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清渭樓:咸陽的“西北第一樓”
清渭樓也被稱為“咸陽樓”,位于咸陽市區(qū)的渭河北岸,曾經(jīng)被譽為“西北第一樓”。相傳,此樓始建于秦代,北宋時期進行重建,明清時期不斷修葺,1998年前后被徹底拆除。沒過幾年,開始重建,2014年12月28日嶄新的清渭樓正式落成——
如今,作為清渭樓美術(shù)博物館,這里成為咸陽湖邊的標(biāo)志性建筑。雖然老的清渭樓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是新的清渭樓氣勢更加雄偉,雕梁畫棟,巍然矗立。2019年3月10日,正值周末,天氣晴朗,我操作自己的無人機對這里進行航拍。

?
無人機從咸陽湖邊升起,圍繞清渭樓飛行一周,周圍的景象盡收眼底,城市的繁華一覽無余。此樓高51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巨大的臺基東西長106米,南北長89米,內(nèi)部也有空間。臺基上的主體建筑為明清風(fēng)格,斗拱飛檐,菱花隔扇,柔和絢麗。

?
清渭樓是古都咸陽興衰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原本叫做“咸陽東樓”,與黃鶴樓、鸛鵲樓、岳陽樓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唐代詩人許渾在《咸陽城東樓》中寫道:“一上高樓萬里愁,兼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北宋景佑年間,時任咸陽知縣的黃孝先重修此樓,將其更名為“清渭樓”,并且留下了“黃翁愛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樓”的詩句。北宋以后,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清渭樓多次移位,面目也并非原貌。但是,它一直跟隨著咸陽縣城走,跟隨著咸陽古渡走,始終矗立在渭河岸邊。

?
1906年至1910年,日本學(xué)者足立喜六來陜西考察文物古跡時,拍攝的“咸陽古渡”照片上,東門外的清渭樓一目了然;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咸陽古渡運輸繁盛,清渭樓被渡船管理部門使用;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成為黃河水利委員會咸陽水文站辦公之地。
上個世紀(jì)90年代,清渭樓依然存在,樓前設(shè)有精雕的木欄桿和木格門,三間后殿內(nèi)繪有《三國演義》故事壁畫。1992年2月,咸陽市人民政府將清渭樓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重點保護單位??上В?dāng)時清渭樓沒有被公布為任何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因此,1998年渭陽東路拓寬的時候,清渭樓不知不覺便被拆除了。
進入21世紀(jì),咸陽大發(fā)展,清渭樓又重生了。但是,它跟周圍的高樓大廈一樣,都是現(xiàn)代的建筑,不能算“文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