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消除的偏見,與被看見的幸運
偏見的產生,來自于人們對周遭世界的對抗,這種對抗是為了更好的捍衛(wèi)原本的某種證據。這種證據可以是個人的經驗知識,也可以是來自他人傳授的某種技能,或者是群體生活中產生的共同意識??傊娛菍δ切┎环蟼€人或者群體過往經驗知識的部分,加以否定和批判,甚至是歧視。偏見常常很難徹底消除,個人或者群體的經驗和知識是有限的,有限的認知也就決定了必然存在的認知差異,這種差異自然也就會導致偏見的產生。
種族歧視是人類社會中最大的偏見,對無數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使得很多種族被迫流亡各地。當然,還有地域偏見,語言偏見,性別偏見,傳統(tǒng)習俗的偏見,這些并不是單個獨立的存在于社會生活之中,常常都是交織在一起,有時候也是同時好多種偏見混合在一起。大多數人是很難意識到這種偏見,也不會去特別留意自己的表達,但人的行為和言語已經成為習慣,不經過刻意的改變,可能某個行為,或者某句話就帶有多種偏見。

就像男性是永遠無法體會女性痛經的感覺,也無法體會生育的痛苦。因此,你可能會在任何場合,都會聽到以此為玩笑的言談,且絕大多數都是以男性為主,即使有女性在場,反駁也是無濟于事。因為,很多男性會以某種辯解來聲稱自己表達的合理性,這就是一種對抗和捍衛(wèi),對原有錯誤認知的堅持。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去消除這種偏見,即使是很多已婚多年的男性看來,生育從來也不是什么大事,似乎顯得很平常,當然,也就對生育的疼痛表現(xiàn)的不屑一顧。
比較有趣的是,大部分男性理解不了女性生育的疼痛,就像大部分女性理解不了男性對科技產品的癡迷。女性很難理解男性投入很多金錢在一些沒用的機械擺件上,也很難理解男性為了觀看一場球賽可以放棄其他的一切。這些偏見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去溝通解決的,能夠讓雙方在原有的經驗判斷和認知上,建立新的認知判斷??墒?,并不是所有的偏見,都是可以通過溝通協(xié)調來建立的新的認知,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世界上有很多偏見是無法溝通的,不能產生有效的對話。

比如,人們對長相甜美干凈的人,就更加容易產生好感,也更加傾向于好的預期,相反,對看到滿臉雀斑的人,就會天然的產生抗拒,也不會產生很好的預期,尤其是在行為言談,以及品德上面。即使同樣的兩個人完成同一件事,結果沒有任何差別,人們也會更加傾向于表揚長相甜美的人。事實上,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從年齡,外貌,性別來區(qū)別對待,本質上就是一種偏見,職場上這種現(xiàn)象更嚴重,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
大部分時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個人的習慣和表達方式所產生的偏見,個人本身是很難意識到的,除非有人特意的去提醒,或者說在類似的場景當中,個人作為偏見的接受者,可能才會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從小生活在飲食相對清淡的環(huán)境中,后來因為學業(yè)或工作,不得已去飲食比較重口味的城市,你必然會遭遇各種在飲食上的偏見。同時,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視頻,常常都是以沒有辣椒,吃飯沒有靈魂,甚至有人還說,好朋友就要一起吃辣,諸如此類的言語數不勝數。

偏見有時候不能通過溝通解決,就不得不面對沖突,而沖突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大概人們只有看到鮮血淋漓的傷痛后,才會明白個人的偏見是有多么的可怕。曾經盛行的勸酒文化,如今逐漸銷聲匿跡的原因,背后都是無數因為勸酒或者被勸酒遭受傷害的人。有人因為喝酒發(fā)生車禍,有人因為勸酒入獄,也有人因為被勸酒身體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這些傷痛對那些曾經在酒桌上高喊,不喝不是一家人,不喝不是好兄弟的人,一記狠狠的耳光,也許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真正體會到,強加于他人身上的偏見,對他人來說是多么的痛苦。
網絡的存在,促進了信息的交流,也避免了很多沖突的產生,很多人也因此免于遭受偏見的傷害。當某件事成為人們公共大眾熱議的話題后,作為一個群體,人們會在其中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對自我行為和習慣的反思,來避免同樣的錯誤發(fā)生。因此,很多人開始逐漸地關注自我,關注自我的表達方式,還有行為習慣,原有的某些偏見被逐漸消除,有一些人真正地被別人看到,被別人欣賞,被尊重和平等的對待,這是一種幸運。

之所以稱之為幸運,是因為在整個社會當中,這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人,那些被看到的人,被尊重的人,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大部分的人,永遠都是帶著偏見,以偏見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以偏見的眼光來判斷這個世界的是非善惡。總之,他們總能找出一套理論來做出合理的解釋,并且以此為陣地,去攻擊那些他們認為不合理的事情。如果你穿喜歡的個性衣服,他們會說你穿著暴露,如果你化精致的妝容,他們會說你在勾引別人,如果你和朋友去喝杯酒,他們會說你放蕩。
假如你堅持鍛煉,堅持學習,保持自律,他們會說你在塑造一個偽裝的人設,在騙取別人的好感。如果你參加公益活動,參與救助流浪動物,為偏遠山區(qū)的孩子捐贈書本,他們又會說你只是為了博取個人的名譽。所以,在他們的視角里,你做什么都是錯,做什么都是不合理的。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每個人也都在遭受這樣的偏見。

人們習慣于把個人的經驗投射到他人身上,也習慣于以自我的價值去做預判。這種預判來自于個人長期的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個人的知識經驗的經歷,還有社會交際,社會文化,加上個人的意識和情感的作用,綜合形成的一種判斷。最終會形成一種價值導向,這種價值導向會讓人天然地把所有的一切進行價值分類,然后賦予個人的價值觀傾向。失去客觀公正的評價后,也就意味著,個人失去了正確看待世界的視角,也會讓很多人失去人生中重要的機會。
從這種角度來說,偏見其實是根植于人的性格,脾氣,價值觀當中。人從出生開始后,隨著父母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熏陶,個人的偏見是在不斷地被擴大的,而不是被逐漸縮小。所有在社會當中學習得到的判斷標準,方法論,都是帶有偏見的。因為總結出這些標準和方法的人,本身就是在帶有偏見的環(huán)境之中,那么他個人必然也是帶有偏見的。因此,我們其實在一邊在學習偏見,一邊又在學習如何消除偏見,那偏見是永遠無法被消除的。
人類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其實是決定了偏見是無法被消除的,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偏見就一直會存在。人們只能做到相對客觀公正的去看待世界,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人和事,永遠都不可能以絕對的公平去看待世界。通過一部殘缺的望遠鏡,所看到的星空,永遠都不可能是完整的,人類所擁有的,就是看見星空的幸運。
如果你也喜歡讀書分享,交流討論,可以在公眾號平臺,通過搜索流光微言加入我們,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