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9012了,還信“A柱安全說”?


現(xiàn)在的車盲和噴子,都經過了一波“進化”(當然,也不排除營銷號的受害者) ,現(xiàn)在他們已經不用鐵皮,防撞鋼梁,車重來“論安全”,而是用只用A柱來評判一輛車的安全性。
首先,我要說的是,A柱確實能作為評判車輛安全籠結構好不好的標準,但A柱并不是判斷車輛安不安全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25%碰撞測試里,請看下面兩個案例:

這是當年第一批參加IIHS的25%碰撞測試中得到G(優(yōu)秀)的唯二的車型之一——2012 Volvo S60。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S60的A柱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形,在噴子的眼中,這車一點都不安全,可這車的車身結構得分依然是G(優(yōu)秀)。

反觀2014 BMW 320Li,同樣的測試環(huán)境和時速,BMW的A柱無明顯變形,可為什么這車的車身結構分是M(及格邊緣)哪?
問題出在下部入侵量上
如圖,BMW的下部入侵量較大,這也就意味著BMW的司機有截肢的風險,而Volvo的下部幾乎沒有入侵,所以得分自然要比BMW高。除此之外,Volvo在碰撞后,A柱和防火墻的后移并沒有影響到假人的生存空間,所以幾乎沒有扣分。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這是本田凌派,基于第三代Fit打造的拉皮特供車。還是25%碰撞測試,一樣的條件,本田的A柱出現(xiàn)了彎折,還沒有側氣簾(BMW和Volvo都有),卻得了和BMW 320Li一樣的分數(shù)M(及格邊緣)。這就是因為本田凌派的下部入侵量比BMW小,所以占了便宜。


反觀上汽通用五菱的寶駿510,在同樣的條件下,A柱變形要比Volvo和本田凌派小,但510卻得了個P(差)!P(差)啊!全場最低分!

原因就在下部入侵量太大了,門框已經潰爛了!雖然510跟本田凌派一樣沒有側氣簾,但凌派因為防火墻潰縮程度和下部入侵量小的原因,總體評分要比寶駿51高出不少。
其實,判斷車輛安不安全還要看氣囊接不接的住,車頂結不結實,安全帶和座椅的約束怎么樣等等等等,不管怎么樣,請大家在上網發(fā)言時要多動動腦子,確認自己明白再發(fā)言,不要做噴子和營銷號,不要誤導他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