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華山地區(qū)干旱成災,一個道士向縣令夸下海口:“3天后若不下雨,把我點上火燒
明朝時,華山地區(qū)干旱成災,一個道士向縣令夸下海口:“3天后若不下雨,把我點上火燒死!”
這年春天,風刮得厲害,天氣也忽冷忽熱,地里的作物沒有水的滋潤,很是干旱,眼看著再不下雨,這一季的莊稼就算是廢了。
華山的一個小縣,旱災極為嚴重,從頭一年的秋天就沒下雨,一個冬天的干旱加上一個春天,地上已經寸草不生,有的地方河水都干涸了。
縣令很著急,出了一張榜,說誰能想辦法讓下雨,那就賞賜白銀百兩。
此榜一公示,引來了不少人前來圍觀,但是等大家看完榜上的內容,大部分都搖搖頭走開了。
雖然在災荒年間,這一百兩白銀特別誘人,但是這個活并不好干,沒有真本事,是求不來雨的。
附近村里有個村民叫李三,識得幾個字,也前來湊熱鬧,他看了看,突然想起了一個辦法,他家里最近也缺錢,吃了上頓沒下頓,揭不開鍋了。
他決定冒險去揭這個榜,他回去借了一身行頭,假裝成一個道士,去向縣令夸下??冢骸?天后若不下雨,把我點上火燒死!”
縣令并不知道李三的底細,看他信誓旦旦的樣子,以為他真的是修行的道士,便答應了。
李三答應這事很痛快,但是他真的有這樣的本事嗎?
根本沒有,那他為什么敢接這個活呢?原來幾年前,他曾經見過一個高僧做過法事,他以為照著葫蘆畫個瓢就可以了。
于是,他揭了榜之后,趕緊到家附近不遠的山上找那個高僧,想讓他幫忙,可是他走了半天的路到了寺廟,卻發(fā)現高僧不在。
高僧的徒弟對他說:“施主請回吧!我的師傅出去云游去了,估計可能快回來了,但是具體什么時候回來也不一定,你等下個月再來,他說不定在?!?/span>
李三聽了很著急,趕忙說:“我有十萬火急的事情,你告訴我,怎么聯系到高僧?”
徒弟回答說:“我們都聯系不到師傅,他云游地方不定,你還是回去吧!”
李三見實在找不到高僧,就想自己夸下了???,這下子完不成任務,肯定是要掉腦袋的,索性待在寺廟那不走了。
高僧的徒弟見狀,問了問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李三說想請高僧給做法求場雨。高僧徒弟一聽,連連說那還是得等師傅回來,這事別人都干不了。
李三看著干等也沒辦法,就想死馬當活馬醫(yī),便想回去按照高僧之前做的方法去操持,試試看看。
當年高僧在村里做法求雨的時候,好奇的他曾在一旁看了個全程,照著葫蘆畫瓢還不會嗎?
于是,回家之后,他讓家人幫忙準備好做法需要的道具,準備第三天的時候當場施法。
到了第三天,李三把事先準備的道具全部擺到桌子上,學著高僧的樣子,開始念念叨叨,成不成的,先把樣子做好。
當時高僧做法的時候不過半個時辰,天色突變,就下起了瓢潑大雨,而他折騰了足足一個時辰,天色晴朗,半天烏云也看不到。
縣令也在一旁觀望著,開始的時候還沒說什么,看看天色一直晴朗,也很著急,結果一上午也沒見半點烏云。
這時候,縣令實在等不及了,對著李三說:“你夸下的??冢蟛粊碛?,看你怎么辦吧!”
李三急得頭上直冒冷汗,看實在不行,他噗通一下,跪到縣令跟前說:“大人,請饒小人一命吧!”
立下的軍令狀哪能當兒戲,縣令很生氣,說最多到午時三刻,不然就像之前那樣承諾的,活活燒死。
李三這時候也待不住了,還在那兒裝模作樣,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天還沒有下雨的跡象,到了午時三刻,縣令下令說:“別的不說了,問斬吧!”
他還對李三說,可以讓他選擇一個死法,可以不燒死,別的選擇也可以,李三看也沒有其他辦法了,眼看著李三就要被問斬了。
這時候人群中擠出一個人,上前大喊了一聲:“刀下留人!”李三抬頭一看,救星來了,原來正巧高僧回來了,路過這里看到。
李三告訴縣令高僧可以做法求雨,縣令不太相信,見高僧點點頭說:“給我一個時辰,如果不成,我愿意受罰!”
縣令聽了,就半信半疑,讓手下人先把李三放了,于是高僧開始做法,沒過一個時辰,本來晴朗的天空頓時烏云密布。
高僧說:“大家都回去吧,小心被雨淋了……”
眾人看這樣子,都回家了,不一會兒大雨傾盆,久旱的大地得到了滋潤,縣令看到這一幕,終于舒了一口氣。
李三雖然死罪免了,但是活罪難逃,縣令命人打了他十大板,讓他引以為戒,至于那百兩白銀,縣令賜給了高僧,高僧用來修繕寺廟。
此后寺廟香火綿延不絕,直到現在華山地區(qū)還有這個幾百年的寺廟,因為這事,高僧也出了名,前來上香的人也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