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花道雪并沒有因為斬雷而下半身癱瘓
斬雷傳說
永正十年(1513 年)五月十六日,對豐后大友氏一族的戶次親家來說,是個值 得慶賀的日子,他的兒子八幡丸在這一天出生于豐后國大野郡藤北的鎧岳城。因為戶 次親家曾經(jīng)在八幡宮禱告,祈求妻子能夠生一個男孩繼承家業(yè),所以就以此給孩子取 名。八幡丸在長大以后先后改稱孫次郎、鑒連,之后在永祿五年(1562 年)又剃發(fā)出家, 法號“道雪”。元龜二年(1571 年),道雪就任筑前國守護(hù)一職,并繼承立花家, 遂成立花道雪。后世史料根據(jù)不同時間段,分別稱呼他為戶次鑒連、戶次道雪、立花 道雪,本文也大體按照這種方法稱呼主人公。?
傳說立花道雪在年輕時的某一天,乘涼于故鄉(xiāng)藤北的樹下,不料天色突變,電閃 雷鳴,下起大雨。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無懼的道雪為表現(xiàn)自己的膽識,以佩刀“千鳥” 劈斬落雷,結(jié)果不幸觸雷,造成下半身癱瘓,以至于后來只能自己坐在轎輿上,讓別 人抬著指揮作戰(zhàn)。這一虛妄的傳說在很長時間內(nèi)流傳很廣,讓許多人誤以為是事實, 為害不淺。事實上,如果從史料探究,這一說法純粹屬于無稽之談。追溯源流,說道 雪被雷劈傷,結(jié)果以后只能乘轎輿參 戰(zhàn)的說法,最早的史料出處是 《大友興廢記》一書,其記載 如下:
“道雪年弱,在藤北。 夏月架涼棚于大樹下而眠, 雷雨俄震。抽刀斬之,傷足。 行步不便,常乘兜轎”。?
?作為立花道雪“身殘乘輿說”史料源頭的《大友興廢記》,僅僅是提到立花道雪 的腳因斬雷而受傷,造成行走不便,經(jīng)常乘坐轎輿,并沒有提到他因此下肢癱瘓。在《筑 后柳川立花家譜》中,也提到了道雪劈斬落雷一事,記錄如下:
“天文六年六月,鑒連鎧岳城中避暑大夏時,暴雨疾風(fēng)雷震前,拔劍斬之,劍號 ‘千鳥’,于是改曰‘?dāng)乩住?,今尚存家”?/p>
《筑后柳川立花家譜》更確切地提到了立花道雪斬雷一事發(fā)生在天文六年(1537 年),也就是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但是,書中也并沒提到道雪因斬雷而下身癱瘓或者 腳受傷,反倒更像是想通過此事表達(dá)立花道雪膽識過人,敢只身嘗試常人不敢為之事。 事實上不唯《大友興廢記》《筑后柳川立花家譜》的記錄與現(xiàn)在通行的說法不合, 通過翻閱史料可知,與“身殘乘輿說”有很大矛盾的是,立花道雪在戰(zhàn)場上親自拔刀 殺敵之事比比皆是,這皆非傳說當(dāng)中“身殘乘輿”的他所能辦到的。例如《九州軍記》《九 州記》等史料,都記載了立花道雪在永祿十年(1567 年)八月的甘水長谷山之戰(zhàn)中, 親自用刀殺敵,一日七回,殺敵甚多:
“八月,攻秋月種實于甘水長谷山,自巳至申七回,道雪用刀七回,多所斬獲”。 (《九州軍記》) “十四日,與種實戰(zhàn)于瓜生野。鑒連臨陣自用刀,終日七合,多所斬獲”。(《九 州記》)
而在《九州記》中,還提到了道雪在永祿十年九月的休松之戰(zhàn)中遭到秋月種實的 夜襲后,親自搏戰(zhàn):
“九月三日,種實夜悉其兵,襲鑒速于觀音岳、鑒理于道場山,舉軍潰散。鑒速、 鑒理走筑后,種實乘勝攻休松,鑒連督勵部下,躬親搏戰(zhàn)”。
在《大日本史料第十一編之二》收錄的《立花文書》中,立花道雪也自稱他在永 祿十二年(1569 年)五月的筑前長尾原合戰(zhàn)中親自搏戰(zhàn):
“永祿十二年,吉川、小早川率防長二備藝石云伯?dāng)?shù)州之兵,至立花下,公次日田, 西州兵皆會,東西通有二十州之賦。藝師軍長尾,距我軍甚近。五月十八日,予進(jìn)擊之, 躬親搏戰(zhàn)。宗族家人及手下士多虜獲,頗被創(chuàng)戰(zhàn)死,公賜書及此刀以賞。上功簿有公 押字,傳子孫以為榮。此刀仍為重器”。
而根據(jù)《九州軍記》的記錄,立花道雪甚至在這一次筑前長尾原之戰(zhàn)中有單騎作戰(zhàn):
?“公(道雪)率五千余人擊隆景左翼,銃手八百連發(fā),藝陣動。道雪單騎先進(jìn), 其士從之”。?
《歷代鎮(zhèn)西志》一書也說立花道雪在筑前長尾之戰(zhàn)當(dāng)中親自提槍作戰(zhàn):
“(道雪)大聲勵眾,手親振槍入,萬死不顧一生前進(jìn)搏斗,于是敵兵崩敗”。
以上這些記載提到道雪在諸多合戰(zhàn)中親自拔刀、提槍殺敵,甚至單騎而進(jìn),這豈 是下身癱瘓或者腿腳受傷嚴(yán)重的人所能做到的?早在江戶時代,就有史學(xué)家察覺到這 一虛妄傳說的怪異。對于這些與通說相異之處,帆足萬里在《井樓纂聞》中有如下一 段考辨:
“葆光按曰:道雪常乘轎赴軍,獨見《大友興廢記》及《黑田記》,《黑田記》 所載猶詳。然永祿十年七月,攻寶滿山,公躬先士卒指揮。是歲八月,與秋月種實戰(zhàn) 甘水長谷山,一日七戰(zhàn),公皆用刀。十二年五月,擊藝長尾軍,躬親搏戰(zhàn),皆非乘轎。 天正七年八月,納糧于橘子岳,公乘轎至遠(yuǎn)矢原觀師,此時公年六十七。十二年赴高 良山軍,乘轎過耳納山,敵放銃斃舁夫。然則公乘轎在六旬后。《黑田記》即襲《興 廢記》,誤耳。《黑田記》又載公撫育群臣遇賓客及平生服食事甚詳,皆不可信?!冻?山紀(jì)談》載此事,亦取《黑田記》耳”。
按照帆足萬里的考證,立花道雪常乘轎參戰(zhàn)之事僅見于《大友興廢記》及《黑田記》 《常山紀(jì)談》,而《常山紀(jì)談》是抄襲《黑 田記》,《黑田記》是抄襲《大友興廢記》, 史料源頭上還是《大友興廢記》的一家 之說。而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史料有記載。 考以事實,立花道雪在永祿十年的寶滿 山之戰(zhàn)中“躬先士卒”,同年八月的甘 水長谷山之戰(zhàn)中“一日七戰(zhàn),公皆用刀”, 永祿十二年長尾原之戰(zhàn)時又曾“躬親搏 戰(zhàn)”,而這些合戰(zhàn)當(dāng)中他“皆非乘轎”。 實際上立花道雪乘轎出戰(zhàn)是在六十歲之 后,是年老力衰,自然之事。 根據(jù)《大日本史料第十一編之八》 收錄的《蒲池文書》記錄,在天正十二 年(1584 年)八月,立花道雪在趕赴高 良山時,聲稱自己患了“腫物”,亦即 立花道雪像,福岡縣柳川市福巖寺藏 贅瘤,為此甚為苦惱。這也應(yīng)當(dāng)是他行?走不便,故而乘轎的證據(jù)。但其時間也已經(jīng)是在天正十二年,立花道雪七十多歲的時候, 距離其離世,僅有一年時間。 綜合上述,立花道雪并非是當(dāng)今通行說法中的“身殘乘輿”“下半身癱瘓”。即 便作為此說源頭的《大友興廢記》,也僅僅是說立花道雪因斬雷而導(dǎo)致腳受傷,因而 常常乘轎,沒有說下半身癱瘓。而根據(jù)《九州軍記》《九州記》《立花文書》《歷代 鎮(zhèn)西志》《井樓纂聞》等史料的記載,立花道雪在瓜生野之戰(zhàn)、休松之戰(zhàn)、長尾原之 戰(zhàn)皆有親自拔刀、提槍作戰(zhàn)殺敵,甚至單騎突進(jìn)的記錄,這些都與《大友興廢記》的 說法矛盾。按照《筑后柳川立花家譜》,立花道雪劈斬落雷這一事件發(fā)生在天文六年, 但也沒提到他受傷;而其他諸多史料當(dāng)中提到立花道雪在合戰(zhàn)中親力親為作戰(zhàn),有親 自拔刀、提槍殺敵、單騎突進(jìn)的行為,都是在永祿十年以后發(fā)生的,這更加證明了所 謂的立花道雪“身殘乘輿”“下半身癱瘓”是無稽之談。 至于立花道雪乘轎作戰(zhàn),事實上也確有其事,但按照《井樓纂聞》《蒲池文書》 的記錄來看,實際上是在立花道雪死前一年才開始有的,這是年老力衰之事,跟斬雷 致傷沒有關(guān)系。因此,所謂立花道雪因劈斬落雷導(dǎo)致殘廢的說法,不過是后世捏造的 謠言和誤說
——來自于立花道雪戰(zhàn)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