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Fisher,《克里米亞韃靼》,片段節(jié)譯——克里米亞在東歐的政治作用(4)波蘭
2020年8月存稿翻譯整理,才疏學淺,歡迎指正
克里米亞汗國-波蘭關系
克里米亞韃靼在波蘭歷史上的作用有所不同。盡管韃靼人定期襲擊了波蘭大草原為了抓住俘虜用來販奴,但韃靼人的政策主要是出于經濟目的,而非政治動機??死锩讈喨藢υ诓ㄌm提出領土主張不感興趣。從汗國建立之處,格萊伊家族和波蘭立陶宛的統(tǒng)治者在扼制莫斯科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1649年末,韃靼人與波蘭結盟,波蘭國王稱伊斯蘭三世·格菜伊(注:原文寫錯了,這里應該是三世原文卻是二世) :“囊括切爾克西亞,諾蓋,皮亞季戈爾斯克(注:正確相關轉寫:Petyhorcy,在高加索山區(qū),這個名字也是五山的意思,立陶宛高加索騎兵的來源,這個詞同時是立陶宛高加索騎兵繼承者立陶宛披甲騎兵的名稱),皮里柯普(注:正確相關轉寫: Perekops,地名,克里米亞半島與大陸連接處),克里米亞韃靼,的大帳可汗”(注:克里米亞汗國認為自己是金帳汗國的繼承者所以也稱大帳,原文此句有兩處轉寫是錯誤的且沒有備注,而且這本書原文和原信件稱謂有很大差別,同樣的錯誤也存在于《波蘭立陶宛聯邦與克里米亞汗國》這本書對原信件的英文版翻譯,比如翻譯時把切爾卡瑟的省略)。1654年10月,波蘭人和韃靼人再次加入在一次對莫斯科-烏克蘭的主攻,隨后又進行了幾次攻擊。這些事件表明,即使在這個較晚的時期,韃靼騎兵也優(yōu)于莫斯科。1661年,克里米亞韃靼-波蘭/立陶宛軍隊聯合擊敗俄國,被擊敗的莫斯科被迫與卡爾梅克人結盟,而后者的騎兵與韃靼的騎兵相當。
?
但是,波蘭史學強調了波蘭人與韃靼人之間的敵對情緒。例如,巴拉諾夫斯基(Baranowski)教授討論了韃靼人進入波蘭以及那些不幸被俘虜的波蘭農民的情況。他引用了波蘭農民的一句諺語,說“哦,躺進棺材里可比被俘虜到韃靼的路上好得多?!钡遣ㄌm和立陶宛的特使和駐克里米亞大使都得到了很好的接待。但是,波蘭和立陶宛派往克里米亞的使節(jié)和大使受到了良好的禮遇,以及這些使節(jié)締結的盟約數目表明,波蘭-韃靼關系在這幾個世紀里既充滿敵意,也同樣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