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餓死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背后愛情與親情的悲劇

沉重的宮門從外面被反鎖,他怎么推也推不開;高高的宮墻冰冷寂寞,他怎么爬也爬不上去。
他在里面拼命敲打呼喊,大聲叱罵,可回答他的只有風(fēng)聲雨聲鳥鳴聲,以及自己的回聲,悠長而孤獨,絕望而悲切。
墻外花紅柳綠,藍(lán)天澄凈明亮。那是他為之殫精竭慮的萬里河山,可他卻走不出這小小的宮墻,而他所擁有的雄才大略,他自負(fù)的運籌帷幄都毫無用處。他怎么也不相信,英明神武了一輩子的自己,會被困死在這里。
可一天又一天過去,宮門依舊緊鎖,而人影皆無。僅有的食物都吃光了,他就只能去掏鳥窩找鳥蛋吃。再后來,他也沒了呼喊叱罵的力氣,只能倚在墻邊數(shù)漫漫光陰,回憶自己的輝煌往事。
終于有一天,宮門轟然打開,積攢了三個月的灰塵亦紛紛而落。
進(jìn)來的人看到,這個威武高大的男人早已經(jīng)饑餓死去。
他的兒子們都來了,他的大臣們也都來了,他們素服舉哀,向各國報喪,將他隆重安葬,上謚號為“武靈”。
這個悲慘餓死的人叫趙雍,就是那歷史上以“胡服騎射”而著名的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是趙國最偉大的君主,一手締造了一個強大的趙國;他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男人和父親,而正是這份情義,鑄就了自己的悲慘命運。
趙雍少年繼位,極有志向和魄力。為了改變趙國的弱勢,他排除巨大阻力,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從而使趙軍戰(zhàn)斗力大增。與此同時,他在各國之間縱橫捭闔,在時戰(zhàn)時和之間,先后攻滅了中山、婁煩等小國,趙國拓地千里,成為與秦國和齊國并列的三大強國。
趙雍還是個深謀遠(yuǎn)慮的政治家,并不貪戀權(quán)勢。為了更專心軍事,也為了政權(quán)能平穩(wěn)過渡,他在年富力強之時便提前傳位,并為自己新創(chuàng)造了一個稱謂“趙主父”。成為趙主父的趙雍,甚至假裝成趙國使者去秦國考察了一番,雖然差一點就被扣下,但還是及時逃脫。如此有驚無險,著實讓趙雍充滿了快樂。
毫無疑問,趙雍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新思想和冒險精神的人,而他無比成功的前半生,更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與驕傲。
太過標(biāo)新立異難免要被生活毒打,而過于自信的人最容易翻車。
趙雍初婚娶韓國公主為妻,生下長子趙章,不久去世。趙雍對原配長子很喜歡,也很倚重,不僅早早將之立為太子,更多次帶著他南征北戰(zhàn)。攻伐中山國時,還讓趙章親統(tǒng)一路大軍。

然后后來,趙雍又續(xù)娶孟姚為王后。孟姚青春美貌,趙雍對她十分寵愛,為她另起了一個名字“吳娃”,吳娃生下兒子趙何。無奈紅顏薄命,吳娃也早早去世。臨終前,她請求趙雍,讓自己的兒子趙何成為太子。
趙雍深愛吳娃,不忍心拒絕她最后的心愿,含淚點頭答應(yīng)。趙雍覺得自己是一國之君,更是慷慨然諾的男人,豈能辜負(fù)心愛的女子?他廢了長子趙章,另立幼子趙何為太子,不久,他禪位給趙何,自己成為“趙主父”。
趙雍憑著文韜武略在國內(nèi)外積累了巨大威望,雖然這“廢長立幼”不怎么合理,大家也只能默認(rèn),無論是德高望重的老臣,還是長子趙章,都恭恭敬敬向新趙王趙何(趙惠文王)朝拜。
這時,在旁邊的趙主父看著,忽然又同情起趙章了。
趙章是他的長子,降生時他也曾無比歡喜;趙章的母親是他的原配嫡妻,他們也曾經(jīng)真心相愛。他親自教導(dǎo)趙章,趙章跟他南征北戰(zhàn)多年,并無絲毫過錯,被廢了太子,也沒有表達(dá)過不滿。是不是,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對長子太薄情了?
他決定彌補趙章,怎么彌補呢?他想,反正趙國的江山都是我的,干脆將之一分為二,將一小半給趙章吧。

不過對這想法,他并不怎么自信,便找人來商量。然而所有人都堅決反對。他們說,您廢長立幼,已經(jīng)做錯了?,F(xiàn)在君臣名分已定,豈能再分國而治?
眾人的反對讓趙雍猶豫了,他決定等等再看。
分國而治沒有開始,趙主父的想法卻傳了出去。本來已經(jīng)自認(rèn)倒霉的趙章頓時重燃起野心,開始密謀奪位。
公元前295年,趙主父和兒子趙惠文王一起去沙丘巡游,二人分別住在不同的行宮。趙章認(rèn)為時機已到,便舉兵叛亂打算殺死弟弟趙惠文王趙何,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王位。但趙何一方早有準(zhǔn)備,一場激戰(zhàn)過后,全殲了趙章的部隊,趙章只身逃進(jìn)了父親趙主父的行宮。
兩個兒子自相殘殺,這是身為父親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大兒子固然不該謀反,但此刻他命懸一線,自己怎能不救?他以為,只要他出面調(diào)和,至少能保住趙章的性命。
不料,在趙主父面前,趙何派來的統(tǒng)兵大將李兌一點沒客氣,直接包圍行宮后搜出趙章,當(dāng)場斬殺。趙武靈王懵了:昔日的部下怎么敢如此藐視自己?
隨即,李兌嚴(yán)令趙武靈王的隨從立即離開,將他一個人封鎖在宮中,一代偉大君主在孤獨寂寞中被生生餓死……
是不是有點奇怪?趙武靈王在趙國有那么高的威望,從被圍到餓死,經(jīng)歷了三個月的時間,怎么就每一個人來救他?

他的兒子趙惠文王深恨他挑動哥哥謀反,要讓這愛異想天開的父王出來,說不定自己的王位都保不住,當(dāng)然不會救他;
負(fù)責(zé)圍困的李兌等大將更是不能讓他出來——他出來了,自己還有活命嗎?
沙丘已經(jīng)遠(yuǎn)離都城,外人并不知道這里發(fā)生了什么,趙惠文王一方必然會千方百計封鎖消息。趙雍早已退位成趙主父,沒事就愛微服私訪,誰知道他又去哪兒了呢?
可憐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竟是這樣憋憋屈屈的被餓死了。
他是趙國最偉大的君主,能夠處理好各種復(fù)雜關(guān)系,在國與國之間游刃有余,帶領(lǐng)國家走向威武強大;他的功業(yè)彪炳青史,“胡服騎射”成為最著名的歷史典故之一。
他也是最失敗的丈夫和父親。他以為自己愛幼子,也愛長子;對后妻情深義重,也對前妻有情有義。于是,在愛情與親情的糾纏中,以一貫的自信與驕傲,繼續(xù)恣意任性,最終導(dǎo)演了一場不僅骨肉相殘,也讓自己困餓而死的慘烈悲劇。
讀史至此,唯有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