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和未來總是糾纏》
?

? ? ?“所謂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與過去的事物相連,欲望多與未來的事物相連,因此情感大多是守舊的,欲望大多是求新的?!表n少功在《山南水北》中這樣描述。是的,人其一生也就是人性這兩個字了,在情感里摸爬滾打、茍延殘喘;在欲望里引火自焚、片甲不留。生命還要有多么沉重?肩負(fù)著最具復(fù)雜的情感,還要去吞并無盡的欲望。如果有來生,我愿化作一抔黃土,在夜空下放肆地高唱屬于自己的靜謐安詳。
? ? ? ? 人只是一個單純的負(fù)載生命物質(zhì)的軀體,只有在這份純潔的軀體上加以可供給真正生存意義的“性”,人才能在大地之上變得真正的靈動可愛,這“性”就是情感和欲望,情感調(diào)節(jié)欲望,欲望修飾情感,在這“性”的促使作用下,人完成了來到地球上的最大的進(jìn)化——成就了人生。如果可以,我想在世界未末日之前,完整我的人生,不斷給生命挑上新的重量。
? ? ? ?為何要在情感中不斷掙扎著自我。這是在面對解放之前,要去體會到革命的艱辛嗎?在到達(dá)彼岸之前,需要在沒有船槳的小舟上泛過人生海海。那些能夠流淚的傷感,就如一把把尖銳的刺刀,在心靈的創(chuàng)傷上不斷加深痛苦的深度。那些可悲哀的日子,正是在情感的保護(hù)下,每天都在被反復(fù)放映。如若我丟失去情感,也就不會老是去麻煩那個住在心里的自己了。
? ? ? ?人類終究主宰著世界,不得不承認(rèn),相同的那些“我們”相比其他同樣富有生命物質(zhì)的本體具有更加強(qiáng)大的生存力量。而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延續(xù)千百萬年,正是那些不同的“我們”為文明雕出自己愿意的模樣,是什么給了我們區(qū)別于其他生命體的意愿的清單。不錯,正是那些混雜的情感,看似是一番混沌,卻自有條理地被繼承著,也恰恰是這些混雜的情感,在每個個體中加入不同的比例也就慢慢成就了豐富的世界,復(fù)雜而又耐人尋味。我愿去仔細(xì)品嘗,品味人生的美好。
? ? ?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也認(rèn)識到生命的感傷,美物就像滑過指尖的流水,你確實(shí)能在那一瞬間感受到一絲涼意帶來的爽快,但更為長久的是稍縱即逝的悲哀,是失望在短暫的愉悅后接踵而來,是又體會到苦痛的煎熬,也許彩云就該被吹散,琉璃就該被摔碎,兩份無奈融匯成一紙空文,讀來令人捉摸不透,起出滿腹牢騷。
? ? ? ?“我們的生命雖然短暫而且渺小,但是偉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崇高的任務(wù),那就是他的無上的快樂?!?屠格涅夫如此感嘆道。生命縱然轉(zhuǎn)瞬即走,就像那煙火綻放在夜空,然而只要看過煙火的人定然不會忘記煙火的那種璀璨——它高升在上空,嘭然間把力量釋放,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美麗,它是要用盡一生積蓄的力氣,在月夜下努力證明自己曾經(jīng)來過,這就是它的偉大了,這就是它心里那些火藥的任務(wù),它愿意博他人一笑,也許這就是它無上的快樂。
? ? ? ?感情的囂張,欲望的野蠻,無理的充斥著“我”的每一個角落,再多泛濫的欲望終歸是對世界束縛自我的無謂的掙脫。倘若把每一份心里的私欲揭示開來,那迸發(fā)而出的叫做貪婪的滾滾血液,威力比火山爆發(fā)還大,別說那小小的龐貝古城,那無盡的欲望足以讓世界停止運(yùn)轉(zhuǎn),不過還好它就這么被我們私藏著。這些欲望就像犯了案的小偷,背著光始終躲藏著自己。
? ? ? ?欲望是促使情感生根發(fā)芽的催化劑,欲望是洗凈塵埃后尋找到的自己,欲望的產(chǎn)生是人生來對于人性的追求,只是在這追求中有的人迷失掉了自己,有的人洗去塵埃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不是,有的人把欲望轉(zhuǎn)變成了情感的動力,化作了驅(qū)動生命的燃油,帶動著世界的加速發(fā)展。

? ? ? ?生命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的,我們能夠在世界走過一遭后真正獲得什么?上帝將我們創(chuàng)作出來去經(jīng)一番苦痛,又把我們召喚回去?這是何其不公平,我們選擇不了如何來,更無法選擇如何走,我們被嵌套在地表,卻沒有鉆石的閃爍,我們被安排地明白,又總在自我糊涂。
? ? ? ?花瓣撥動指針,在滴答聲中數(shù)著自己剩余的春光,不緊不慢地吐露自己的芬芳;池邊蛙聲一片,那是為生命延續(xù)而交響的樂章。世間萬物不論美丑、不分好壞,都在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各物也有其各自的“性”,或許在他們眼中我們就成了他們,他們也就是我們了,而我們又定比他們高出一些,其余萬物皆為自我的“存在”而歡呼,那所謂高一等的我們又為何要在孤獨(dú)的狹縫里焦慮和憂傷?
? ? ? ?日月在旋轉(zhuǎn)中偷走時間,也順帶把時間偷走的過去帶走,我們步子不大跨不到未來,于是我們每時每刻地活在現(xiàn)在。所謂把握當(dāng)下,就成了一句一輩子的適用語,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以后,你不得不每個瞬間都持續(xù)把握,而我們知道拳頭握久了自己也會疼。
? ? ? ?生命之所以沉重,就在于時刻要為自我的存在找尋一個合適的解答。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習(xí)題,這份習(xí)題又交給誰看,就連上帝也不知道,我們不需要為難自己,如果種下的草原在冬天枯死,那就去山上欣賞挺拔的松柏。生命是為自我活著,而不是給誰的答卷。
? ? ? ?俗話也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什么叫做如意?去掉了情感,沒有了欲望就似乎達(dá)到了無所缺失的狀態(tài),這對外界無所求的境界,就是自身的如意了吧。而在各種人性的牽扯下,我們始終活在自我情感和欲望編制成的現(xiàn)實(shí)的網(wǎng)中,一個不小心,便弄得魚死網(wǎng)破了。
? ? ? ?現(xiàn)實(shí)是殘酷的,當(dāng)然也是美好的,我們在巨大的現(xiàn)實(shí)生活空間里游弋,去尋能一起哼歌的飛魚,在各自理性的世界觀里找到一個感性的交集點(diǎn),用情感的共鳴和欲望的趨同去拓寬點(diǎn)的可及范圍,在這個共同的小區(qū)間里找到彼此靈魂的慰藉。
? ? ? ?人就突如其來的降臨到了世上,在已定順序下自我成長,在一定時候又自我衰退,平淡無奇中隕落在世界一隅,古往今來,無數(shù)遷客騷人、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究其根本而言不過就是在反復(fù)地遵循著亙古不變的歷史規(guī)律,那么人生究竟有何其意義?
? ? ? ?就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說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沖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lǐng)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
?

? ? ?也許生命的意義我們無從得到,更沒有人能詳細(xì)明白地給出滿意的答復(fù),可就是這樣,上天之意只是單純地愿你在凡塵中度過一次,至于別處就是在這歷經(jīng)途中去積累感悟,去豐富情感,去深層次的感知欲望,不枉這份上天給我們的最大財富。
? ? ? ?也許石子總會落入大海,那就讓它在洶涌時碰撞,在平靜時沉淀,以致使每一顆石子有了自己的樣子,大自然給了磨練,那就坦然接受挑戰(zhàn)。正如每一顆不同的石子,我們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對于人生意義的探索和理解,正是以各種情感為溶質(zhì)的水去滋潤思維的花朵,才有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模樣。
? ? ? ?書中自有黃金屋,你愛黃金,便可去書中尋找,你視其如糞土,于是高舉火焰焚毀。這應(yīng)該是想法的差異,在其本質(zhì)上不分對錯,但我們需要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下練就不被高溫所傷的鋼筋鐵骨,我們需要秩序去維持生命的可存在性,我們要在秩序之下才有放大自我個體力量的意義。
? ? ? ?但是即便存在有限制,我們?nèi)匀辉谌耸腊l(fā)出強(qiáng)烈的存在感,這就是在做自己。干凈的欲望把人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個高度便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真正有意義的自己。思想豐富的感情把人性的光輝紀(jì)念下來,打磨成一座高聳的石碑,留予后來研讀。
? ? ? ?天空湛藍(lán),陽光明媚,要去沐浴美好的陽光就要原諒腳下會有黑暗的影子。在去往彼岸的通道上,有也必須經(jīng)過滿路荊棘對身體的拷打,更要接受人性帶來的對內(nèi)心靈魂深處的質(zhì)問。也就是在這一次一次錘煉之中“人”得到了升華,鑄成了自我的價值。
? ? ? ?每一個人都有其思想文化的獨(dú)特,因而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傳奇,我們在身體包裹下顯得平凡渺小,但裹不住的是內(nèi)心激昂,它能從別的什么地方突破身體的包圍,去到捕抓不到的高等空間,在那里自由放歌,每個人在這里都是歌手。
? ? ? ?正因為個體的不全一樣,才會產(chǎn)生繽紛的世界,也就是依賴于這種不一樣,才能夠?qū)懴聦儆趥€人的二十四史。無數(shù)的二十四史在世間,有的在土地里,有的還在研墨并未動筆,這種文化的厚重被世界承載著,給一望無際的大地上平添幾分生動的色彩。
? ? ? ?“亂石堆里的一股旋風(fēng)像精靈一般升上了天,不知道去了哪,但那塵埃是一定要落下來的。”這是阿來窗前的白燁樹看在眼里的。塵埃就好似肉體,肉體有一天也會像塵埃一樣落下腐爛在土地里。但于肉體之上,是精神,是那股旋風(fēng),是扶搖而上九萬里的人性使者。

? ? ? ?關(guān)于意義的討論對于個體來說可能是虛無的,但每句或有或無的刺激都由感受本體去找到靈魂應(yīng)知。而人本身始終活在實(shí)打?qū)嵉默F(xiàn)在,并且每一個經(jīng)過思考后的話語行為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自己,情感與欲望在時刻中悄無聲息地改變,人就走在崎嶇的“性”的道路上,偶越高山,偶過江海,在到達(dá)終點(diǎn)前接受自然的洗禮,在覓到終點(diǎn)后回歸自然。
? ? ? ?沈從文在自己的思想里悟到:“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態(tài)老鐘頹廢腐敗的中華民族身體里去使他興奮起來,年青起來。”那是舊中國的人性,在新時代的時段里,社會本身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的欲望情感達(dá)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但在骨子里,我們還是由舊中國發(fā)展而來的,血液里也是還會有些頹廢腐敗流淌。于是我們應(yīng)該去到自然,在純潔中洗凈靈魂的玷污,帶著來時的那份模樣返璞歸真。
? ? ? ?于是不需要去詢問人生了。羅曼·羅蘭曾尋思過:“人生是艱苦的,對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夜的斗爭,這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dú)與靜寂中展開的。在斗爭中他們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時連最強(qiáng)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難中蹉跎?!蔽覀冎挥性诋?dāng)下做好自己,才能在斗爭中取勝。
? ? ? ?所以,去吧,讓六月的伊始抓住五月的尾巴,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延續(xù),讓我們在不會失去的日子里緊握住屬于自己的美好。風(fēng)拂過臉頰,我感受到陽光的熾熱,知道存在即意義,我對自己說:你好,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