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左傳導讀 晁岳佩】003 春秋與三傳 下

2022-01-16 18:00 作者:眼暈的賬號  | 我要投稿

?? ? ???本文主要是山東大學晁岳佩老師《左傳導讀》第一章導論部分的第二節(jié)春秋與三傳部分的內(nèi)容。首先依次介紹了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的作者與成書年代,以及簡要介紹。

資料為山東大學晁岳佩老師《左傳導讀》的慕課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學習。

?????? 分為上下兩部分來進行介紹。本文主要介紹公羊傳和谷梁傳,與《左傳》介紹史事不同,公羊傳和谷梁傳從經(jīng)學研究角度闡述春秋大義。

  • 公羊傳——作者和成書年代

? ? ? ??第三部分我們講《公羊傳》。根據(jù)《春秋公羊解詁》、徐彥《疏》。我們知道《春秋公羊解詁》是何休作的,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公羊傳注》。徐彥的《疏》現(xiàn)在是十三經(jīng)當中說的《公羊疏》。在《疏》當中徐彥引戴宏說,說孔子作《春秋》傳弟子子夏,子夏傳公羊高,又五傳至公羊壽,至漢景帝年間,公羊壽與弟子齊人胡母子都,書于竹帛(著于書帛)。也就是說在公羊壽之前,《公羊傳》是口耳相傳,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到了漢景帝年間才寫成了文字,才變成了書。這是《公羊傳》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 ? ? ??關(guān)于這個說法對不對,大家一直有爭論,因為從子夏到漢景帝年間,一共五代是說不過去的。其中公羊?qū)W者說里邊可能有遺漏,就我本人而言,我也認為《公羊傳》,可能曾經(jīng)有一個口耳相傳的過程。否則在寫書的時候,成書于漢景帝年間,空穴來風寫出一部《公羊傳》,似乎也不合常理,應該是一個長期流傳的過程。也就是說以前的公羊?qū)W者,曾經(jīng)有過傳說。

? ? ? ??但是就《公羊傳》整體而言,我認為它反映的是漢代人的觀念,所以現(xiàn)在很多學者,把《公羊傳》定于先秦文獻。你不能說他不對,但是我個人認為,它實屬于漢代文獻,它不僅成書于漢代,它表現(xiàn)的觀念大部分是漢代人才有的觀念。先秦時代不應該有這些觀念,從這個角度說,我認為《公羊傳》就是漢代的文獻,當然這個說法有爭論。

  • 公羊傳的解經(jīng)方式——春秋大義

? ? ? ??董仲舒開始推崇《公羊傳》,因為《公羊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jīng)學家。經(jīng)學,屬于經(jīng)學?!豆騻鳌穼儆诮?jīng)學。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最后一段傳文。我們看《注》的最后一頁,這是《春秋》哀公十四年,也就是《春秋》的最后一條經(jīng)文。春,西狩獲麟,所謂西狩獲麟,是指在魯國的西方狩獵的時候,捕到了一只麟。那誰去捕的呢,不知道。麟是個什么東西呢,不知道。

? ? ? ??我們看《公羊傳》的解說,何以書,記異也。從這里我們可以開始認識,《公羊傳》的解經(jīng)方式,一律是用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自設(shè)問答。何以書,凡是在這樣寫的時候,都在暗示著一個前提。這種事《春秋》是不應該記的,圣人為什么要記載這件事情呢。所以這個問話本身包含的內(nèi)容是,《春秋》有不記這些亂七八糟事情的原則,現(xiàn)在圣人記了,就說明圣人有他的深意在,何以書,記異也。是為了記異,異者,異于常也。

? ? ? ??在公羊?qū)W概念當中,我們通常說的是災異,其實災異是兩個概念。災是給人們帶來傷害的一些事情,比如火、比如水、比如蟲,這都屬于災。另外是異,異就是異常事件,比如日食、比如地震。太陽不應該食而食屬于異,地不應該震而震屬于異,麟不應該有而有屬于異。在公羊?qū)W者的概念當中異大于災,災他們認為是上天,對君主統(tǒng)治過程當中所犯錯誤的懲罰。異是上天對君主犯太大錯誤,所做的警告。這個警告是,如果再不好好干你就得下臺,所以異重于災。

  • 公羊傳的解經(jīng)方式——西狩獲麟

? ? ? ??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是說為什么它是異常呢,圣人為什么把它作為異來記載呢,因為非中國之獸也。它不是中國的獸,不是中國原有的獸,是外來的獸。中國與我們今天的中國同辭,內(nèi)涵稍有不同,在《左傳》中也經(jīng)常用“中國”一詞。那時候的中國指的是中原諸侯國,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狩是打獵,那么誰在打獵呢。《公羊傳》認為這是一個薪采者,薪采者就是一個采薪者,就是一個砍柴人,砍柴人捕到了一只麟。

? ? ? ??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之??巢袢耸瞧胀ㄈ?,是微者。所謂微者,在《公羊傳》的概念當中,就是賤者?!豆攘簜鳌钒选豆騻鳌樊斨械乃^微者,都稱為賤者,卑者。它的內(nèi)涵是,凡大夫以下的人都為微者。也就是凡指普通老百姓,因為他認定的《春秋》一個基本原則是,君主稱爵、大夫稱名、微者稱人。

? ? ? ??他們認為,這是《春秋》的稱謂原則,也就是凡是稱人的都是微者,所謂微者就是沒有政治地位者??巢裾弋斎粵]有政治地位,但是狩是指的君主打獵用狩,天子諸侯打獵用狩,一個砍柴者能用狩字嗎?!豆騻鳌氛J為,圣人在這里之所以用這個狩字,大之也。是為了放大這件事,它本來是一個小事,是一個微者之事,用了一個狩字,就使這個事情變大了變嚴重了 。

? ? ? ??曷為大之。對,還有一個問題要說,在《公羊傳》當中,“何以”用這個何,“曷為”用這個曷。為什么這樣用不知道,這兩個“何”“曷”同義,但是他在整部《公羊傳》當中,都是這樣用的。圣人為什么要放大這件事情呢,為獲麟大之也,圣人是為了放大獲麟這件事,才用了狩字。

? ? ? ??曷為為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麟就是麒麟,麒麟只有在圣明王者出現(xiàn)的時候,它才出現(xiàn),沒有圣明王者的時候它不出現(xiàn),也就是它是一種祥瑞之獸?,F(xiàn)在何休說,麟在這時候出現(xiàn),在沒有圣明之時的時候出現(xiàn),被一個砍柴的逮到。是一個很悲傷的事情,是一種亂世的征兆。吉祥之物受到了捕殺,它在不應該出來的時候出來了,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出現(xiàn)了。

? ? ? ??有以告者,這是說有人把采薪者獲麟,這件事告訴了孔子。曰,有麇而角者,因為當時人們不認識,這是一個什么獸,什么樣的獸,有麇但是又長了角。麇是什么呢,獐子,是不是獐子應該沒有角,就是身體像獐子,但是它又長了角。人們不認識,去問孔子??鬃邮鞘ト?,圣人什么都知道,所以他知道這是麒麟。

? ? ? ??孰為來哉,孰為來哉。為誰來的,在這個時代它不應該出現(xiàn),它為什么來了,它為誰來的,來干嗎的。反袂拭面,涕沾袍。反袂拭面就是袖口擦淚,淚滴下來沾濕了衣服。也就是說孔子聽到這個事情以后,非常的傷感,實際上這是在說,孔子是以麒麟自居,麒麟是為王者而生,孔子也應該是為王者而生,為王者而至。但是沒有圣明王者出現(xiàn)的時候,麒麟來了并且被捕殺了,孔子認為這是自己的結(jié)局,所以由此感嘆,吾道窮矣。

? ? ? ??所以當顏淵死的時候,子曰,噫,天喪予。這是老天爺要我死啊。因為顏淵是他最得意的門生,他也認為是最得力的助手。子路死的時候他說天祝予,也是斷,這是上天在斷我的左膀右臂。

? ? ? ??西狩獲麟,子曰,吾道窮矣。孔子認為麒麟被獲捕殺,是孔子自己不能實現(xiàn)道的一個征兆。也就是我所主張的道,看來是沒有希望去實施了。既然這個道沒有辦法,在現(xiàn)實當中實現(xiàn)。怎么辦呢,我把它寫出來告訴后人,怎么寫呢,在《春秋》中。

  • 公羊傳——孔子作《春秋》何以始乎隱

? ? ? ??孔子作《春秋》何以始乎隱,孔子作《春秋》,為什么從隱公元年開始呢。祖之所逮聞也,所謂祖之所逮聞,逮聞是及聞,逮是及。是孔子的祖父,還能夠聽說的一些事情,是從隱公開始的。

? ? ? ??在這里《公羊傳》似乎是說,整部《春秋》都是孔子,按照自己知道的東西寫出來的,似乎沒有參考以往的魯史,以往的舊史。但是在其他地方,《公羊傳》又明確說,不修《春秋》,所謂不修《春秋》,就是未修《春秋》。因為在那個地方,《公羊傳》又認為孔子是在舊史的基礎(chǔ)上,修作《春秋》。

? ? ? ??而在這個地方,祖之所逮聞也,是根據(jù)他爺爺?shù)膫髡f上面,記到了魯隱公時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這三句話在《公羊傳》當中,出現(xiàn)過四次,至少是三次。它的內(nèi)涵是孔子生活的年代叫所見,他親眼經(jīng)歷看見的。他聽他的祖父說的,這叫所聞。是他聽他爺爺那一輩,經(jīng)歷看見的事情,這叫所聞。他爺爺又聽到,他的爺爺?shù)臓敔斦f的,這叫傳聞。也就所謂的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是說整部《春秋》有孔子經(jīng)歷的部分、有聽他爺爺說的經(jīng)歷的部分、有孔子的爺爺聽他的爺爺所說的部分。不同時期所用的詞不一樣,這是《公羊傳》在說《春秋》,為什么有一些用詞差異,它是從這個角度加以理解的。

? ? ? ??至于這個東西,后來發(fā)展成“三世說”,我們將在以后的解讀當中再講。

  • 公羊傳——何以終乎哀十四年

? ? ? ??何以終乎哀十四年,因為前面說,《春秋》為什么從隱公開始,下面說《春秋》為什么,到哀公十四年結(jié)束?!豆騻鳌氛f,備矣。什么備矣,夠了,什么內(nèi)容都有了,不需要再寫下去了。也就是說孔子的道,在哀公十四年這一段的時候,孔子的道已經(jīng)完全表述出來了。在哪里呢,在這16000多字當中。

? ? ? ??君子曷為為《春秋》,孔子作《春秋》目的究竟何在呢,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撥,治,撥亂世就是治亂世。反者,返也,撥亂世,反諸正,也就是把亂世治理,使它回到正道、回到正軌。我們還在用撥亂反正這個詞,起源于此。

? ? ? ??他認為后世的君主,要使一個亂世走向正軌,也就是治理亂世的原則,全部都在《春秋》當中。換句話說,《春秋》當中有一套完備的,治理亂世的政治原則,君子制《春秋》之義以俟后圣。圣人因獲麟而感傷,認為自己的道不能實施了,怎么辦呢,寄托于后世實現(xiàn)他的道,他把他的道,隱含于《春秋》經(jīng)文之中。俟者,待也。等待后人去發(fā)掘,去實施。等待后世的圣人來利用這些道,撥亂反正。

? ? ? ??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這是說根據(jù)孔子以往的言行,他會這樣做,他會樂意這樣做。這實際上是在講,他所做的這一段解讀,應該符合孔子的本意,那么是不是這就是孔子的意思呢,就是像這樣的內(nèi)容,是不是《公羊傳》的早期傳者,確曾聽孔子說過,聽子夏說過,也不知道。

  • 公羊傳——春秋的經(jīng)學研究

? ? ? ??但是通過這段《傳》文,我們知道了以下三點。第一,《公羊傳》明確認定,《春秋》是孔子所作,是因獲麟感傷而作,所以關(guān)于孔子作《春秋》,經(jīng)學家們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孔子因獲麟感傷所作,這是《公羊傳》的說法。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經(jīng)成至麟,也就是孔子作完《春秋》之后,表明著一個王道體系的建立,麟作為吉祥之獸來了,這又是一種說法。

? ? ? ??當然這兩種說法,都無從考證其真假,這是第一點孔子作《春秋》。第二點,《春秋》中蘊含著,撥亂反正的各種原則,是一個完備的政治理論體系。第三點,孔子作《春秋》是為了垂教后世,是為了讓后世的圣人,按照這個理論去實施撥亂反正,也就是說后人研究《春秋》,就應該是闡釋,孔子隱含在《春秋》當中的種種大義,也就是撥亂反正的各種原則,以供統(tǒng)治者遵循。

? ? ? ??可以說,自此以后的《春秋》學研究,特別是作為經(jīng)學的《春秋》學研究,都是在這個框架當中進行的,都必須承認這三點??鬃幼鳌洞呵铩?,《春秋》有大義,這些大義是一個完備的政治理論體系,供后世統(tǒng)治者采納。這是兩千年《春秋》學的一個共同的認定框架。雖然后世的《春秋》學歧說紛紜,對具體經(jīng)文的解說,對《春秋》大義的認定千差萬別,但是就框架而言都是這個東西。所以我說《公羊傳》,是經(jīng)學的創(chuàng)立者,是經(jīng)學框架的設(shè)定者,是《春秋》大義的第一闡釋者。

? ? ? ??我們的經(jīng)學,是從《公羊傳》開始的,我說凡是離開這個框架,研究《春秋》,不論從任何角度,它都不再是經(jīng)學的《春秋》學。你可以研究它的地理,可以研究它的文字,可以研究它的人物,研究它的史事,研究它的語言等等,但它都不是經(jīng)學。經(jīng)學的《春秋》學,就是要研究《春秋》大義,就是要研究《春秋》當中,隱含的撥亂反正的政治理論。

? ? ? ??后世的《春秋》學者,很多很多占絕大多數(shù),都批評《公羊傳》。認為《公羊傳》的解說,不符合圣人本意,但是他們所遵循的框架,都是《公羊傳》所提出的,都必須承認《公羊傳》所說的這些基本原則。所以盡管批評多多,但是真正的《春秋》學者,誰也離不開《公羊傳》。

  • 公羊傳——書法推導大義

? ? ? ??我們剛才說了,《春秋》是一個記載,非常簡略的歷史提綱,《公羊傳》是如何,從這些非常簡略的文字當中,解說出《春秋》大義的呢。歸結(jié)起來就只有一句話,據(jù)書法推導大義。我講這些東西大部分是我自己的,和大部分學者說的不一樣,對不對你們聽后自己去評判

? ? ? ??所以我給你們這本書,《春秋三傳義例研究》,很重要的一塊也講這個。所謂書法,因為前人都講《春秋》筆法,《春秋》書法,《春秋》義例。其實大家說的是同一個東西,講的往往是《春秋》的寫作原則,首先認定孔子的寫作原則是什么。然后在這個基礎(chǔ)上才能探討,孔子內(nèi)含的《春秋》大義。因為《春秋》經(jīng)文,本身沒有告訴我們,孔子在作《春秋》的時候,設(shè)定了哪些寫作原則??鬃颖救藳]有說過,《春秋》經(jīng)文也沒有告訴我們。

? ? ? ??所以所有的關(guān)于《春秋》的例,關(guān)于《春秋》的書法原則,所謂的《春秋》筆法,完全都是后人推定的,替孔子想出來的。是根據(jù)《春秋》來設(shè)定的,《春秋》經(jīng)文,他們找出來的這些例,這些書法原則。我在作《公羊傳》的時候,我給它歸納了一套,《公羊傳》所設(shè)計的書法原則的主要內(nèi)容,我認為大致包括:記事原則、稱謂原則、用字原則、記時 記地原則。當然《公羊傳》還歸納了一些,其他的《春秋》書法原則,我在這本書當中沒有給它再列。

? ? ? ??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這幾條,也就是說《公羊傳》認為,《春秋》記什么事不記什么事,圣人是制定了原則的。用哪一種稱謂是明確統(tǒng)一的,記同一件事情用什么字。比如記戰(zhàn)爭,征 伐 戰(zhàn) 圍 入 侵,每一個字都有它的特定內(nèi)涵。時 月 日,記哪些不記哪些,記一件事情,記不記它的發(fā)生、地點,等等這一切??鬃釉趯憽洞呵铩返臅r候,都有一系列的原則在。那么當我們理解《春秋》的時候,就應該是孔子作《春秋》,按照既定書法原則,寫這件事情的時候,它的內(nèi)涵是什么,當這些記載,與這些原則不同的時候,它的內(nèi)涵又是什么。

? ? ? ??《公羊傳》認為,凡是與書法原則不符的經(jīng)文,圣人都是特意為之,有意為之,這就是例。其中都內(nèi)含著褒貶,或褒或貶,褒就是表彰,貶就是貶低,批評。不論是褒揚還是貶低,表彰或者批評,都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才能作出。獎勵有獎勵的標準,懲罰有懲罰的標準,這些標準才是,圣人垂教后世的大義,圣人根據(jù)什么東西進行了褒貶。這樣的褒貶原則,才是垂教后世的大義。

  • 公羊傳——葬我君隱公

? ? ? ??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引文的最后一節(jié),《春秋》隱公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如果是你們,從“公薨”二字中,能夠讀出什么,無非是說君主死了,對不對。還能讀出什么來,你什么也讀不出來,但是《公羊傳》就讀出來了。

? ? ? ??《公羊傳》解釋說,何以不書葬,隱之也。何以不書葬潛在的內(nèi)涵是,《春秋》記魯國君主死亡之后,都應該記其葬,也就是記君主之葬。魯君之葬,是《春秋》必有的內(nèi)容,這是記事原則。根據(jù)這個原則,魯隱公死了,后邊應該記他的葬,一般書作“葬我君隱公”。

? ? ? ??但是《春秋》沒有,“葬我君隱公”這條文字記載,也就是不書葬,也就是未記葬。何以不書葬,是在這個前提下提出來的。應記而未記是圣人有意為之,也就是說圣人在這里,是故意不書魯隱公之葬的。為什么不書魯隱公之葬呢,隱之也,隱者痛也。圣人為此事感到痛心,心痛得不忍記下此事,為什么不忍心記載這件事情呢。

? ? ? ??何隱爾,弒也,圣人之所以感到痛心,是因為魯隱公是被殺而死的。凡君主被殺書作弒,所以這就是,君主和老百姓的不一樣,老百姓被殺了就是被殺了,君主被殺了就必須用弒字。弒則何以不書葬,為他被弒感到痛心,那么痛心又為什么不書葬呢。說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為無臣子也。

? ? ? ??這句話的內(nèi)涵極為豐富,他就在問,進一步地問,為什么對這個被殺的君主,孔子就不記他的葬呢?!豆騻鳌氛J為,孔子在這里,補充了另一條記事原則,也就是說記君主之葬,是《春秋》的記事原則。被弒君主不記葬,又是一條記事原則。被弒君主不書葬,是意在表明本國此時無臣子,這是說君主的葬禮,是由臣和子為他舉行的。沒有人能夠自己舉行葬禮,葬禮都是后人為他舉行。后人沒有為他舉行葬禮,說明這都是不合格的臣和子。

  • 公羊傳——臣子的行為規(guī)范

? ? ? ??實際上舉行葬禮了嗎,舉行了,但是圣人故意不記下這件事,是因為這些臣子們,都是不合格的臣子。為什么呢,因為君弒,賊不討,不書葬。君主被殺一定有兇犯在,一定有殺害君主的亂臣賊子,這樣的亂臣賊子沒有得到懲罰,說明他的其他臣子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盡到責任的臣子,就不是合格的臣子,圣人用不記被弒者之葬的方式,體現(xiàn)這個國家的臣和子,都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相當于沒有臣和子。沒有人為他,有資格為被弒君主舉行葬禮。

? ? ? ??這是對經(jīng)文的解讀,但是大義在哪里呢,評判的標準,不書葬等于是說貶低,被弒君主國家的臣和子都不合格,這是貶低。貶低的標準是,臣和子有為君和父,復仇的責任和義務(wù)。如果君主被弒,臣和子不能盡快地,懲罰,處置亂臣賊子,那么他們就是不合格的臣和子。所以這條經(jīng)文,按照《公羊傳》的理解,這條經(jīng)文垂教后世的大義就是,臣和子都有為被弒君主,誅討亂臣賊子的責任和義務(wù)。

?

? ? ? ??你看,行為準則出來了,臣子的行為規(guī)范出來了,這就是圣人垂教后世的大義。他垂教后世的臣和子,都應該這樣做,當君主被弒的時候,必須盡全力以征討亂臣賊子,否則你就不合格。

? ? ? ??這是《公羊傳》,解讀《春秋》的方法,如果你不理解,不能掌握這種方法,你讀不懂《公羊傳》,你也讀不懂《谷梁傳》。所以我說在現(xiàn)代的,研究《春秋》學的,著作和論文當中,對這一類的東西往往說不清楚。因為大家對《公羊傳》的,這種解經(jīng)方法理解不太到位。所以我們光說《春秋》大義,《春秋》大義在哪里,在《公羊傳》中,在《谷梁傳》中,這是關(guān)于《公羊傳》,我們只解說這么多。

  • 谷梁傳——作者與成書年代

? ? ? ??第四是《谷梁傳》,據(jù)楊士勛在《疏》中說,《谷梁傳》也傳自子夏,口耳相傳至西漢時期成書。那《谷梁傳》,究竟是什么時候成書的呢,沒有明確記載?!豆騻鳌分辽龠€有一個,“景帝年間書于竹帛”(著于書帛)這句話?!豆攘簜鳌愤B這句話也沒有,究竟什么時候成書的,大家說不清楚,所以現(xiàn)在很多學者,也把《谷梁傳》定為先秦文獻。但是我個人認為,它比《公羊傳》晚,但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早于《公羊傳》,我個人認為,它是在《公羊傳》成書之后,才成書的。

? ? ? ??關(guān)于《谷梁傳》的明確記載,在《漢書》中,漢宣帝,我們知道,漢宣帝是從民間,被找出來的皇曾孫,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也就是戾太子劉據(jù)的孫子。我們知道戾太子劉據(jù),因巫蠱之禍而被殺,全家都被關(guān)進了牢房,漢宣帝是在監(jiān)獄當中生的,出生的。但后來因為昭帝沒有兒子,沒有人繼承君位,皇位,所以就找到了已經(jīng)流落民間的劉病已。

? ? ? ??他做了皇帝以后,聽說他的爺爺劉據(jù),就戾太子劉據(jù),當年喜歡魯學。他有意為他爺爺,滿足他爺爺?shù)男脑?,所以他也想推崇魯學,來紀念他爺爺。在《春秋》學當中,《公羊傳》屬于齊學,《谷梁傳》屬于魯學。但是《谷梁傳》,此時有沒有成書呢,不知道,不清楚,所以漢宣帝就專門,召開了一次學術(shù)會議。

? ? ? ??讓當時的公羊?qū)W者,占主導地位的公羊?qū)W者和屬于魯學的谷梁學者,進行辯論,對經(jīng)義,對《春秋》經(jīng)義進行辯論。我想大家都會理解,像這種辯論還沒開始,結(jié)論已經(jīng)有了,皇帝偏袒,皇帝希望推崇谷梁學。臣子們即使不高興也會順著說,因此谷梁學勝出。認為谷梁學比公羊?qū)W說的還好,因此《谷梁傳》由此立于學官。作為官學正式出現(xiàn)在政治理論的舞臺上。

? ? ? ??所以我個人認為,《谷梁傳》的成書,應該在這個時候。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它其中,大量地借用了《公羊傳》。但是這個實在是,一個難以論證的問題。因為同樣的材料也可以說,《公羊傳》借用了《谷梁傳》,所以到現(xiàn)在仍然是,仍然是個說不清的問題。但是我仍然堅持,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說法?!豆攘簜鳌罚斎灰灿泻芏嗳诉@樣說,沒有像我這樣,說得這么清楚的大概。

? ? ? ??《谷梁傳》中有很多很多東西,是針對《公羊傳》而言的。我說《谷梁傳》,是在與《公羊傳》爭鋒的背景下成書的。因為它要借助皇帝的支持,而登上政治理論的舞臺,它就自然必須與當時已經(jīng)流行的《公羊傳》形成一個比較和參照。因為《公羊傳》在當時,自漢武帝以后,被列為《春秋》學的主流。它所闡釋的《春秋》書法和大義,都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同。司馬遷就已經(jīng)認同了,更不要說董仲舒,董仲舒是它的鼓吹者。

? ? ? ??如果我們?nèi)プx一讀《漢書》,讀一讀《史記》,你們已經(jīng)講過《史記》了是吧,正在講呢。你們會發(fā)現(xiàn),《史記》《漢書》當中,所引用的《春秋》之義,與《春秋》大義,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公羊傳》。這表明著《公羊傳》,所闡釋的《春秋》大義,在當時的統(tǒng)治階層當中,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 ? ? ??要與《公羊傳》爭鋒,《谷梁傳》不能過多地,對這些已經(jīng)被認同的東西,進行批評。批評主流學術(shù)不會討好,但是它要與《公羊傳》并立,它又必須與《公羊傳》的說法,區(qū)別開來,這是一個挺討厭的事情。所以我們把《公羊傳》,和《谷梁傳》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有以下的異和同。

  • 公羊傳和谷梁傳的異同——春秋大義

? ? ? ??第一《公羊傳》和《谷梁傳》,解經(jīng)的方法大致相同,都是設(shè)定《春秋》書法,推導圣人大義。從經(jīng)文當中找出一個,兩個,或者三個切入點。依據(jù)所假定的《春秋》書法原則,經(jīng)過引申,再引申,推導出圣人垂教后世之義,這個方法二《傳》是相同的。

? ? ? ??第二,二《傳》關(guān)注點基本相同,就是說《公羊傳》和《谷梁傳》,闡釋《春秋》的主旨,都是要闡釋《春秋》大義,關(guān)注的也都是尊王 ,攘夷,忠君等等政治理論問題。

? ? ? ??第三,《谷梁傳》除個別地方,對《公羊傳》做了,不點名的批評外,絕大部分繼承了《公羊傳》。所釋的《春秋》書法及大義,因為它闡釋的《春秋》書法、大義,和《谷梁傳》很多是相同的。但是在文字表述上,二《傳》存在著極大的差別。所以這一點使大家,有時候感到很難理解。如果你同時讀《公羊傳》和《谷梁傳》,對同一條經(jīng)文的闡釋、解讀,你會發(fā)現(xiàn),二者表述的文字差別很大。

? ? ? ??但是你經(jīng)過仔細分析以后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文字表述的主旨是一樣的,對書法的理解,對大義的闡釋都是相同的。只是《谷梁傳》使用了,不同的語言表述方式。所以我給大家這本書里邊,有很多這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就整體而言,《谷梁傳》的文字表述,比《公羊傳》顯得清新,少了《公羊傳》的很多俗氣。

? ? ? ??其實我們剛才讀,《公羊傳》的時候,是不是大家感到俗不可耐。所以前人說《谷梁傳》的時候,往往用這個詞,叫清而婉,這是與《公羊傳》相比較而言的。其實我個人認為,也許《谷梁傳》的作者,比《公羊傳》作者的文字水平,要高一些。我想也許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是在《公羊傳》基礎(chǔ)上改作的,他能夠修改一些《公羊傳》的缺陷。

?

? ? ? ??另外第四點是,《公羊傳》在這條經(jīng)文當中所闡釋的書法或者大義,《谷梁傳》可能在另一條經(jīng)文當中進行表述、闡釋。這種情況很常見,大家如果愿意讀《春秋三傳義例研究》,其中有很多這方面的例證。個別地方,《谷梁傳》對大義的闡釋,更富于哲理,似乎更有深度。后面我們還會對《谷梁傳》做兩段解讀,大家對此會有體會。

  • 公羊傳和谷梁傳的異同——書時原則

? ? ? ??第五點,《公羊傳》對《春秋》書時原則,所謂書時原則,我剛才說了,就是包括時 月 日。時就是指的春夏秋冬,然后是月和日,對《春秋》關(guān)于記時記月記日。其中的內(nèi)涵,《公羊傳》有一些闡釋,但不是很多?!蹲髠鳌樊斨兄挥幸粭l,《公羊傳》當中有很多條,但是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書時原則。

? ? ? ??但是在《谷梁傳》那里,書時、書月、書日,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闡釋體例。《春秋》書法原則,后人一般稱為“時 月 日例”,但也有人稱為“日 月 時例”,都一樣。所以凡研究《谷梁傳》者,多以“時 月 日例”為重點,同時批評《谷梁傳》者,也多以“時 月 日例”為靶的?!豆攘簜鳌匪U釋的《春秋》“時 月 日例”,受到了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春秋》學者的攻擊。認為它違背了圣人之意,但是它也有它的道理,它形成了一個體系。

? ? ? ??它認為《春秋》在寫作的時候,圣人在作《春秋》的時候,已經(jīng)明確制定了一個原則,那就是記載最重要的事情書日,記載次要的事情書月,記載最不重要的事情書時。也就是說記載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最詳盡,所以要書日。記載最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略一些,所以書時。就是它形成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春秋》“時 月 日例”。

? ? ? ??我在作《清代春秋學研究》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解讀了兩本這樣的書。都是在講,《春秋》的“時 月 日例”,似乎讓他們說的你不得不信,但回過頭來一想實在不可信。所以我經(jīng)常說,研究《春秋》學,這些例信不信由你,信和不信你自己看著辦,誰也沒有辦法告訴你對還是不對。

  • 公羊傳和谷梁傳的異同——漢代的春秋大義

? ? ? ??剛才是第四第五,第五,那就第六吧下邊是,《公羊傳》所釋《春秋》大義,有些地方在漢代已經(jīng)顯得不合時宜,奇談怪論。最典型的有那么幾種,一是大復仇之義、二是譏世卿之義、三是知權(quán)行權(quán)之義、四是母以子貴之義。

? ? ? ??這里我簡單地說一點,所謂大復仇,是以復仇為大。也就是強調(diào),我們后面還會講,我只是簡單說幾句,君主有為祖先復仇的責任和義務(wù),這叫大復仇。如果按照這種復仇理論,整個世界永遠得不到一天安寧。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害了他他再害你,害了你之后你回來,你的兒子再害他,他的兒子再害你,對不對。這就是大復仇之義,不太被認同的一個根本原因。

? ? ? ??所謂譏世卿之義,我們后面還會講。所謂知權(quán)行權(quán),母以子貴,也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母以子貴。知權(quán)行權(quán)理論強調(diào)的是君主、卿大夫的自主權(quán)問題,大夫都應該聽君主的,這一點沒有問題。忠君是第一位的,但是臣僚在執(zhí)行君主命令的時候,需要不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出一些超出君主命令的東西呢?應不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做一些權(quán)變呢?!豆騻鳌氛J為圣人主張可以,但是這些可以意味著,臣僚可以不執(zhí)行君主的命令,像這樣的大義往往潛含著,對君主統(tǒng)治的潛在威脅。

? ? ? ??特別是母以子貴,沒有合法皇位繼承資格者,繼承皇位之后,如何對待他的生母問題。也就是說一些一般嬪妃所生兒子,繼承了皇位,他的生母應該享受什么待遇。她本來是一般嬪妃,但她又是,她是前任皇帝的一般嬪妃,但她是后世皇帝的親生母親,怎么辦呢。作為前代的嬪妃,她地位很低賤,作為現(xiàn)實皇帝的生母,她的地位又非常尊貴。

? ? ? ??《公羊傳》提出母以子貴,母親應該按照她兒子的地位來決定,兒子貴了,她的母親也就貴了。很多學者認為,這個理論直接導致了,東漢時期的外戚專權(quán)。上述種種在《春秋》學研究當中,多次受到批評,被認為是奇談怪論。

? ? ? ??《谷梁傳》的學者,大概對此有所借鑒,盡管他相去不遠,但是他也大概認識到這些問題。這樣的理論,這樣的《春秋》大義,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潛在威脅,所以《谷梁傳》當中沒有這些奇談怪論。它所表述的圣人大義更純粹,幾乎沒有任何對統(tǒng)治者有潛在威脅者。

? ? ? ??所以鄭玄就曾經(jīng)說,《谷梁傳》它的傳授,早于《公羊》 優(yōu)于《公羊》,鄭玄就這樣認為,他說的是谷梁善于經(jīng)。鄭玄的原話是,左氏善于禮,《左傳》對禮制的闡述最多最好。公羊善于讖,讖緯的讖。說《公羊》對《春秋》的闡釋,有很多是對西漢時候的,讖緯學說的一些源泉。谷梁善于經(jīng),他認為《谷梁傳》對《春秋》的解釋最好,這是鄭玄的看法。

? ? ? ??我想善于經(jīng)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沒有這些受后人詬病的,這一類的《春秋》大義?!豆攘簜鳌吩诮庹f《春秋》的時候,更強調(diào)的是“尊尊”,這是它反復闡釋的《春秋》大義。所謂“尊尊”,就是以尊者為尊。尊重尊者,尊敬尊者。說破了就是等級制度,誰尊呢,上級為尊。上級的上級為尊,最后是皇帝為尊,君主為尊?!豆攘簜鳌樊斨校瑢ψ鹱鸫罅x的闡釋比比皆是,它強調(diào)《春秋》的尊尊之義,更符合統(tǒng)治者的政治需要。

  • 公羊傳和谷梁傳的異同——左氏以事,公谷以義

? ? ? ??第七,《谷梁傳》所釋《春秋》大義,在禮制方面,在關(guān)注民生方面,比《公羊傳》都要多一些。所以現(xiàn)代的,關(guān)于《公羊傳》的研究,有好多這方面的論文,增加了一些《公羊傳》所沒有的內(nèi)容。

? ? ? ??通過上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公羊傳》和《谷梁傳》,在闡釋《春秋》的出發(fā)點、方式、關(guān)注的問題方面都是一致的,但在具體闡釋當中也有同有異。它們都與,以史事解《春秋》的《左傳》,在主旨上完全不同,所以前人說,左氏以事,公谷以義,《左傳》解《春秋》講的是事,《公羊》《谷梁》講《春秋》,說的是義。這就是歷史上,為什么經(jīng)常《公》《谷》并稱,與《左傳》區(qū)別開來。

? ? ???以上便是山東大學晁岳佩老師《左傳導讀》第一章第二節(jié)春秋與三傳部分的文字版下半部分關(guān)于公羊傳和谷梁傳的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所幫助的話,點個贊吧,十分感謝!



【左傳導讀 晁岳佩】003 春秋與三傳 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栾城县| 禹城市| 鸡泽县| 屯门区| 嘉义县| 福贡县| 加查县| 开阳县| 佛山市| 峨眉山市| 隆林| 会东县| 大同县| 延川县| 凤山县| 南平市| 沂水县| 磐石市| 紫阳县| 湘阴县| 郎溪县| 天气| 龙川县| 龙南县| 石台县| 三亚市| 镇江市| 平阳县| 吉木乃县| 于都县| 延津县| 务川| 蒙阴县| 固始县| 吉木萨尔县| 攀枝花市| 通河县| 千阳县| 彭山县| 迭部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