒見面后的重逢直接陷入戀愛吧?


? ?? ? ?關(guān)于姨媽這個角色我是十分敬佩的,為了自己的親外甥女,她獻出了人生中最寶貴的幾十年,錯過了戀愛,青春,與年輕的自由。在姨媽和鈴芽爭吵的那段,是一個矛盾的沖突點,是鈴芽被收養(yǎng)和姨媽自我犧牲的一個沖突點,但是這個沖突點在電影中卻表現(xiàn)的十分無厘頭,按照新海誠之前的作品來看,在感情積蓄后的爆發(fā)是他最拿手的部分之一,也算是他的作品中最值得的看點之一。鈴芽的那句“你是誰”讓我回想起了“你的名字”中三葉奶奶和三葉父親問向瀧的那段情節(jié),我期待姨媽和鈴芽的和解和相互理解,與親情的重塑,但姨媽的表現(xiàn)讓我失望透頂——“左大臣”,突然說的這句話給我整的頭大,接著姨媽暈倒,左大臣更是無聲無息的出現(xiàn)在了鈴芽的面前——我可以理解為姨媽被左大臣附身了,然后說出了自己壓抑幾十年的不滿,然后精神虛脫了????


? ??為什么鈴芽會說“沒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這也是讓我感到失望的原因之一,電影的整個故事讓我感覺更是講了鈴芽成長和救贖,而不是鈴芽與草太之間的“戀愛”,我的觀感,如果把整部電影中,鈴芽和草太的感情線抹除或者替換為其他的樣子,把筆墨向著成長期,救贖,親情方面更加著重一些,或許可以使電影的表現(xiàn)力和合理性更加強一點。為什么鈴芽會喜歡上草太呢,因為他的責任和能力?還是單純的覺得他長得帥?我感到電影中對草太和鈴芽之間的感情積累和感情爆發(fā)兩方面表現(xiàn)的太過刻意,太過牽強,我看來,在電影前期,唯有過山車那一段對草太與鈴芽兩人之間真正的感情積累做了不小的貢獻。



? ? ? ?東京蚓厄確實給我的震撼不小,蚓厄的設(shè)定我也比較喜歡,除了長得惡心點以外都可以接受。很難想象,如果鈴芽沒有把草太插進去,這會成為一個多大的災(zāi)難。


? ? ? 關(guān)于大臣,起始我喜歡大臣的程度大于草太,但是為什么開頭的大臣明明對草太說“礙事”,但最后仍舊把草太救了出來,是因為爭風吃醋嗎?這部分的劇情我的確還沒有完全理解,包括大臣前期的表現(xiàn)和做法,是為了引出最后的蚓厄,完成鈴芽的救贖?

? ? ?鈴芽的自我救贖和真正的成長是明顯可見的,但差就差在了電影中對鈴芽感情的更加細膩的表現(xiàn),能夠讓所有對與鈴芽自我救贖的感情積累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用椅子作為一個載體可以成為貫穿整個電影劇情的線索,明線——但是暗線安排的卻并不到位,隨便拿出一個關(guān)于小玲芽的東西都可以去說這是暗線,這表現(xiàn)了什么,那表現(xiàn)的什么。


? ? ? ? ??? 整部電影的觀感,帶給我的是較大的失望,確實,我覺得鈴芽之旅并不是一部好的作品,放在現(xiàn)在,我給它的最中肯的評價——勉強合格。對我來說,新海誠的作品中,你的名字>言葉之庭=云之彼端=秒速五厘米>天氣之子>鈴芽之旅。
? ? ? ? 希望,希望,下一個三年,不會再失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