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美景:煙臺八大自然景觀

1、海市蜃樓
海市是一種大氣光學(xué)現(xiàn)象。在陽光、海面、空氣同時達(dá)到特定條件后即可形成。海市呈現(xiàn)的是異地的景物,通過光線的折射,把異地的城市、鄉(xiāng)村面貌以至車馬行人等在瞬間展現(xiàn)出來,景象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若隱若現(xiàn),時有時無,極具夢幻色彩。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登州海市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庇捎诠饩€的折射會來自不同方向,所以海市的景象有正的、反的或混雜在一起的“四不象”。
煙臺市常出現(xiàn)海市蜃樓的地方以蓬萊和長島為多,其次是芝罘區(qū)、龍口市、萊州市及海陽的鳳城一帶沿海地區(qū)。
海市常出現(xiàn)于每年的七、八月份,在雨過天晴、陽光燦爛、北風(fēng)二三級,能見度好等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蜃景持續(xù)的時間長則半小時,短則幾分鐘,沒有規(guī)律可循,人們可遇而不可求。1988年6月17日下午2時20分蓬萊海域呈現(xiàn)海市,有幸被山東電視臺記者孫玉平用攝象機(jī)拍下來,并記述了海市景象:“海市蜃景散而成氣,聚而成形,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如樓臺,如亭閣,如奇樹,如怪峰,時而橫臥海面,時而倒懸空中,若斷若連,若隱若現(xiàn),朦朧中似乎還有人影在晃動。一會兒長橋飛架,一會兒樓房高聳,東部倒掛的奇峰剛剛隱去,西邊林立的煙囪又赫然映入鏡頭?!?/p>
古往今來,以蓬萊海市為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比比皆是,大文豪蘇東坡在登州作官時,就曾親臨蓬萊閣覓觀海市,寫下了著名的《海市詩》:“東方云??諒?fù)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海市景象被描述的富麗堂皇、無比壯美。

2、黃渤分界
在長島縣南長山島最南端,有一“S”型沙脊,蜿蜒伸入海中,俗稱長山尾。中國的黃渤兩海就是以這條自然形成的沙脊為界分開的,實屬罕見。
長山尾一部分裸露岸邊,一部分延伸海里。海中部分可清晰地看到海面上一脈雪浪向南直奔蓬萊閣方向,好像一把利劍將一泓碧海劈為兩半,涇渭分明。此處常年波涌流急,即使在風(fēng)平浪靜的日子里,這里也是激流似劍,白浪翻飛,旋渦團(tuán)轉(zhuǎn),濤聲盈耳,遠(yuǎn)看如龍尾戲水作浪,又似沙鷗翩翩起舞。人們步入長山尾尾端,可謂“雙腳踏兩海,兩耳聽雙濤”,令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千百年來,長山尾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海中的黑魚精和黃魚精為爭奪海域,終日在長山尾水戰(zhàn)不休。龍王出面調(diào)停,劃沙頸為界,令黃魚精居黃海,黑魚精居渤海,并揮毫寫下“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鐫在蓬萊丹崖山上,以此鎮(zhèn)海。誰知黃、黑魚精互不服輸,但又懾于龍王威嚴(yán),只能暗地里互相斗法,攪得這里白浪翻飛。其實,長山尾是海流在運動中攜帶沙礫堆積而成,它在地質(zhì)上的名稱為連島沙洲,它的形成與風(fēng)向、海流及島嶼本身位置有關(guān)。長島南北向的島嶼處在黃渤海交匯處,成為黃海和渤海的自然分隔,兩海海流攜沙石至此,流速發(fā)生變化,在變向、變速和受阻的情況下沙石沉淀,逐漸呈現(xiàn)條狀局部隆起,S形沙脊由此形成。

3、萬鳥聚島
長島縣境內(nèi)有一面積為0.044平方公里的無居民島,名曰車由島。因該島棲息著3萬多只黑尾鷗、海鸕鶿、白腰雨燕等海鳥,又稱萬鳥島。該島位于黃渤海交匯處,北緯38度線在此穿過,海島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極適宜于海鳥安家,這里是海鳥生息的天堂。
萬鳥島多為斷崖陡壁,斷崖系石英巖與板巖互層,節(jié)理發(fā)育,破碎性強(qiáng),經(jīng)風(fēng)化和海蝕,崖壁此凸彼凹,石窟、石穴鱗次櫛比,形成一座海鷗棲居的天然“海上公寓”。崖壁上鷗鳥的巢穴密密麻麻,而分布的都非常有條理,橫看一排排,縱觀一層層,上下毗連,左右結(jié)鄰,堪稱規(guī)劃一絕的“石樓殿宇”。每年4、5月間,成千上萬只海鷗在島上做巢安家,產(chǎn)卵育雛,此時的小島便成了海鷗的王國。它們在此群體安家,群體覓食,群體遷徙。更有趣的是,當(dāng)海鷗遇到“外族”入侵時,就會發(fā)出“嘔——嘔嘔”的報警聲,海鷗聽到呼救聲,無論遠(yuǎn)近急速趕到,此時此刻,海鷗遮天蔽日,大有千軍萬馬、雷霆萬鈞之勢,場面宏大,蔚為壯觀。

4、丹崖春雪
萊陽市素以大面積種植梨樹而有“梨鄉(xiāng)”之美譽(yù)。梨園多分布在五龍河及其支流——蜆河、清水河、富水河沿岸。距市區(qū)東南五公里有一陡崖,土紅若朱,因名紅土崖。崖前為清水河,崖右為蜆河,兩河交匯處楊柳如煙,梨園無垠,山清水秀,風(fēng)景宜人。
每年的陽春五月,熏風(fēng)和暢,河岸綠柳垂楊萌發(fā)新枝,此時梨園萬卉怒放,一片雪海銀花,真可謂潔白比雪不遜色,婀娜較梅有異香,形成“丹崖春雪”的景觀,這就是由位于蜆河與清水河交匯處的紅土崖與河邊梨園的大片梨花輝映而成。清代文人趙蜚聲“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的佳句,就是對梨鄉(xiāng)美景的寫照。每到梨花盛開季節(jié),大批游人蜂擁而至,一睹梨鄉(xiāng)這一獨特風(fēng)采,流連忘返,其勃勃興致不亞于品嘗茌梨的美味。

5、巨浪拍岸
位于煙臺市芝罘區(qū)北端的煙臺山,山上林木蔥蘢,翠柏環(huán)繞,四季花草繁茂,清香幽雅,名勝古跡眾多,山上、山下、海上、岸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沿海東岸是一條著名的石砌防波堤。春和景明的日子,微風(fēng)拂煦,碧海藍(lán)天,山光水色,交相輝映。而到了秋冬時節(jié),則時有巨浪拍岸的壯觀場面生成,這時,強(qiáng)勁的北風(fēng)從海面生成,掀起滔天巨浪,呼嘯著,怒吼著,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一股腦兒沖向防波堤和岸邊的基石,抱起大團(tuán)大團(tuán)的海水,拋向十幾米空中,再摔到岸邊馬路上。整個大海仿佛變成了萬馬奔騰、金鼓齊鳴的戰(zhàn)場。
這時人們?nèi)糇詵|向西眺望,只見整座煙臺山被滔滔巨浪簇?fù)碇?、包圍著,時而掀起的巨浪遮住人們的視線,重筆濃彩般隨時改寫著煙臺山的容貌,使這座美麗的小山時隱時現(xiàn),似動似靜,與驚濤駭浪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嶄新的圖畫,場面蔚為壯觀。

6、龜鶴雙壽
在煙臺市區(qū)東北的黃海海面上,有一座美麗的小島——崆峒島。島上林木繁多,景色秀麗。它的周圍散布著十幾個島礁,宛若灑落在海面上的一串閃亮的明珠。眾多的島礁中,最具特色的是龜島(又稱鱉砣)和仙鶴島(又稱三孤島)。
龜島位于崆峒島以北0.8公里海域處,距大陸最近點7.50公里,因島形酷似海龜臥于水面而得名。島長250米,寬80米。全島由石英巖構(gòu)成,基巖裸露,陽坡表層有風(fēng)化土層,生有青草。郁郁的綠色同下層巖石的土褐色對比鮮明,象一巨大的龜殼扣在龜身上。島西首突出一圓石與島身相連,宛若龜?shù)念^與頸部。
仙鶴島位于崆峒島以東0.50公里海域處,島長120米,寬40米,地勢北高南低。從崆峒島望去,宛如一只大仙鶴浮游在水面上,頭向南邊,長嘴探入水中作飲水狀。
這一龜一鶴,遙相呼應(yīng),天造地設(shè),經(jīng)歷滄桑,歲月悠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龜鶴都是長壽的象征,因此人們將這一景觀稱為“龜鶴雙壽”。龜島和仙鶴島奇特而逼真的造型,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

7、十里金沙
煙臺沿海各縣(市、區(qū))逶迤蜿蜒的海岸線有著各種天然景致,其寬闊細(xì)柔的沙灘便是一絕,最為著名的是北面海域的煙臺開發(fā)區(qū)“萬米海水浴場”和南面海域的海陽市鳳城“萬米金沙灘”。
煙臺開發(fā)區(qū)的萬米海水浴場位于開發(fā)區(qū)北部,沿海岸線蜿蜒曲折,坡緩水潔,沙質(zhì)細(xì)柔,一望無際,夏季中午海水溫度為攝氏25度左右,是中國最優(yōu)質(zhì)的天然海水浴場之一,素有“北方第一海灘”之稱。這里春天風(fēng)和日麗,景色秀美;夏日風(fēng)平浪靜,海似面緞;秋天波涌浪翻,玉飛珠濺;冬季激浪排空,海天一色,構(gòu)成了一幅四季色彩分明的美麗圖畫。
海陽萬米金沙灘浴場坐落于海陽市鳳城鎮(zhèn),東與鳳城港碼頭相接,青威高速公路在其北部8公里處橫穿而過。浴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廣闊天然沙灘,長萬余米,寬150余米,形如伏鳥舒翼,沙細(xì)如粉,純凈一色,國內(nèi)少有,而且水域清澈見底,潮流平緩,夏季海水水溫一般保持在攝氏26度左右,是理想的天然海水浴場,被譽(yù)為“黃金海岸”。1984年10月2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親臨鳳城視察,目睹了這片純凈無垠的沙灘后,欣然揮6、毫題名“海陽萬米海灘浴場”。

8、九龍飛瀑
在昆崳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拔685米的蒼山北麓,有一高約百米的懸崖石壁,直線梯列9座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池。大者直徑6米,深3米,小者直徑1米,深2米。9座石池尾擺東北,腰姿九曲,昂首面壁,呈巨龍扶搖直上之勢,天生地就,其險妙絕。據(jù)《州志》記載:“九坎天然鑿成,坎之巨者,深淵莫測”,士人“以為有龍居焉”,故名“九龍池”。池水溢滿后逐級向下飛流,終年不息。尤其在夏時飛瀑奔濺,風(fēng)激懸流,如巨龍臨空,撒珠噴雪,蔚為壯觀,后人謂之“九龍飛瀑”。
民間傳說在大禹治水時,疏三江、導(dǎo)四海、立五岳、定九州,制服水患。但東海龍王的9個公子不以為然,仍時常外出嬉戲,推波助瀾,攪動洪水,使田莊淹沒,百姓流離失所。無奈,大禹便奏明玉皇大帝,一道御旨,將九龍貶到昆崳山百米懸崖,面壁思過。九龍遭貶后,天下大旱,數(shù)月不雨,山焦石裂,江河干枯,民不聊生。玉帝就委派“南極仙翁”下凡宣旨,赦免九龍,命其代罪立功。南極仙翁在九龍壁下宣旨完畢,遂將拐杖上的寶葫蘆摘下,向石壁扔去,隨著一聲巨響,九條巨龍破壁而出,在百米石壁上留下深深的九坎,即而一股清泉自石坎噴瀉而出,如撒珠噴雪,飛流直下,活象一條七彩斑斕扶搖直上的巨龍,頓時祥云滿天,甘霖普降,萬物復(fù)蘇。
編輯:周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