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3/5藥典中成藥成分,功效(csv格式)

2023-07-11 18:24 作者:買一口大鍋  | 我要投稿

心腦欣膠囊,紅景天1000g 枸杞子500g 沙棘鮮漿143g,益氣活血。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頭暈,頭痛,心悸,氣喘,乏力;缺氧引起的紅細胞增多癥見上述證候者。

心腦靜片,蓮子心11g 珍珠母46g 槐米64g 黃柏64g 木香7g 黃芩286g 夏枯草214g 鉤藤214g 龍膽71g 淡竹葉36g 鐵絲威靈仙179g 制天南星57g 甘草14g 人工牛黃7.1g 朱砂7.1g 冰片19.3g,平肝潛陽,清心安神。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及中風,癥見頭暈目眩、煩躁不寧、言語不清、手足不遂。也可用于高血壓肝陽上亢證。

心舒寧片,毛冬青1080g 銀杏葉540g 葛根170g 益母草330g 豨簽草330g 柿葉40g,活血化瘀。用于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全見上述證候者。

心舒膠囊,丹參63g 三七50g 冰片50g 藤合歡250g 木香50g 蘇合香13g,行氣活血,通竅,解郁。用于冠心病引起的胸悶氣短,心絞痛。

心榮口服液,黃芪303g 地黃181.8g 麥冬121.2g 五味子90.9g 赤芍181.9g 桂枝121.2g,助陽,益氣,養(yǎng)陰。用于心陽不振、氣陰兩虛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隱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倦怠懶言、面色少華;冠心病見上述證候者。

心血寧片,葛根提取物150g 山楂提取物25g,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痹,心痛,眩暈;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脂血癥等見上述證候者。

心血寧膠囊,葛根提取物300g 山楂提取物50g,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痹,心痛,眩暈;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脂血癥等見上述證候者。

心通口服液,黃芪173g 黨參93g 麥冬67g 何首烏53g 淫羊藿53g 葛根147g 當歸53g 丹參100g 皂角刺53g 海藻93g 昆布93g 牡蠣93g 枳實27g,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用于氣陰兩虛、痰瘀痹阻所致的胸痹,癥見心痛、胸悶、氣短、嘔惡、納呆;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心速寧膠囊,黃連334g 半夏250g 茯苓250g 枳實167g 常山250g 蓮子心42g 苦參250g 青蒿250g 人參167g 麥冬250g 甘草167g,清熱化痰,寧心定悸。用于痰熱擾心所致的心悸,胸悶,心煩,易驚,口干口苦,失眠多夢,眩暈,脈結(jié)代;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輕、中度室性過早搏動見上述證候者。

快胃片,海螵蛸130g 枯礬100g 醋延胡索60g 白及50g 甘草13g,制酸和胃,收斂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反酸、納食減少;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竇炎見上述證候者。

急支糖漿,魚腥草150g 金蕎麥150g 四季青150g 麻黃30g 紫菀75g 前胡45g 枳殼45g 甘草15g,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癥見發(fā)熱、惡寒、胸膈滿悶、咳嗽咽痛;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見上述證候者。

恒制咳喘膠囊,法半夏480.8g 紅花14.4g 生姜120.2g 白及50.4g 佛手14.4g 甘草14.4g 紫蘇葉28.8g 薄荷14.4g 香櫞14.4g 陳皮14.4g 紅參28.8g 西洋參28.8g 砂仁14.4g 沉香28.8g 丁香14.4g 豆蔻14.4g 肉桂28.8g 煅赭石4.2g,益氣溫陽,燥濕化痰,降氣平喘。用于陽虛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喘,胸腕滿悶,倦怠乏力。

恒古骨傷愈合劑,陳皮10g 紅花15g 三七30g 杜仲30g 人參20g 黃芪40g 洋金花6g 鉆地風l0g 鱉甲10g,活血益氣、補肝腎、接骨續(xù)筋、消腫止痛、促進骨折愈合。用于新鮮骨折及陳舊骨折、股骨頭壞死、骨關節(jié)病、腰椎間盤突出癥。

愈風寧心片,葛根1000g,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性頭痛,早期突發(fā)性耳聾。

愈風寧心膠囊,葛根1250g,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性頭痛,早期突發(fā)性耳聾。

感冒止咳糖漿,柴胡100g 山銀花75g 葛根100g 青蒿75g 連翹75g 黃芩75g 桔梗50g 苦杏仁50g 薄荷腦0.15g,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感冒止咳顆粒,柴胡100g 山銀花75g 葛根100g 青蒿75g 連翹75g 黃芩75g 桔梗50g 苦杏仁50g 薄荷腦0.15g,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感冒清熱口服液,荊芥穗250g 薄荷75g 防風125g 柴胡125g 紫蘇葉75g 葛根125g 桔梗75g 苦杏仁100g 白芷75g 苦地丁250g 蘆根200g,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熱咀嚼片,荊芥穗750g 薄荷225g 防風375g 柴胡375g 紫蘇葉225g 葛根375g 桔梗225g 苦杏仁300g 白芷225g 苦地丁750g 蘆根600g,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熱膠囊,荊芥穗500g 薄荷150g 防風250g 柴胡250g 紫蘇葉150g 葛根250g 桔梗150g 苦杏仁200g 白芷150g 苦地丁500g 蘆根400g,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熱顆粒,荊芥穗200g 薄荷60g 防風100g 柴胡100g 紫蘇葉60g 葛根100g 桔梗60g 苦杏仁80g 白芷60g 苦地丁200g 蘆根160g,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舒顆粒,大青葉278g 連翹417g 荊芥167g 防風167g 薄荷167g 牛蒡子167g 桔梗167g 白芷167g 甘草83g,疏風清熱,發(fā)表宣肺。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體困,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感冒退熱顆粒,大青葉435g 板藍根435g 連翹217g 拳參217g,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屬外感風熱、熱毒壅盛證,癥見發(fā)熱、咽喉腫痛。

慢支固本顆粒,黃芪750g 白術500g 當歸500g 防風250g,補肺健脾,固表和營。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之肺脾氣虛證,癥見乏力,自汗,惡風寒,咳嗽、咯痰,易感冒,食欲不振。

慢肝解郁膠囊,當歸31g 白芍41g 三棱10g 柴胡31g 茯苓31g 白術20g 甘草20g 薄荷20g 丹參85g 麥芽136g 香櫞68g 川楝子17g 延胡索34g,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肝區(qū)脹痛,胸悶不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者;遷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戊己丸,黃連300g 吳茱萸(制)50g 白芍(炒)300g,瀉肝和胃,降逆止嘔。用于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腕灼熱疼痛、嘔吐吞酸、口苦嘈雜、腹痛泄瀉。

抗宮炎片,廣東紫珠干浸膏167g 益母草干浸膏44g 烏藥干浸膏39g,清熱,祛濕,化瘀,止帶。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赤白帶下、量多臭味;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抗宮炎膠囊,廣東紫珠干浸膏334g 益母草干浸膏88g 烏藥干浸膏78g,清熱,祛濕,化瘀,止帶。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赤白帶下、量多臭味;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抗宮炎顆粒,廣東紫珠3306.6g 益母草369.6g 烏藥421.2g,清熱,祛濕,化瘀,止帶。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赤白帶下、量多臭味;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抗感口服液,金銀花262.5g 赤芍262.5g 綿馬貫眾87.5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鼻塞、噴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

抗感顆粒,金銀花700g 赤芍700g 綿馬貫眾233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鼻塞、噴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

抗栓再造丸,紅參100g 黃芪596g 膽南星199g 燙穿山甲100g 人工牛黃100g 冰片59g 燙水蛭199g 人工麝香2.1g 丹參596g 三七397g 大黃199g 地龍199g 蘇合香40g 全蝎59g 葛根397g 穿山龍397g 當歸199g 牛膝199g 何首烏397g 烏梢蛇100g 桃仁199g 朱砂199g 紅花199g 土鱉蟲199g 天麻20g 細辛199g 威靈仙199g 草豆蔻100g 甘草199g,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息風鎮(zhèn)痙。用于瘀血阻竅、脈絡失養(yǎng)所致的中風,癥見手足麻木、步履艱難、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清;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見上述證候者。

抗炎退熱片,蒲公英1064g 黃芩1064g,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瘡癰疔疳,紅腫熱痛諸癥。

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128.57g 石膏57.14g 蘆根60.71g 地黃32.14g 郁金25g 知母25g 石菖蒲25g 廣藿香28.57g 連翹46.43g,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病毒感染疾患。

抗骨增生丸,熟地黃210g 酒肉蓯蓉140g 狗脊(鹽制)140g 女貞子(鹽制)70g 淫羊藿140g 雞血藤140g 炒萊菔子70g 骨碎補140g 牛膝140g,補腰腎,強筋骨,活血止痛。用于骨性關節(jié)炎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證,癥見關節(jié)腫脹、麻木、疼痛、活動受限。

抗骨增生膠囊,熟地黃175g 酒肉蓯蓉117g 狗脊(鹽制)117g 女貞子(鹽制)58g 淫羊藿117g 雞血藤117g 炒萊菔子58g 骨碎補117g 牛膝117g,補腰腎,強筋骨,活血止痛。用于骨性關節(jié)炎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證,癥見關節(jié)腫脹、麻木、疼痛、活動受限。

抗骨髓炎片,金銀花500g 蒲公英500g 紫花地丁500g 半枝蓮500g 白頭翁500g 白花蛇舌草500g,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熱毒血瘀所致附骨疽,癥見發(fā)熱、口渴,局部紅腫、疼痛、流膿;骨髓炎見上述證候者。

護肝丸,柴胡417.3g 茵陳417.3g 板藍根417.3g 五味子224g 豬膽粉26.7g 綠豆170.7g,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護肝寧片,垂盆草850g 虎杖500g 丹參250g 靈芝200g,清熱利濕退黃,舒肝化瘀止痛,降低丙氨酸轉(zhuǎn)氨酶。用于濕熱中阻、瘀血阻絡所致的脘脅脹痛、口苦、黃疸、胸悶、納呆;急、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護肝寧膠囊,垂盆草850g 虎杖500g 丹參250g 靈芝200g,清熱利濕退黃,舒肝化瘀止痛,降低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用于濕熱中阻、瘀血阻絡所致的脘脅脹痛、口苦、黃疸、胸悶、納呆;急、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護肝片,柴胡313g 茵陳313g 板藍根313g 五味子168g 豬膽粉20g 綠豆128g,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護肝膠囊,柴胡313g 茵陳313g 板藍根313g 五味子168g 豬膽粉20g 綠豆128g,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護肝顆粒,柴胡 626g 茵陳 626g 板藍根 626g 五味子 336g 豬膽粉 40g 綠豆 256g,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抱龍丸,茯苓50g 赤石脂25g 廣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陳皮25g 厚樸25g 薄荷31g 紫蘇葉31g 僵蠶(姜炙)31g 山藥25g 天竺黃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風31g 荊芥38g 白附子31g 獨活31g 白芍25g 訶子(去核)25g 蓽茇25g 炒白術38g 川芎(酒蒸)31g 木香25g 朱砂47g 天麻25g 香附(四制)25g,祛風化痰,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風熱痰內(nèi)蘊所致的腹瀉,癥見食乳不化、惡心嘔吐、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

拔毒膏,金銀花70g 連翹70g 大黃70g 桔梗70g 地黃70g 梔子70g 黃柏70g 黃芩70g 赤芍70g 當歸35g 川芎35g 白芷35g 白蘞35g 木鱉子35g 蓖麻子35g 玄參35g 蒼術35g 蜈蚣5g 樟腦28g 穿山甲35g 沒藥18g 兒茶18g 乳香18g 紅粉18g 血竭18g 輕粉18g,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熱毒瘀滯肌膚所致的瘡瘍,癥見肌膚紅、腫、熱、痛,或已成膿。

撥云退翳丸,密蒙花80g 蒺藜(鹽炙)60g 菊花20g 木賊80g 蛇蛻12g 蟬蛻20g 荊芥穗40g 蔓荊子80g 薄荷20g 當歸60g 川芎60g 黃連20g 地骨皮40g 花椒28g 楮實子20g 天花粉24g 甘草12g,散風清熱,退翳明目。用于風熱上擾所致的目翳外障、視物不清、隱痛流淚。

按摩軟膏,蕓香浸膏1.0g 顛茄流浸膏1.0g 乳香0.51g 沒藥0.51g 烏藥0.51g 川芎0.51g 郁金0.51g 水楊酸甲酯100g 薄荷油107g 肉桂油2.0g 丁香油2.0g 樟腦5g,活血化瘀,和絡止痛。用于運動勞損,肌肉痠痛,跌打扭傷,無名腫痛。

排石顆粒,連錢草1038g 鹽車前子156g 木通156g 徐長卿156g 石韋156g 忍冬藤260g 滑石260g 瞿麥156g 苘麻子156g 甘草260g,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jié)駸崴碌氖?,癥見腰腹疼痛、排尿不暢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結(jié)石見上述證候者。

控涎丸,醋甘遂300g 紅大戟300g 白芥子300g,滌痰逐飲。用于痰涎水飲停于胸膈,胸脅隱痛,咳喘痛甚,痰不易出,瘰疬,痰核。

散結(jié)鎮(zhèn)痛膠囊,龍血竭62g 三七62g 浙貝母100g 薏苡仁176g,軟堅散結(jié),化瘀定痛。用于痰瘀互結(jié)兼氣滯所致的繼發(fā)性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盆腔包塊、不孕;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見上述證候者。

斑禿丸,地黃74g 熟地黃74g 制何首烏74g 當歸49g 丹參49g 炒白芍49g 五味子49g 羌活25g 木瓜25g,補益肝腎,養(yǎng)血生發(fā)。用于肝腎不足、血虛風盛所致的油風,癥見毛發(fā)成片脫落、或至全部脫落,多伴有頭暈失眠、目眩耳鳴、腰膝痠軟;斑禿、全禿、普禿見上述證候者。

斷血流片,斷血流4500g,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月經(jīng)過多、崩漏、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色鮮紅或紫紅;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及多種出血癥、單純性紫癜、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見上述證候者。

斷血流膠囊,斷血流4500g,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月經(jīng)過多、崩漏、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色鮮紅或紫紅;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及多種出血癥、單純性紫癜、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見上述證候者。

斷血流顆粒,斷血流1200g,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月經(jīng)過多、崩漏、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色鮮紅或紫紅;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及多種出血癥、單純性紫癜、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見上述證候者。

新清寧片,熟大黃300g,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于內(nèi)結(jié)實熱所致的喉腫、牙痛、目赤、便秘、下痢、發(fā)熱;感染性炎癥見上述證候者。

新癀片,腫節(jié)風 三七 人工牛黃 豬膽粉 肖梵天花 珍珠層粉 水牛角濃縮粉 紅曲 吲哚美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熱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腫痛、牙痛、痹痛、脅痛、黃疸、無名腫毒。

新血寶膠囊,雞血藤373g 黃芪227g 大棗63g 當歸45g 白術73g 陳皮20g 硫酸亞鐵57g,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用于缺鐵性貧血所致的氣血兩虛證。

新雪顆粒,磁石516g 石膏258g 滑石258g 南寒水石258g 硝石516g 芒硝516g 梔子132g 竹心1320g 廣升麻258g 穿心蓮1320g 珍珠層粉54g 沉香78g 人工牛黃54g 冰片13.8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熱病、熱毒壅盛證,癥見高熱、煩躁;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無比山藥丸,山藥300g 熟地黃100g 杜仲(姜汁炒)300g 肉蓯蓉400g 山茱萸(蒸)100g 茯苓100g 菟絲子300g 巴戟天100g 澤瀉100g 牛膝100g 五味子(蒸)150g 煅赤石脂100g,健脾補腎。用于脾腎兩虛,食少肌瘦,腰膝酸軟,目眩耳鳴。

無煙灸條,羌活300g 細辛300g 白芷300g 甘松300g 木香225g 艾葉炭12500g,行氣血,逐寒濕。用于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jié)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昆明山海棠片,昆明山海棠2500g,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

明目上清片,桔梗70g 熟大黃70g 天花粉44g 石膏44g 麥冬44g 玄參70g 梔子44g 蒺藜44g 蟬蛻44g 甘草44g 陳皮70g 菊花70g 車前子44g 當歸44g 黃芩70g 赤芍44g 黃連70g 枳殼70g 薄荷腦0.22g 連翹44g 荊芥油0.11ml,清熱散風,明目止痛。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暴發(fā)火眼、紅腫作痛、頭暈目眩、眼邊刺癢、大便燥結(jié)、小便赤黃。

明目地黃丸,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枸杞子60g 菊花60g 當歸60g 白芍60g 蒺藜60g 煅石決明80g,滋腎,養(yǎng)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明目地黃丸(濃縮丸),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枸杞子60g 菊花60g 當歸60g 白芍60g 蒺藜60g 煅石決明80g,滋腎、養(yǎng)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春血安膠囊,熟地黃 200g 鹽車前子 80g 茯苓 100g 柴胡 66.67g 牛膝 100g 五味子(酒蒸) 100g 肉桂 40g 澤瀉 66.67g 三七 66.67g 附片(黑順片) 40g 山藥 80g 黃連 20g 牡丹皮 66.67g,益腎固沖,調(diào)經(jīng)止血。用于肝腎不足,沖任失調(diào)所致的月經(jīng)失調(diào)、崩漏、痛經(jīng),癥見經(jīng)行錯后、經(jīng)水量多或淋漓不凈、經(jīng)行小腹冷痛、腰部疼痛;青春期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上節(jié)育環(huán)后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普樂安片,油菜花粉500g,補腎固本。用于腎氣不固所致腰膝痠軟、排尿不暢、尿后余瀝或失禁;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癥見上述證候者。

普樂安膠囊,油菜花粉350g,補腎固本。用于腎氣不固所致腰膝痠軟、排尿不暢、尿后余瀝或失禁;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癥見上述證候者。

暑濕感冒顆粒,廣藿香194g 防風130g 紫蘇葉194g 佩蘭194g 白芷130g 苦杏仁130g 大腹皮130g 香薷130g 陳皮130g 生半夏194g 茯苓194g,清暑祛濕,芳香化濁。用于暑濕感冒,癥見胸悶嘔吐,腹瀉便溏,發(fā)熱,汗出不暢。

暑癥片,豬牙皂80g 細辛80g 薄荷69g 廣藿香69g 木香46g 白芷23g 防風46g 陳皮46g 清半夏46g 桔梗46g 甘草46g 貫眾46g 枯礬23g 雄黃57g 朱砂57g,祛寒辟瘟,化濁開竅。用于夏令中惡昏厥,牙關緊閉,腹痛吐瀉,四肢發(fā)麻。

暖臍膏,當歸80g 白芷80g 烏藥80g 小茴香80g 八角茴香80g 木香40g 香附80g 乳香20g 母丁香20g 沒藥20g 肉桂20g 沉香20g 人工麝香3g,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用于寒凝氣滯,少 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

更年安丸,地黃105g 澤瀉105g 麥冬105g 熟地黃105g 玄參105g 茯苓210g 仙茅210g 磁石210g 牡丹皮69g 珍珠母210g 五味子105g 首烏藤210g 制何首烏105g 浮小麥210g 鉤藤210g,滋陰清熱,除煩安神。用于腎陰虛所致的絕經(jīng)前后諸證,癥見煩熱出汗、眩暈耳鳴、手足心熱、煩躁不安;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更年安片,地黃40g 澤瀉40g 麥冬40g 熟地黃40g 玄參40g 茯苓80g 仙茅80g 磁石80g 牡丹皮26.67g 珍珠母80g 五味子40g 首烏藤80g 制何首烏40g 浮小麥80g 鉤藤80g,滋陰清熱,除煩安神。用于腎陰虛所致的絕經(jīng)前后諸證,癥見煩熱出汗、眩暈耳鳴、手足心熱、煩躁不安;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更年安膠囊,地黃35g 澤瀉35g 麥冬35g 熟地黃35g 玄參35g 茯苓70g 仙茅70g 磁石70g 牡丹皮23g 珍珠母70g 五味子35g 首烏藤70g 制何首烏35g 浮小麥70g 鉤藤70g,滋陰清熱,除煩安神。用于腎陰虛所致的絕經(jīng)前后諸證,癥見煩熱出汗、眩暈耳鳴、手足心熱、煩躁不安;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木瓜丸,木瓜80g 當歸80g 川芎80g 白芷80g 威靈仙80g 狗脊(制)40g 牛膝160g 雞血藤40g 海風藤80g 人參40g 制川烏40g 制草烏40g,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用于風寒濕閉阻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jié)疼痛、腫脹、屈伸不利、局部畏惡風寒、肢體麻木、腰膝痠軟。

木香分氣丸,木香192g 砂仁48g 丁香48g 檀香48g 醋香附384g 廣藿香48g 陳皮192g 姜厚樸384g 枳實192g 豆蔻48g 醋莪術384g 炒山楂192g 白術(麩炒)192g 甘松192g 檳榔96g 甘草192g,寬胸消脹,理氣止嘔。用于肝郁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倒飽嘈雜、惡心嘔吐、曖氣吞酸。

木香檳榔丸,木香50g 檳榔50g 枳殼(炒)50g 陳皮50g 青皮(醋炒)50g 香附(醋制)150g 醋三棱50g 莪術(醋炙)50g 黃連50g 黃柏(酒炒)150g 大黃150g 炒牽牛子200g 芒硝100g,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于濕熱內(nèi)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木香順氣丸,木香100g 砂仁100g 醋香附100g 檳榔100g 甘草50g 陳皮100g 厚樸100g 枳殼(炒)100g 蒼術(炒)100g 青皮(炒)100g 生姜200g,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樸沉化郁丸,醋香附150g 醋延胡索35g 麩炒枳殼50g 檀香35g 木香35g 片姜黃15g 柴胡35g 姜厚樸75g 丁香35g 沉香35g 高良姜25g 醋青皮35g 陳皮100g 甘草35g 豆蔻35g 醋莪術25g 砂仁35g 肉桂15g,疏肝解郁,開胃消食。用于肝氣郁滯、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刺痛、胸腹脹滿、惡心嘔吐、停食停水、氣滯悶郁。

杏仁止咳合劑,杏仁水40ml 百部流浸膏20ml 遠志流浸膏22.5ml 陳皮流浸膏15ml 桔梗流浸膏20ml 甘草流浸膏15ml,化痰止咳。用于痰濁阻肺,咳嗽痰多;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杏蘇止咳口服液,苦杏仁94.5g 紫蘇葉94.5g 前胡94.5g 桔梗70.5g 陳皮70.5g 甘草24g,宣肺散寒,止咳祛痰。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氣逆。

杏蘇止咳糖漿,苦杏仁63g 陳皮47g 紫蘇葉63g 前胡63g 桔梗47g 甘草16g,宣肺散寒,止咳祛痰。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氣逆。

杏蘇止咳顆粒,苦杏仁63g 陳皮47g 紫蘇葉63g 前胡63g 桔梗47g 甘草16g,宣肺散寒,止咳祛痰。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氣逆。

杞菊地黃丸,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杞菊地黃丸(濃縮丸),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杞菊地黃口服液,枸杞子33g 菊花33g 熟地黃130g 酒萸肉65g 牡丹皮50g 山藥65g 茯苓50g 澤瀉50g,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視物昏花。

杞菊地黃片,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杞菊地黃膠囊,枸杞子36.7g 菊花36.7g 熟地黃146.8g 酒萸肉73.4g 牡丹皮55g 山藥73.4g 茯苓55g 鹽澤瀉55g,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松齡血脈康膠囊,鮮松葉3600g 葛根600g 珍珠層粉90g,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壓病及原發(fā)性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板藍大青片,板藍根1500g 大青葉2250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及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見熱毒內(nèi)盛證候者。

板藍根茶,板藍根1400g,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腮部腫脹;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見上述證候者。

板藍根顆粒,板藍根1400g,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腮部腫脹;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見上述證候者。

枇杷葉膏,枇杷葉5000g,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熱燥咳,痰少咽干。

枇杷止咳膠囊,枇杷葉342g 罌粟殼250g 百部75g 白前45g 桑白皮30g 桔梗29g 薄荷腦0.8g,止嗽化痰。用于痰熱蘊肺所致的咳嗽、咯痰;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枇杷止咳軟膠囊,枇杷葉342g 百部75g 罌粟殼250g 白前45g 桑白皮30g 桔梗28.5g 薄荷腦0.8g,止咳化痰。用于痰熱蘊肺所致的咳嗽、咯痰;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枇杷止咳顆粒,枇杷葉228g 罌粟殼167g 百部50g 白前30g 桑白皮20g 桔梗19g 薄荷腦0.53g,止嗽化痰。用于痰熱蘊肺所致的咳嗽、咯痰;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棗仁安神膠囊,炒酸棗仁1425g 丹參285g 醋五味子285g,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煩、頭暈;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棗仁安神顆粒,炒酸棗仁1425g 丹參285g 醋五味子285g,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煩、頭暈;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枳實導滯丸,枳實(炒)100g 大黃200g 黃連(姜汁炙)60g 黃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術(炒)100g 茯苓60g 澤瀉40g,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于飲食積滯、濕熱內(nèi)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痢疾里急后重。

枳術丸,枳實(炒)250g 麩炒白術500g,健脾消食,行氣化濕。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滿。

枳術顆粒,麩炒枳實333g 麩炒白術666g 荷葉100g,健脾消食,行氣化濕。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滿。

柏子養(yǎng)心丸,柏子仁25g 黨參25g 炙黃芪100g 川芎100g 當歸100g 茯苓200g 制遠志25g 酸棗仁25g 肉桂25g 醋五味子25g 半夏曲100g 炙甘草10g 朱砂30g,補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

柏子養(yǎng)心片,柏子仁32g 黨參32g 炙黃芪128g 川芎128g 當歸128g 茯苓256g 制遠志32g 酸棗仁32g 肉桂32g 醋五味子32g 半夏曲128g 炙甘草13g 朱砂38g,補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

柴胡口服液,柴胡1000g,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柴胡滴丸,柴胡3571g,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柴胡舒肝丸,茯苓100g 麩炒枳殼50g 豆蔻40g 酒白芍50g 甘草 50g 醋香附 75g 陳皮50g 桔梗50g 姜厚樸50g 炒山楂50g 防風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黃芩50g 薄荷50g 紫蘇梗75g 木香25g 炒檳榔75g 醋三棱50g 酒大黃50g 青皮(炒)50g 當歸50g 姜半夏75g 烏藥50g 醋莪術50g,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柴連口服液,麻黃300g 柴胡600g 廣藿香200g 肉桂200g 連翹600g 桔梗200g,解表宣肺,化濕和中。用于感冒風寒挾濕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咽干,脘悶,惡心。

柴銀口服液,柴胡100 金銀花75g 黃芩60g 葛根50g 荊芥50g 青蒿75g 連翹75g 桔梗50g 苦杏仁50g 薄荷75g 魚腥草75g,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風熱證,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咽痛,汗出,鼻塞流涕,咳嗽,舌邊尖紅,苔薄黃。

柴黃口服液,柴胡500g 黃芩500g,清熱解表。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

柴黃片,柴胡1000g 黃芩1000g,清熱解表。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

梔子金花丸,梔子116g 黃連4.8g 黃芩192g 黃柏60g 大黃116g 金銀花40g 知母40g 天花粉60g,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用于肺胃熱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眩暈,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結(jié)。

梔芩清熱合劑,梔子400g 黃芩400g 連翹400g 淡竹葉400g 甘草200g 薄荷油1ml,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用于三焦熱毒熾盛,發(fā)熱頭痛,口渴,尿赤等。

根痛平顆粒,白芍200g 葛根50g 桃仁(燀)50g 紅花50g 乳香(醋炙)50g 沒藥(醋炙)50g 續(xù)斷75g 燙狗脊75g 伸筋草75g 牛膝50g 地黃50g 甘草25g,活血,通絡,止痛。用于風寒阻絡所致頸、腰椎病,癥見肩頸疼痛、活動受限、上肢麻木。

桂林西瓜霜,西瓜霜50g 煅硼砂30g 黃柏10g 黃連10g 山豆根20g 射干10g 浙貝母10g 青黛15g 冰片20g 無患子果(炭)8g 大黃5g 黃芩20g 甘草10g 薄荷腦8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風熱上攻、肺胃熱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癥見咽喉腫痛、喉核腫大、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口腔潰瘍,牙齦炎見上述證候者及輕度燙傷(表皮未破)者。

桂枝茯苓丸,桂枝100g 茯苓100g 牡丹皮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婦人宿有癥塊,或血瘀經(jīng)閉,行經(jīng)腹痛,產(chǎn)后惡露不盡。

桂枝茯苓片,桂枝240g 茯苓240g 牡丹皮240g 桃仁240g 白芍240g,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婦人瘀血阻絡所致癥塊、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盡;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塊,痛經(jīng),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囊腫見上述證候者。

桂枝茯苓膠囊,桂枝240g 茯苓240g 牡丹皮240g 桃仁240g 白芍240g,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婦人瘀血阻絡所致癥塊、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盡;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塊,痛經(jīng),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囊腫見上述證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屬瘀血阻絡證,癥見乳房疼痛、乳房腫塊、胸脅脹悶;或用于前列腺增生屬瘀阻膀胱證,癥見小便不爽、尿細如線、或點滴而下、小腹脹痛者。

桂芍鎮(zhèn)癇片,桂枝296g 白芍444g 黨參222g 半夏(制)296g 柴胡296g 黃芩222g 甘草148g 生姜148g 大棗296g,調(diào)和營衛(wèi),清肝膽。用于治療各種發(fā)作類型的癲癇。

桂附地黃丸,肉桂20g 附子(制)20g 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桂附地黃口服液,肉桂20g 附子(制)20g 熟地黃160g 酒萸肉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桂附地黃膠囊,肉桂22.22g 附子(制)22.22g 熟地黃177.77g 酒萸肉88.88g 牡丹皮66.66g 山藥88.88g 茯苓66.66g 澤瀉66.66g,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桂附理中丸,肉桂30g 附片30g 黨參90g 炒白術90g 炮姜90g 炙甘草90g,補腎助陽,溫中健脾。用于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

桂龍咳喘寧膠囊,桂枝143.7g 龍骨287.4g 白芍143.7g 生姜143.7g 大棗143.7g 炙甘草86.2g 牡蠣287.4g 黃連28.7g 法半夏129.3g 瓜蔞皮143.7g 炒苦杏仁129.3g,止咳化痰,降氣平喘。用于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桂龍咳喘寧顆粒,桂枝83.33g 龍骨166.67g 白芍83.33g 生姜83.33g 大棗83.33g 炙甘草50g 牡蠣166.67g 黃連16.67g 法半夏75g 瓜蔞皮83.33g 炒苦杏仁75g,止咳化痰,降氣平喘。用于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桑姜感冒片,桑葉 300g 菊花 120g 紫蘇葉 160g 連翹 160g 苦杏仁 160g 干姜 100g,散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熱、痰濁阻肺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白。

桑菊感冒丸,桑葉 558g 菊花 222g 連翹 336g 薄荷素油 1.2ml 苦杏仁 444g 桔梗 444g 甘草 180g 蘆根 444g,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桑菊感冒合劑,桑葉 200g 菊花 80g 連翹 120g 薄荷 64g 苦杏仁 160g 桔梗 160g 甘草 64g 蘆根 160g,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桑菊感冒片,桑葉 465g 菊花 185g 連翹 280g 薄荷素油 1ml 苦杏仁 370g 桔梗 370g 甘草 150g 蘆根 370g,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桑葛降脂丸,桑寄生 252g 葛根 252g 山藥 210g 大黃 42g 山楂 210g 丹參 252g 紅花 126g 澤瀉 168g 茵陳 168g 蒲公英 168g,補腎健脾,通下化瘀,清熱利濕。用于脾腎兩虛、痰濁血瘀型高脂血癥。

桔梗冬花片,桔梗300g 款冬花37g 制遠志63g 甘草20g,止咳祛痰。用于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梅花點舌丸,牛黃60g 珍珠90g 人工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膽粉30g 雄黃30g 朱砂60g 硼砂30g 葶藶子30g 乳香(制)30g 沒藥(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火毒內(nèi)盛所致的疔瘡癰腫初起、咽喉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槐角丸,槐角(清炒)200g 地榆炭100g 黃芩100g 麩炒枳殼100g 當歸100g 防風100g,清腸疏風,涼血止血。用于血熱所致的腸風便血、痔瘡腫痛。

檳榔四消丸(大蜜丸),檳榔200g 酒大黃400g 炒牽牛子400g 豬牙皂(炒)50g 醋香附200g 五靈脂(醋炙)200g,消食導滯,行氣瀉水。用于食積痰飲,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曖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

檳榔四消丸(水丸),檳榔200g 酒大黃400g 炒牽牛子400g 豬牙皂(炒)50g 醋香附200g 五靈脂(醋炙)200g,消食導滯,行氣瀉水。用于食積痰飲,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曖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

橘紅丸,化橘紅75g 陳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炒紫蘇子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蔞皮50g 浙貝母50g 地黃50g 麥冬50g 石膏50g,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橘紅化痰丸,化橘紅75g 錦燈籠100g 川貝母75g 炒苦杏仁100g 罌粟殼75g 五味子75g 白礬75g 甘草75g,斂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氣不斂,痰濁內(nèi)阻,咳嗽,咯痰,喘促,胸膈滿悶。

橘紅片,化橘紅174.4g 陳皮116.3g 法半夏87.2g 茯苓116.3g 甘草58.1g 桔梗87.2g 苦杏仁116.3g 炒紫蘇子87.2g 紫菀87.2g 款冬花58.1g 瓜蔞皮116.3g 浙貝母116.3g 地黃116.3g 麥冬116.3g 石膏116.3g,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橘紅痰咳液,化橘紅300g 蜜百部30g 茯苓30g 半夏(制)30g 白前50g 甘草10g 苦杏仁100g 五味子20g,理氣化痰,潤肺止咳。用于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感冒、支氣管炎、咽喉炎見上述證候者。

橘紅膠囊,化橘紅166.7g陳皮111g 法半夏83g 茯苓111g 甘草55.5g 桔梗83g 苦杏仁111g 炒紫蘇子83g 紫菀83g 款冬花55.5g 瓜蔞皮111g 浙貝母111g 地黃111g 麥冬111g 石膏111g,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橘紅顆粒,化橘紅70.8g 陳皮47.2g 法半夏35.4g 茯苓47.2g 甘草23.6g 桔梗35.4g 苦杏仁47.2g 炒紫蘇子35.4g 紫菀35.4g 款冬花23.6g 瓜蔞皮47.2g 浙貝母47.2g 地黃47.2g 麥冬47.2g 石膏47.2g,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止咳喘顆粒,滿山紅556g 桔梗167g 炙甘草194g,止咳,平喘,祛痰。用于支氣管炎,咳喘,痰多,痰稠,感冒咳嗽,肺癰吐膿,胸滿脅痛。

止咳寶片,紫菀32g 橘紅21g 桔梗32g 枳殼5g 百部21g 五味子5g 陳皮32g 干姜5g 荊芥16g 罌粟殼浸膏100g 甘草95g 氯化銨80g 前胡47g 薄荷素油0.5ml,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清稀、咳甚而喘;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止咳橘紅丸,化橘紅396g 陳皮264g 法半夏198g 茯苓264g 甘草132g 炒紫蘇子198g 炒苦杏仁264g 紫菀198g 款冬花132g 麥冬264g 瓜蔞皮264g 知母132g 桔梗198g 地黃264g 石膏264g,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止咳橘紅口服液,化橘紅66g 陳皮44g 法半夏33g 茯苓44g 款冬花22g 甘草22g 瓜蔞皮44g 紫菀33g 麥冬44g 知母22g 桔梗33g 地黃44g 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 炒紫蘇子33g,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止喘靈注射液,麻黃150g 洋金花30g 苦杏仁150g 連翹150g,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用于痰濁阻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哮喘、咳嗽、胸悶、痰多;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止嗽化痰丸,罌粟殼625g 桔梗250g 知母125g 前胡125g 陳皮125g 大黃(制)125g 炙甘草125g 川貝母125g 石膏250g 苦杏仁187.5g 紫蘇葉125g 葶藶子125g 款冬花(制)125g 百部(制)125g 玄參125g 麥冬125g 密蒙花75g 天冬125g 五味子(制)75g 枳殼(炒)125g 瓜蔞子125g 半夏(姜制)250g 木香75g 馬兜鈴(制)125g 桑葉125g,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熱阻肺,久嗽,咯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止嗽定喘口服液,麻黃1000g 苦杏仁1000g 甘草1000g 石膏1000g,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熱,身熱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氣逆,胸膈滿悶;急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止痛化癥片,黨參75g 炙黃芪150g 炒白術45g 丹參150g 當歸75g 雞血藤150g 三棱45g 莪術45g 芡實75g 山藥75g 延胡索75g 川楝子45g 魚腥草150g 北敗醬150g 蜈蚣1.8g 全蝎75g 土鱉蟲75g 炮姜22.5g 肉桂15g,益氣活血,散結(jié)止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癥瘕,癥見行經(jīng)后錯、經(jīng)量少、有血塊、經(jīng)行小腹疼痛、腹有癥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止痛化癥膠囊,黨參75g 炙黃芪150g 炒白術45g 丹參150g 當歸75g 雞血藤150g 三棱45g 莪術45g 芡實75g 山藥75g 延胡索75g 川楝子45g 魚腥草150g 北敗醬150g 蜈蚣1.8g 全蝎75g 土鱉蟲75g 炮姜22.5g 肉桂15g,益氣活血,散結(jié)止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癥瘕,癥見行經(jīng)后錯、經(jīng)量少、有血塊、經(jīng)行小腹疼痛、腹有癥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止痛紫金丸,丁香50g 血竭50g 當歸50g 熟大黃50g 木香50g 兒茶50g 紅花50g 骨碎補(燙)50g 土鱉蟲25g 乳香(制)25g 沒藥(制)25g 赤芍25g 自然銅(煅)25g 甘草25g,舒筋活血,消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閃腰岔氣,瘀血作痛,筋骨疼痛。

止痢寧片,穿心蓮1111.1g 苦參277.8g 木香277.8g,清熱祛濕,行氣止痛。用于腸炎;痢疾,表現(xiàn)為腹痛瀉泄,下痢膿血,肛門灼熱,里急后重者。

止紅腸辟丸,地黃(炭)96g 當歸96g 黃芩96g 地榆炭84g 梔子84g 白芍72g 槐花64g 阿膠64g 荊芥穗64g 側(cè)柏炭64g 黃連24g 烏梅10g 升麻5g,清熱涼血,養(yǎng)血止血。用于血熱所致的腸風便血、痔瘡下血。

止血復脈合劑,阿膠200g 附片(黑順片)90g 川芎100g 大黃50g,止血祛瘀,滋陰復脈。用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癥見煩躁或神志淡漠、肢冷、汗出、脈弱無力??勺鳛槭а孕菘说妮o助治療藥物。

止血定痛片,三七129g 煅花蕊石129g 海螵蛸86g 甘草86g,散瘀,止血,止痛。用于十二指腸潰瘍疼痛、胃酸過多、出血屬血瘀證者。

正天丸,鉤藤112g 白芍67g 川芎101g 當歸56g 地黃56g 白芷56g 防風56g 羌活56g 桃仁34g 紅花34g 細辛56g 獨活34g 麻黃56g 黑順片56g 雞血藤169g,疏風活血,養(yǎng)血平肝,通絡止痛。用于外感風邪、瘀血阻絡、血虛失養(yǎng)、肝陽上亢引起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神經(jīng)性頭痛、頸椎病型頭痛、經(jīng)前頭痛。

正天膠囊,鉤藤336g 川芎303g 麻黃168g 細辛168g 黑順片168g 白芍201g 羌活168g 獨活102g 防風168g 地黃168g 當歸168g 雞血藤507g 桃仁102g 紅花102g 白芷168g,疏風活血,養(yǎng)血平肝,通絡止痛。用于外感風寒、瘀血阻絡、血虛失養(yǎng)、肝陽上亢引起的多種頭痛,神經(jīng)性頭痛,頸椎病型頭痛,經(jīng)前頭痛。

正心泰片,黃芪360g 葛根270g 丹參270g 槲寄生240g 山楂270g 川芎90g,補氣活血,化瘀通絡。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正心泰膠囊,黃芪360g 葛根270g 丹參270g 槲寄生240g 山楂270g 川芎90g,補氣活血,化瘀通絡。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正心降脂片,羊紅膻370g 決明子260g 陳皮130g 何首烏162g 黃芪364g 丹參260g 葛根163g 槐米130g,益氣活血,祛痰降濁。用于氣虛血瘀,痰濁蘊結(jié)所致的胸痹、心痛、頭痛、眩暈。

正柴胡飲顆粒,柴胡100g 陳皮100g 防風80g 甘草40g 赤芍150g 生姜70g,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疫痛;流感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正氣片,廣藿香油1g 紫蘇葉油0.6g 木香200g 蒼術133g 甘草67g 茯苓200g 陳皮133g 制半夏133g 姜厚樸133g 生姜133g,發(fā)散風寒,化濕和中。用于傷風感冒,頭痛胸悶,吐瀉腹脹。?

正清風痛寧片,鹽酸青藤堿20g,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病,癥見肌肉酸痛,關節(jié)腫脹、疼痛、屈伸不利、僵硬、肢體麻木;類風濕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正金油軟膏,薄荷腦150g 薄荷素油120g 樟腦80g 樟油80g 桉油30g 丁香羅勒油30g,驅(qū)風興奮,局部止痛、止癢。用于中暑頭暈,傷風鼻塞,蚊叮蟲咬。

正骨水,九龍川 木香 海風藤 土鱉蟲 豆豉姜 大皂角 香加皮 莪術 買麻藤 過江龍 香樟 徐長卿 降香 兩面針 碎骨木 羊耳菊 虎杖 五味藤 千斤拔 朱砂根 橫經(jīng)席 穿壁風 鷹不撲 草烏 薄荷腦 樟腦,活血祛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扭傷,骨折脫位以及體育運動前后消除疲勞。

比拜克膠囊,熊膽粉11.1g 酒大黃222.2g 兒茶111.1g 冰片22.2g 胡黃連166.7g 香墨33.4g 玄明粉22.2g,清熱、解毒、通便。用于外感病氣分熱盛,發(fā)熱煩躁,頭痛目赤,牙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

氣滯胃痛片,柴胡321.4g 醋延胡索357.1g 枳殼357.1g 醋香附357.1g 炙甘草178.6g 白芍428.6g,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

氣滯胃痛顆粒,柴胡360g 醋延胡索400g 枳殼400g 醋香附400g 白芍480g 炙甘草200g,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

氣痛丸,木香165g 甘草165g 煅赤石脂662g 枳實(炒)110g 朱砂粉35g,行氣止痛,健胃消滯。用于氣機阻滯,脘腹脹痛。

漢桃葉片,漢桃葉3000g,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用于三叉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風濕關節(jié)痛。

沈陽紅藥膠囊,三七101g 川芎23.7g 白芷23.7g 當歸23.7g 土鱉蟲23.7g 紅花23.7g 延胡索27g,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用于跌打損傷,筋骨腫痛,亦可用于血瘀絡阻的風濕麻木。

沉香化氣丸,沉香25g 木香50g 廣藿香100g 醋香附50g 砂仁50g 陳皮50g 醋莪術100g 六神曲(炒)100g 炒麥芽100g 甘草50g,理氣疏肝,消積和胃。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胸膈痞滿,不思飲食,曖氣泛酸。

治傷膠囊,生關白附 176g 防風 15g 羌活 15g 虎掌南星(姜礬制)29g 白芷 15g,祛風散結(jié),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所致之外傷紅腫,內(nèi)傷脅痛。

治咳川貝枇杷滴丸,枇杷葉 226.7g 桔梗 20g 水半夏 66.7g 川貝母 23.3g 薄荷腦 0.5g,清熱化痰止咳。用于感冒、支氣管炎屬痰熱阻肺證,癥見咳嗽、痰黏或黃。

治咳川貝枇杷露,枇杷葉 68g 桔梗 6g 水半夏 20g 川貝母流浸膏 7ml 薄荷腦 0.15g,清熱化痰止咳。用于感冒、支氣管炎屬痰熱阻肺證,癥見咳嗽、痰黏或黃。

治糜康栓,黃柏 500g 苦參 500g 兒茶 500g 枯礬 400g 冰片 100g,清熱解毒,燥濕收斂。用于濕熱下注所致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質(zhì)稠、有臭味,或有大便干燥;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泌石通膠囊,槲葉干浸膏 225g 滑石粉 225g,清熱利濕,行氣化瘀。用于氣滯血瘀型及濕熱下注型腎結(jié)石或輸尿管結(jié)石,適用于結(jié)石在 1.0cm 以下者。

注射用雙黃連(凍干),連翹 500g 金銀花 250g 黃芩250g,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發(fā)熱、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輕型肺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射用燈盞花素,本品為燈盞花素加入適宜的賦形劑,經(jīng)冷凍干燥制成的無菌制品。,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中風及其后遺癥,冠心病,心絞痛。

瀉痢消膠囊,酒黃連 404g 蒼術(炒)404g 酒白芍 404g 木香 202g 吳茱萸(鹽炙)202g 姜厚樸 303g 檳榔 202g 枳殼(炒)303g 陳皮 202g 澤瀉 202g 茯苓 303g 甘草 202g,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腹痛泄瀉、大便不爽、下痢膿血、肛門灼熱、里急后重、心煩口渴、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shù);急性腸炎、結(jié)腸炎、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瀉肝安神丸,龍膽 9g 黃芩 9g 梔子(姜炙) 9g 珍珠母 60g 牡蠣 15g 龍骨 15g 柏子仁 9g 炒酸棗仁 15g 制遠志 9g 當歸 9g 地黃 9g 麥冬 9g 蒺藜(去刺鹽炙) 9g 茯苓 9g 鹽車前子 9g 鹽澤瀉 9g 甘草 3g,清肝瀉火,重鎮(zhèn)安神。用于肝火亢盛,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多夢,心煩;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瀉青丸,龍膽 50g 酒大黃 50g 防風 50g 羌活 50g 梔子 50g 川芎 75g 當歸 50g 青黛 25g,清肝瀉火。用于肝火上炎所致耳鳴耳聾,口苦頭暈,兩脅疼痛,小便赤澀。

潔白丸,訶子(煨)370g 南寒水石210g 翼首草85g 五靈脂膏178g 土木香26g 石榴子26g 木瓜26g 沉香19g 丁香20g 石灰華13g 紅花6g 肉豆蔻13g 草豆蔻13g 草果仁13g,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濁。用于胸腹脹滿,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嘔逆泄瀉,小便不利。

洋參保肺丸,罌粟殼120g 五味子(醋炙)30g 川貝母60g 陳皮60g 砂仁30g 枳實60g 麻黃30g 苦杏仁60g 石膏30g 甘草60g 玄參60g 西洋參45g,滋陰補肺,止嗽定喘。用于陰虛肺熱,咳嗽痰喘,胸悶氣短,口燥咽干,睡臥不安。

津力達顆粒,人參184.5g 黃精244.5g 麩炒蒼術122.2g 苦參100g 麥冬244.5g 地黃184.5g 制何首烏149g 山茱萸244.5g 茯苓149 佩蘭100g 黃連100g 知母122.2g 炙淫羊藿100g 丹參160g 粉葛244.5g 荔枝核244.5g 地骨皮149g,益氣養(yǎng)陰,健脾運津。用于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癥見:口渴多飲,消谷易饑,尿多,形體漸瘦,倦怠乏力,自汗盜汗,五心煩熱,便秘等。

活力蘇口服液,制何首烏1000g 淫羊藿300g 黃精(制)440g 枸杞子300g 黃芪440g 丹參220g,益氣補血,滋養(yǎng)肝腎。用于年老體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聾,脫發(fā)或頭發(fā)早白屬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

活血壯筋丸,制川烏400g 紅花40g 血竭50g 乳香(去油)20g 沒藥(去油)20g 土鱉蟲40g 地龍40g 全蝎40g 川牛膝80g 桂枝40g 人參40g,祛風活血,強腰壯筋。用于筋骨疼痛,周身麻木,半身不遂,口歪眼斜。

活血止痛散,當歸400g 三七80g 乳香(制)80g 冰片20g 土鱉蟲200g 煅自然銅120g,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活血止痛膠囊,當歸222g 三七44g 醋乳香44g 冰片11g 土鱉蟲111g 煅自然銅67g,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活血止痛膏,干姜28.6g 山柰16.1g 白芷16.1g 甘松14.3g 大黃14.3g 生天南星9g 生半夏14.3g 沒藥3.6g 乳香3.6g 冰片7.2g 薄荷腦7.2g 樟腦7.2g 陳皮16.1g 當歸9g 丁香9g 胡椒9g 香加皮7.2g 細辛7.2g 荊芥7.2g 桂枝7.2g 辛夷5.4g 川芎5.4g 獨活5.4g 牡丹皮3.6g 辣椒3.6g 蒼術3.6g 顛茄流浸膏10.7g 水楊酸甲酯10.7g,活血止痛,舒筋通絡。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關節(jié)酸痛。

活血止痛軟膠囊,當歸222g 三七44g 醋乳香44g 冰片11g 土鱉蟲111g 煅自然銅67g,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活血通脈片,雞血藤91g 桃仁18g 丹參91g 赤芍45g 紅花36g 降香36g 郁金45g 三七91g 川芎27g 陳皮91g 木香36g 石菖蒲45g 枸杞子91g 酒黃精182g 人參45g 麥冬91g 冰片9g,行氣活血,通脈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氣滯血瘀證。

濟生腎氣丸,熟地黃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120g 澤瀉60g 肉桂20g 附子(制)20g 牛膝40g 車前子40g,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用于腎陽不足、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飲咳喘。

消咳喘糖漿,滿山紅200g,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咯痰色白;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咳喘膠囊,滿山紅1000g,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咯痰色白;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栓口服液,黃芪 2000g 當歸 200g 赤芍 200g 地龍 100g 川芎 100g 桃仁100g 紅花 100g,補氣活血通絡。用于中風氣虛血瘀證,癥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氣短乏力、面色?白;缺血性中風見上述證候者。

消栓腸溶膠囊,黃芪 900g 當歸 90g 赤芍 90g 地龍 45g 川芎 45g 桃仁 45g 紅花 45g,補氣,活血,通絡。用于缺血性中風氣虛血瘀證,癥見眩暈,肢麻,癱軟,昏厥,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面色?白,氣短乏力。

消栓通絡片,川芎 287g 丹參 215g 黃芪 431g 澤瀉 144g 三七 144g 槐花 72g 桂枝 144g 郁金 144g 木香 72g 冰片 5.7g 山楂 144g,活血化瘀,溫經(jīng)通絡。用于瘀血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神情呆滯、言語謇澀、手足發(fā)涼、肢體疼痛;缺血性中風及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消栓通絡膠囊,川芎 287g 丹參 215g 黃芪 431g 澤瀉 144g 三七 144g 槐花 72g 桂枝 144g 郁金 144g 木香 72g 冰片 5.7g 山楂 144g,活血化瘀,溫經(jīng)通絡。用于瘀血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神情呆滯、言語謇澀、手足發(fā)涼、肢體疼痛;缺血性中風及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消栓通絡顆粒,川芎120g 丹參 90g 黃芪 180g 澤瀉 60g 三七 60g 槐花 30g 桂枝 60g 郁金 60g 木香 30g 冰片 2.4g 山楂 60g,活血化瘀、溫經(jīng)通絡。用于瘀血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神情呆滯、言語謇澀、手足發(fā)涼、肢體疼痛;缺血性中風及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消栓顆粒,黃芪 5000g 當歸 500g 赤芍 500g 地龍 250g 紅花 250g 川芎 250g 桃仁 250g,補氣活血通絡。用于中風氣虛血瘀證,癥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氣短乏力,面色晄白;缺血性中風見上述證候者。

消渴丸,葛根 265g 地黃 159g 黃芪 53g 天花粉 265g 玉米須 265g 南五味子 53g 山藥 26.5g 格列本脲 0.25g,滋腎養(yǎng)陰,益氣生津。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消渴平片,人參 15g 黃連 15g 天花粉 375g 天冬 38g 黃芪 375g 丹參 112g 枸杞子 90g 沙苑子 112g 葛根 112g 知母 75g 五倍子 38g 五味子 38g,益氣養(yǎng)陰,清熱瀉火。用于陰虛燥熱,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口渴喜飲、多食、多尿、消瘦、氣短、乏力、手足心熱;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消渴靈片,地黃 208g 五味子 16g 麥冬 104g 牡丹皮 16g 黃芪 104g 黃連10g 茯苓 18g 紅參 10g 天花粉 104g 石膏 52g 枸杞子 104g,益氣養(yǎng)陰,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氣短乏力;2型輕型、中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消炎利膽片,穿心蓮 868g 溪黃草 868g 苦木 868g,清熱,祛濕,利膽。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口苦;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炎止咳片,胡頹子葉 167g 桔梗 125g 太子參 167g 百部 83g 罌粟殼 10g 麻黃 21g 黃荊子 104g 南沙參 31g 穿心蓮 104g,消炎,鎮(zhèn)咳,化痰,定喘。用于咳嗽痰多,胸滿氣逆。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炎止痛膏,顛茄流浸膏 200g 樟腦 80g 冰片 100g 薄荷腦 280g 麝香草酚 68g 鹽酸苯海拉明 16g 水楊酸甲酯 60g 桉油 40g,消炎,活血,鎮(zhèn)痛。用于神經(jīng)性疼痛,關節(jié)痛,頭痛等。

消炎退熱顆粒,大青葉 400g 蒲公英 400g 紫花地丁 150g 甘草 50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外感熱病、熱毒壅盛證,癥見發(fā)熱頭痛、口干口渴、咽喉腫痛;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亦用于瘡癤腫痛。

消痔軟膏,熊膽粉 18g 地榆 250g 冰片 25g,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用于炎性、血栓性外痔及I、II期內(nèi)痔屬風熱瘀阻或濕熱壅滯證。

消痛貼膏,本品系藏族驗方。由獨一味、姜黃等藥味加工而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zhì)增生、風濕及類風濕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

消痤丸,升麻 9.47g 柴胡 30.31g 麥冬 34.10g 野菊花 22.73g 黃芩 28.42g 玄參 39.79g 石膏 56.84g 石斛 39.79g 龍膽 39.79g 大青葉 39.79g 金銀花 28.42g 竹茹 18.95g 蒲公英 28.42g 淡竹葉 22.73g 夏枯草 22.73g 紫草 22.73g,清熱利濕,解毒散結(jié)。用于濕熱毒邪聚結(jié)肌膚所致的粉刺,癥見顏面皮膚光亮油膩、黑頭粉刺、膿皰、結(jié)節(jié),伴有口苦、口黏、大便干;痙瘡見上述證候者。

消瘀康片,當歸 125g 蘇木 125g 木香 100g 赤芍 125g 澤蘭 125g 乳香 37.5g 地黃 125g 澤瀉 125g 沒藥 37.5g 川芎 125g 川木通 125g 川牛膝 187.5g 桃仁 125g 續(xù)斷 125g 甘草 62.5g 紅花 125g 香附 100g,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治療顱內(nèi)血腫吸收期。

消瘀康膠囊,當歸 125g 蘇木 125g 木香 100g 赤芍 125g 澤蘭 125g 乳香 37.5g 地黃 125g 澤瀉 125g 沒藥 37.5g 川芎 125g 川木通 125g 川牛膝187.5g 桃仁 125g 續(xù)斷 125g 甘草 62.5g 紅花 125g 香附 100g,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治療顱內(nèi)血腫吸收期。

消癭丸,昆布 300g 海藻 200g 蛤殼 50g 浙貝母 50g 桔梗 100g 夏枯草 50g 陳皮 100g 檳榔 100g,散結(jié)消癭。用于痰火郁結(jié)所致的癭瘤初起;單純型地方性甲狀腺腫見上述證候者。

消癥丸,柴胡 125g 香附 125g 酒大黃 83.4g 青皮 83.4g 川芎 83.4g 莪術 83.4g 土鱉蟲 83.4g 浙貝母 83.4g 當歸 125g 白芍 125g 王不留行 83.4g,舒肝行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用于氣滯血瘀痰凝所致的乳腺增生病。癥見乳房腫塊,乳房脹痛或刺痛,可伴胸脅疼痛,善郁易怒,胸悶,脘痞納呆,月經(jīng)量少色暗,經(jīng)行腹痛,舌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消眩止暈片,火炭母 400g 雞矢藤 100g 姜半夏 50g 白術 50g 天麻 50g 丹參 100g 當歸 25g 白芍 40g 茯苓 50g 木瓜 40g 枳實 25g 砂仁 5g 石菖蒲 50g 白芷 15g,豁痰,化瘀,平肝。用于因肝陽挾痰瘀上擾所致眩暈;腦動脈硬化見上述證候者。

消糜栓,人參莖葉皂苷25g 紫草500g 黃柏500g 苦參500g 枯礬400g 冰片200g 兒茶500g,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祛腐生肌。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質(zhì)稠、腥臭、陰部瘙癢;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消絡痛片,芫花條1500g 綠豆150g,散風祛濕。用于風濕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關節(jié)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絡痛膠囊,芫花條3000g 綠豆300g,散風祛濕。用于風濕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關節(jié)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消腫止痛酊,木香 71g 防風 71g 荊芥 71g 細辛 71g 五加皮 71g 桂枝 71g 牛膝 71g 川芎 71g 徐長卿 71g 白芷 106g 莪術 71g 紅杜仲 106g 大羅傘 152g 小羅傘 106g 兩面針 152g 黃藤 144g 梔子 152g 三棱 106g 沉香 49g 樟腦 83g 薄荷腦 83g,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扭傷,風濕骨痛,無名腫毒及腮腺炎腫痛。用于治療手、足、耳部位的Ⅰ度凍瘡(急性期),癥見局部皮膚腫脹、瘙癢、疼痛。

消銀片,地黃 91g 牡丹皮 46g 赤芍 46g 當歸 46g 苦參 46g 金銀花 46g 玄參 46g 牛蒡子 46g 蟬蛻 23g 白鮮皮 46g 防風 23g 大青葉 46g 紅花 23g,清熱涼血,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熱風燥型白疕和血虛風燥型白疕,癥見皮疹為點滴狀、基底鮮紅色、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較厚的銀白色鱗屑、較干燥、基底淡紅色、瘙癢較甚。

消銀膠囊,地黃 91g 牡丹皮 46g 赤芍 46g 當歸 46g 苦參 46g 金銀花 46g 玄參 46g 牛蒡子 46g 蟬蛻 23g 白鮮皮 46g 防風 23g 大青葉 46g 紅花 23g,清熱涼血,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熱風燥型白疕和血虛風燥型白疕,癥見皮疹為點滴狀、基底鮮紅色、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較厚的銀白色鱗屑、較干燥、基底淡紅色、瘙癢較甚。

消食退熱糖漿,柴胡 100g 黃芩 150g 知母 100g 青蒿 150g 檳榔 100g 厚樸 100g 水牛角濃縮粉 33g 牡丹皮 50g 荊芥穗 50g 大黃 50g,清熱解毒,消食通便。用于小兒外感時邪、內(nèi)兼食滯所致的感冒,癥見高熱不退、脘腹脹滿、大便不暢;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見上述證候者。

潤肺止嗽丸,天冬 15g 地黃 9g 天花粉 15g 瓜蔞子(蜜炙)15g 蜜桑白皮 15g 炒紫蘇子 9g 炒苦杏仁 6g 紫菀 15g 浙貝母 9g 款冬花 15g 桔梗 6g 醋五味子 15g 前胡 6g 醋青皮 15g 陳皮 9g 炙黃芪 9g 炒酸棗仁 9g 黃芩 15g 知母 9g 淡竹葉 9g 炙甘草 6g,潤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聲啞。

添精補腎膏,黨參45g 制遠志45g 淫羊藿45g 炙黃芪45g 茯苓45g 狗脊45g 酒肉蓯蓉45g 熟地黃60g 當歸45g 巴戟天(酒制)45g 鹽杜仲45g 枸杞子45g 鎖陽(酒蒸)45g 川牛膝45g 龜甲膠45g 鹿角膠30g,溫腎助陽,補益精血。用于腎陽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精神萎靡、畏寒怕冷、陽痿遺精。

清咽丸,桔梗100g 北寒水石100g 薄荷100g 訶子肉100g 甘草100g 烏梅肉100g 青黛20g 硼砂(煅)20g 冰片20g,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干燥、咽下不利。

清咽利膈丸,射干100g 連翹100g 梔子100g 黃芩100g 熟大黃25g 炒牛蒡子100g 薄荷100g 天花粉100g 玄參100g 荊芥穗100g 防風100g 桔梗200g 甘草150g,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外感風邪、臟腑積熱所致的咽部紅腫、咽痛、面紅腮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口苦舌干、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

清咽潤喉丸,射干30g 山豆根30g 桔梗30g 炒僵蠶15g 梔子(姜炙)15g 牡丹皮30g 青果30g 金果欖15g 麥冬45g 玄參45g 知母30g 地黃45g 白芍60g 浙貝母30g 甘草60g 冰片6g 水牛角濃縮粉3g,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風熱外襲、肺胃熱盛所致的胸膈不利、口渴心煩、咳嗽痰多、咽部紅腫、咽痛、失音聲啞。

清喉利咽顆粒,黃芩36g 西青果90g 桔梗54g 竹茹36g 胖大海36g 橘紅36g 枳殼36g 桑葉36g 醋香附36g 紫蘇子9g 紫蘇梗9g 沉香5.4g 薄荷腦0.054g,清熱利咽,寬胸潤喉。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發(fā)干、聲音嘶??;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常用有保護聲帶作用。

清喉咽合劑,地黃180g 麥冬160g 玄參260g 連翹315g 黃芩315g,養(yǎng)陰清肺,利咽解毒。用于陰虛燥熱、火毒內(nèi)蘊所致的咽部腫痛、咽干少津、咽部白腐有苔膜、喉核腫大;局限性的咽白喉、輕度中毒型白喉、急性扁桃體炎、咽峽炎見上述證候者。

清寧丸,大黃600g 綠豆25g 車前草25g 炒白術25g 黑豆25g 半夏(制)25g 醋香附25g 桑葉25g 桃枝5g 牛乳50g 姜厚樸25g 麥芽25g 陳皮25g 側(cè)柏葉25g,清熱瀉火,消腫通便。用于火毒內(nèi)蘊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暈耳鳴、目赤牙痛、腹中脹滿、大便秘結(jié)。

清宣止咳顆粒,桑葉180g 薄荷90g 炒苦杏仁90g 桔梗120g 白芍120g 枳殼90g 陳皮120g 紫菀120g 甘草90g,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咳嗽,癥見咳嗽,咯痰,發(fā)熱或鼻塞,流涕,微惡風寒,咽紅或痛,苔薄黃。

清開靈口服液,膽酸3.25g 珍珠母50.0g 豬去氧膽酸3.75g 梔子25.0g 水牛角25.0g 板藍根200.0g 黃芩苷5.0g 金銀花60.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泡騰片,膽酸6.5g 珍珠母100g 豬去氧膽酸7.5g 梔子50g 水牛角50g 板藍根400g 黃芩苷10g 金銀花12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注射液,膽酸3.25g 珍珠母(粉)50.0g 豬去氧膽酸3.75g 梔子25.0g 水牛角(粉)25.0g 板藍根200.0g 黃芩苷5.0g 金銀花60.0g,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用于熱病,神昏,中風偏癱,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片,膽酸13g 珍珠母200g 豬去氧膽酸15g 梔子100g 水牛角100g 板藍根800g 黃芩苷20g 金銀花24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膠囊,膽酸6.5g 珍珠母100g 豬去氧膽酸7.5g 梔子50g 水牛角50g 板藍根400g 黃芩苷10g 金銀花12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軟膠囊,膽酸13g 珍珠母200g 豬去氧膽酸15g 梔子100g 水牛角100g 板藍根800g 黃芩苷20g 金銀花24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顆粒,膽酸13g 珍珠母200g 豬去氧膽酸15g 梔子100g 水牛角100g 板藍根800g 黃芩苷20g 金銀花240g,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癥屬上述證候者。

清暑益氣丸,人參36g 黃芪(蜜炙)150g 炒白術360g 蒼術(米泔炙)144g 麥冬72g 澤瀉60g 醋五味子36g 當歸48g 黃柏60g 葛根348g 醋青皮72g 陳皮72g 六神曲(麩炒)84g 升麻60g 甘草120g,祛暑利濕,補氣生津。用于中暑受熱,氣津兩傷,癥見頭暈身熱、四肢倦怠、自汗心煩、咽干口渴。

清氣化痰丸,酒黃芩100g 瓜蔞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膽南星150g 陳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實100g 茯苓100g,清肺化痰。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黃稠黏、胸腹?jié)M悶。

清瀉丸,大黃826g 黃芩165g 枳實83g 甘草17g 朱砂粉14g,清熱,通便,消滯。用于實熱積滯所致的大便秘結(jié)。

清淋顆粒,瞿麥111g 萹蓄111g 木通111g 鹽車前子111g 滑石111g 梔子111g 大黃111g 炙甘草111g,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用于膀胱濕熱所致的淋癥、癃閉,癥見尿頻澀痛、淋瀝不暢、小腹脹滿、口干咽燥。

清火梔麥丸,穿心蓮2000g 梔子250g 麥冬250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發(fā)熱、牙痛、目赤。

清火梔麥片,穿心蓮800g 梔子100g 麥冬100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發(fā)熱、牙痛、目赤。

清火梔麥膠囊,穿心蓮800g 梔子100g 麥冬100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發(fā)熱、牙痛、目赤。

清熱涼血丸,黃芩500g 地黃500g,滋陰,清熱,涼血。用于孕婦上焦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耳鳴,牙痛,子煩。

清熱靈顆粒,黃芩250g 連翹250g 大青葉250g 甘草50g,清熱解毒。用于感冒熱邪壅肺證,癥見發(fā)熱、咽喉腫痛。

清熱解毒口服液,石膏670g 金銀花134g 玄參107g 地黃80g 連翹67g 梔子67g 甜地丁67g 黃芩67g 龍膽67g 板藍根67g 知母54g 麥冬54g,清熱解毒。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發(fā)熱面赤、煩躁口渴、咽喉腫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清熱解毒片,生石膏670g 金銀花134g 玄參107g 地黃80g 連翹67g 梔子67g 甜地丁67g 黃芩67g 龍膽67g 板藍根67g 知母54g 麥冬54g,清熱解毒。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發(fā)熱面赤、煩躁口渴、咽喉腫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清熱銀花糖漿,山銀花100g 菊花100g 白茅根100g 通草20g 大棗50g 甘草20g 綠茶葉8g,清熱解毒,通利小便。用于外感暑濕所致的頭痛如裹、目赤口渴、小便不利。

清熱鎮(zhèn)咳糖漿,葶藶子26g 矮地茶26g 魚腥草44g 荊芥35g 知母26g 前胡35g 板栗殼44g 浮海石44g,清熱、鎮(zhèn)咳、祛痰。用于痰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黃;感冒、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清瘟解毒丸,大青葉100g 連翹75g 玄參100g 天花粉100g 桔梗75g 炒牛蒡子100g 羌活75g 防風50g 葛根100g 柴胡50g 黃芩100g 白芷50g 川芎50g 赤芍50g 甘草25g 淡竹葉100g,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時疫,憎寒壯熱,頭痛無汗,口渴咽干,痄腮,大頭瘟。

清眩丸,川芎200g 白芷200g 薄荷100g 荊芥穗100g 石膏100g,散風清熱。用于風熱頭暈目眩,偏正頭痛,鼻塞牙痛。

清眩治癱丸,天麻24g 酒蘄蛇24g 僵蠶24g 全蝎12g 地龍24g 鐵絲威靈仙28g 制白附子24g 決明子36g 牛膝36g 沒藥(醋炙)24g 血竭24g 丹參36g 川芎36g 赤芍24g 玄參24g 桑寄生36g 葛根28g 醋香附36g 骨碎補28g 槐米28g 郁金24g 沉香12g 枳殼(炒)72g 安息香10g 人參(去蘆)12g 炒白術36g 麥冬24g 茯苓36g 黃連24g 黃芩24g 地黃24g 澤瀉36g 法半夏20g 黃芪72g 山楂36g 水牛角濃縮粉12g 人工牛黃10g 珍珠10g 冰片3g,平肝息風,化痰通絡。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所致的頭目眩暈、項強頭脹、胸中悶熱、驚恐虛煩、痰涎壅盛、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清眩片,川芎400g 白芷400g 薄荷200g 荊芥穗200g 石膏200g,散風解熱。用于風熱頭暈目眩,偏正頭痛,鼻塞牙痛。

清肝利膽口服液,茵陳428g 山銀花286g 梔子71.5g 厚樸71.5g 防己143g,利肝膽濕熱。用于濕熱蘊結(jié)肝膽所致的納呆、脅痛、疲倦、乏力、尿黃、苔膩、脈弦。

清肝利膽膠囊,茵陳2140g 山銀花1430g 梔子357.5g 厚樸357.5g 防己715g,清利肝膽濕熱。用于濕熱蘊結(jié)肝膽所致的納呆、脅痛、疲倦、乏力、尿黃、苔膩、脈弦。

清肺化痰丸,酒黃芩60g 苦杏仁60g 瓜蔞子60g 川貝母30g 膽南星(砂炒)30g 法半夏(砂炒)60g 陳皮60g 茯苓60g 麩炒枳殼60g 蜜麻黃30g 桔梗60g 白蘇子30g 炒萊菔子30g 蜜款冬花30g 甘草30g,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熱咳嗽,痰多作喘,痰涎壅盛,肺氣不暢。

清肺抑火丸,黃芩140g 梔子80g 知母60g 浙貝母90g 黃柏40g 苦參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黃120g,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清肺消炎丸,麻黃250g 石膏750g 地龍750g 牛蒡子250g 葶藶子250g 人工牛黃100g 炒苦杏仁60g 羚羊角30g,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熱阻肺,咳嗽氣喘,胸脅脹痛,吐痰黃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及肺部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清胃保安丸,麩炒白術90g 六神曲(麩炒)90g 陳皮90g 茯苓90g 砂仁90g 醋青皮90g 姜厚樸90g 炒麥芽90g 甘草90g 檳榔90g 麩炒枳殼90g 枳實90g 白酒曲180g 炒山楂360g,消食化滯,和胃止嘔。用于食滯胃腸所致積滯,癥見小兒停食、停乳、脘腹脹滿、嘔吐、心煩、口渴。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黃連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 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 赤芍80g,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清胃黃連丸(水丸),黃連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 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 赤芍80g,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清胃黃連片,黃連62g 石膏62g 桔梗62g 甘草31g 知母62g 玄參62g 地黃62g 牡丹皮62g 天花粉62g 連翹62g 梔子156g 黃柏156g 黃芩156g 赤芍62g,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清腦降壓片,黃芩100g 夏枯草60g 槐米60g 煅磁石60g 牛膝60g 當歸100g 地黃40g 丹參40g 水蛭20g 鉤藤60g 決明子100g 地龍20g 珍珠母40g,平肝潛陽。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癥見頭暈、頭痛、項強、血壓偏高。

清腦降壓膠囊,黃芩132g 夏枯草79g 槐米79g 煅磁石79g 牛膝79g 當歸132g 地黃53g 丹參53g 水蛭26g 鉤藤79g 決明子132g 地龍26g 珍珠母53g,平肝潛陽。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癥見頭暈、頭痛、項強、血壓偏高。

清腦降壓顆粒,黃芩200g 夏枯草120g 槐米120g 煅磁石120g 牛膝120g 當歸200g 地黃80g 丹參80g 水蛭40g 鉤藤120g 決明子200g 地龍40g 珍珠母80g,平肝潛陽。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癥見頭暈、頭痛、項強、血壓偏高。

清膈丸,金銀花60g 連翹60g 玄參60g 射干60g 山豆根60g 黃連30g 熟大黃30g 龍膽60g 石膏30g 玄明粉60g 桔梗60g 麥冬60g 薄荷30g 地黃45g 硼砂30g 甘草15g 人工牛黃2.4g 冰片6g 水牛角濃縮粉6g,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內(nèi)蘊毒熱引起的口渴咽干,咽喉腫痛、水漿難下、聲啞失音、面赤腮腫、大便燥結(jié)。

清降片,蠶沙21g 大黃21g 青黛10g 玄參21g 皂角子21g 赤芍21g 板藍根21g 麥冬21g 連翹21g 牡丹皮14g 地黃21g 甘草7g 白茅根21g 金銀花21g 薄荷腦0.052g 川貝母3g,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蘊熱所致咽喉腫痛,發(fā)熱煩躁,大便秘結(jié);小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見以上證候者。

清音丸,訶子肉300g 川貝母600g 百藥煎600g 烏梅肉300g 葛根600g 茯苓300g 甘草600g 天花粉300g,清熱利咽,生津潤燥。用于肺熱津虧,咽喉不利,口舌干燥,聲啞失音。

溫胃舒膠囊,黨參183g 附片(黑順片)150g 炙黃芪183g 肉桂90g 山藥183g 肉蓯蓉(酒蒸)183g 白術(清炒)183g 南山楂(炒)225g 烏梅225g 砂仁60g 陳皮150g 補骨脂183g,溫中養(yǎng)胃,行氣止痛。用于中焦虛寒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脘冷痛、腹脹噯氣、納差食少、畏寒無力;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渴樂寧膠囊,黃芪312.5g 黃精(酒炙)312.5g 地黃312.5g 太子參312.5g 天花粉312.5g,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口渴多飲、五心煩熱、乏力多汗、心慌氣短;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濕毒清片,地黃650g 當歸500g 丹參300g 蟬蛻200g 苦參500g 白鮮皮500g 甘草200g 黃芩125g 土茯苓125g,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癥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濕毒清膠囊,地黃650g 當歸500g 丹參300g 蟬蛻200g 苦參500g 白鮮皮500g 甘草200g 黃芩125g 土茯苓125g,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風瘙癢,癥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

濕熱痹片,蒼術43.9g 忍冬藤87.8g 地龍43.9g 連翹65.8g 黃柏43.9g 薏苡仁87.8g 防風43.9g 威靈仙52.6g 防己65.8g 川牛膝65.8g 粉萆薢65.8g 桑枝87.8g,祛風除濕,清熱消腫,通絡定痛。用于濕熱痹阻證,其癥狀為肌肉或關節(jié)紅腫熱痛,有沉重感,步履艱難,發(fā)熱,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

潰瘍散膠囊,甘草313g 白及47g 延胡索94g 澤瀉31g 海螵蛸47g 薏苡仁47g 黃芩94g 天仙子1.25g,理氣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脾胃濕熱,胃脘脹痛,胃酸過多;潰瘍病,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滋心陰口服液,麥冬500g 赤芍400g 北沙參200g 三七100g,滋養(yǎng)心陰,活血止痛。用于陰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胸痛、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夜眠不安、舌紅少苔;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滋心陰膠囊,麥冬2500g 赤芍2000g 北沙參1000g 三七500g,滋養(yǎng)心陰,活血止痛。用于陰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胸痛、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夜眠不安、舌紅少苔;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滋心陰顆粒,麥冬833.3g 赤芍666.7g 北沙參333.3g 三七166.7g,滋養(yǎng)心陰,活血止痛。用于陰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胸痛、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夜眠不安、舌紅少苔;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滋腎健腦顆粒,龜甲60g 鹿角240g 楮實子75g 枸杞子45g 人參22.5g 茯苓20g,補氣養(yǎng)血,填精益髓。用于健忘癥,精神衰弱,腰膝酸軟,神疲乏力。

滋補生發(fā)片,當歸60g 地黃45g 川芎30g 桑椹45g 黃芪60g 黑芝麻90g 桑葉30g 制何首烏90g 菟絲子45g 枸杞子45g 側(cè)柏葉45g 熟地黃75g 女貞子60g 墨旱蓮60g 雞血藤45g,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榮,活絡生發(fā)。用于脫發(fā)癥。

滑膜炎片,夏枯草800g 女貞子400g 枸骨葉400g 黃芪532g 防己532g 薏苡仁800g 土茯苓532g 絲瓜絡400g 澤蘭240g 丹參400g 當歸268g 川牛膝268g 豨薟草400g,清熱祛濕,活血通絡。用于濕熱閉阻、瘀血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jié)腫脹疼痛、痛有定處、屈伸不利;急、慢性滑膜炎及膝關節(jié)術后見上述證候者。

滑膜炎膠囊,夏枯草800g 女貞子400g 枸骨葉400g 黃芪532g 防己532g 薏苡仁800g 土茯苓532g 絲瓜絡400g 澤蘭240g 丹參400g 當歸268g 川牛膝268g 豨薟草400g,清熱祛濕,活血通絡。用于濕熱閉阻、瘀血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jié)腫脹疼痛、痛有定處、屈伸不利;急、慢性滑膜炎及膝關節(jié)術后見上述證候者。

滑膜炎顆粒,夏枯草200g 女貞子100g 枸骨葉100g 黃芪133g 防己133g 薏苡仁200g 土茯苓60g 絲瓜絡100g 澤蘭60g 丹參100g 當歸67g 川牛膝67g 豨薟草100g,清熱祛濕,活血通絡。用于濕熱閉阻、瘀血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jié)腫脹疼痛、痛有定處、屈伸不利;急、慢性滑膜炎及膝關節(jié)術后見上述證候者。

滿山紅油膠丸,滿山紅油50g,止咳祛痰。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咳嗽、咳痰色白;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澳泰樂顆粒,返魂草1000g 郁金50g 黃精50g 白芍15g 麥芽100g,舒肝理氣、清熱解毒。用于肝郁毒蘊所致的脅肋脹痛、口苦納呆、乏力;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燈臺葉顆粒,燈臺葉700g,清熱化痰止咳。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咯痰;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見上述證候者。

燈盞生脈膠囊,燈盞細辛3000g 人參600g 五味子600g 麥冬1100g,益氣養(yǎng)陰,活血健腦。用于氣陰兩虛、瘀阻腦絡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風后遺癥,癥見癡呆、健忘、手足麻木癥;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

燈盞細辛注射液,燈盞細辛800g,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用于瘀血阻滯,中風偏癱,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言語謇澀及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風、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燈盞細辛顆粒,燈盞細辛640g,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用于腦絡瘀阻,中風偏癱,心脈痹阻,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風、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燈盞花素片,燈盞花素20g,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用于腦絡瘀阻,中風偏癱,心脈痹阻,胸痹心痛;中風后遺癥及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靈丹草顆粒,臭靈丹草1667g,清熱疏風,解毒利咽,止咳祛痰。用于風熱邪毒,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靈寶護心丹,人工麝香4g 蟾酥42g 人工牛黃150g 冰片48g 紅參240g 三七240g 琥珀120g 丹參400g 蘇合香100ml,強心益氣,通陽復脈,芳香開竅,活血鎮(zhèn)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氣短、心前區(qū)疼痛、脈結(jié)代;心動過緩型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及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靈澤片,烏靈菌粉250g 莪術1000g 浙貝母667g 澤瀉500g,益腎活血,散結(jié)利水。用于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腎虛血瘀濕阻證岀現(xiàn)的尿頻,排尿困難,尿線變細,淋漓不盡,腰膝酸軟。

靈蓮花顆粒,烏靈菌粉250g 梔子375g 女貞子625g 墨旱蓮625g 百合375g 玫瑰花188g 益母草625g 遠志188g,養(yǎng)陰安神,交通心腎。用于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屬心腎不交者,癥見烘熱汗出,失眠,心煩不寧,心悸,多夢易驚,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大便干燥,舌紅苔薄,脈細弦。

炎寧糖漿,鹿茸草 1562.5g 白花蛇舌草 781.25g 鴨跖草 781.25g,清熱解毒,消炎止痢。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菌痢,腸炎。

燒傷靈酊,虎杖 200g 黃柏 50g 冰片 10g,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收斂止痛。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I、II度燒傷。

燙傷油,馬尾連 93g 紫草 62.4g 黃芩 93g 冰片 5g 地榆 62.4g 大黃 62.4g,清熱解毒,涼血祛腐止痛。用于I、II度燒燙傷和酸堿灼傷。

熱淋清顆粒,頭花蓼1250g,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用于下焦?jié)駸崴碌臒崃?,癥見尿頻、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見上述證候者。

熱炎寧合劑,蒲公英372g 虎杖372g 北敗醬372g 半枝蓮186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內(nèi)郁化火所致的風熱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黃、尿黃便結(jié);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單純性肺炎見上述證候者。

熱炎寧片,蒲公英600g 虎杖600g 北敗醬600g 半枝蓮300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內(nèi)郁化火所致的風熱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黃、尿黃便結(jié);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單純性肺炎見上述證候者。

熱炎寧顆粒,蒲公英232.14g 虎杖232.14g 北敗醬232.14g 半枝蓮116.07g,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內(nèi)郁化火所致的風熱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黃、尿黃便結(jié);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單純性肺炎見上述證候者。

熊膽救心丸,熊膽粉0.2g 蟾酥1.67g 冰片2g 人工麝香0.2g 人參6.7g 珍珠3.4g 人工牛黃0.5g 豬膽粉1.5g 水牛角濃縮粉1.67g,強心益氣,芳香開竅。用于心氣不足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心痛、氣短、心悸。

熊膽痔靈栓,熊膽粉1.05g 冰片40g 煅爐甘石202g 珍珠母202g 膽糖膏202g 蛋黃油202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止血。用于痔瘡腫痛出血,痔漏,腸風下血,肛竇炎及內(nèi)痔手術出血。

熊膽痔靈膏,熊膽粉1.05g 冰片40g 煅爐甘石202g 珍珠母202g 膽糖膏202g 蛋黃油202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止癢,止血。用于痔瘡腫痛出血,痔漏,腸風下血,肛竇炎及內(nèi)痔手術出血。

熊膽膠囊,熊膽粉50g,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

片仔癀,本品為牛黃、麝香、三七、蛇膽等藥味經(jīng)加工制成的錠劑。,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癥。

片仔癀膠囊,片仔癀300g,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癥。

牙痛一粒丸,蟾酥240g 朱砂50g 雄黃60g 甘草240g,解毒消腫,殺蟲止痛。用于火毒內(nèi)盛所致的牙齦腫痛、齲齒疼痛。

牛黃上清丸,人工牛黃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荊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梔子50g 黃連16g 黃柏10g 黃芩50g 大黃80g 連翹50g 赤芍16g 當歸50g 地黃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牛黃上清片,人工牛黃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荊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梔子50g 黃連16g 黃柏10g 黃芩50g 大黃80g 連翹50g 赤芍16g 當歸50g 地黃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牛黃上清膠囊,人工牛黃2.9g 薄荷44.1g 菊花58.8g 荊芥穗23.5g 白芷23.5g 川芎23.5g 梔子73.5g 黃連23.5g 黃柏14.7g 黃芩73.5g 大黃117.7g 連翹73.5g 赤芍23.5g 當歸73.5g 地黃94.1g 桔梗23.5g 甘草14.7g 石膏117.7g 冰片14.7g,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牛黃上清軟膠囊,人工牛黃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荊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梔子50g 黃連16g 黃柏10g 黃芩50g 大黃80g 連翹50g 赤芍16g 當歸50g 地黃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牛黃凈腦片,人工牛黃0.21g 金銀花21g 連翹30g 黃芩52g 黃連5g 石膏51g 蒲公英73g 珍珠2.1g 朱砂2.1g 煅石決明11g 煅磁石21g 赭石51g 豬膽膏2.1g 冰片5.3g 雄黃56g 麥冬52g 天花粉52g 葛根30g 地黃37g 板藍根50g 玄參52g 梔子30g 大黃37g 郁金41g 甘草51g,清熱解毒,鎮(zhèn)驚安神。用于熱盛所致的神昏狂躁,頭目眩暈,咽喉腫痛等癥。亦用于小兒內(nèi)熱,驚風抽搐等。

牛黃化毒片,制天南星81g 連翹162g 金銀花162g 白芷81g 甘草54g 乳香27g 沒藥27g 人工牛黃5.4g,解毒消腫,散結(jié)止痛。用于瘡瘍、乳癰紅腫疼痛。

牛黃千金散,全蝎120g 僵蠶(制)120g 牛黃24g 朱砂160g 冰片20g 黃連160g 膽南星80g 天麻160g 甘草80g,清熱解毒,鎮(zhèn)痙定驚。用于小兒驚風高熱,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譫語。

牛黃抱龍丸,牛黃8g 膽南星200g 天竺黃70g 茯苓100g 琥珀50g 人工麝香4g 全蝎30g 炒僵蠶60g 雄黃50g 朱砂30g,清熱鎮(zhèn)驚,祛風化痰。用于小兒風痰壅盛所致的驚風,癥見高熱神昏、驚風抽搐。

牛黃消炎片,人工牛黃4.8g 珍珠母9.6g 蟾酥2.9g 青黛3.8g 天花粉9.6g 大黃9.6g 雄黃9.6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蘊結(jié)所致的咽喉腫痛、疔、癰、瘡癤。

牛黃清宮丸,人工牛黃1.7g 麥冬170g 黃芩170g 蓮子心170g 天花粉170g 甘草170g 大黃170g 梔子170g 地黃100g 連翹100g 郁金100g 玄參70g 雄黃185g 水牛角濃縮粉340g 朱砂135g 冰片35g 金銀花335g 人工麝香1.7g,清熱解毒,鎮(zhèn)驚安神,止渴除煩。用于熱入心包、熱盛動風證,癥見身熱煩躁、昏迷、舌赤唇干、譫語狂躁、頭痛眩暈、驚悸不安及小兒急熱驚風。

牛黃清心丸(局方),牛黃25.7g 當歸45g 川芎39g 甘草150g 山藥210g 黃芩45g 炒苦杏仁37.5g 大豆黃卷57g 大棗90g 炒白術75g 茯苓48g 桔梗39g 防風45g 柴胡39g 阿膠51g 干姜25g 白芍75g 人參75g 六神曲(炒)75g 肉桂54g 麥冬44g 白蘞22.5g 蒲黃(炒)7.5g 麝香或人工麝香6.4g 冰片16.1g 水牛角濃縮粉28.5g 羚羊角28.4g 朱砂69.7g 雄黃24g,清心化痰,鎮(zhèn)驚祛風。用于風痰阻竅所致的頭暈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亂、言語不清及驚風抽搐、癲癇。

牛黃清感膠囊,黃芩166.7g 金銀花166.7g 連翹333.3g 人工牛黃50g 珍珠母166.7g,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內(nèi)郁化火所致的感冒發(fā)熱,咳嗽,咽痛。

牛黃至寶丸,連翹120g 梔子120g 大黃60g 芒硝60g 石膏60g 青蒿60g 陳皮60g 木香45g 廣藿香75g 人工牛黃5g 冰片10g 雄黃15g,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于胃腸積熱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口燥咽干、大便燥結(jié)。

牛黃蛇膽川貝液,人工牛黃1.6g 川貝母48.4g 蛇膽汁8.1g 薄荷腦0.04g,清熱、化痰、止咳。用于熱痰、燥痰咳嗽,癥見咳嗽、痰黃或干咳、咯痰不爽。

牛黃解毒丸,人工牛黃5g 雄黃50g 石膏200g 大黃200g 黃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牛黃解毒片,人工牛黃5g 雄黃50g 石膏200g 大黃200g 黃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牛黃解毒膠囊,人工牛黃5g 雄黃50g 石膏200g 大黃200g 黃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牛黃解毒軟膠囊,人工牛黃2.5g 雄黃25g 石膏100g 大黃100g 黃芩75g 桔梗50g 冰片12.5g 甘草25g,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牛黃鎮(zhèn)驚丸,牛黃80g 全蝎300g 炒僵蠶100g 珍珠100g 人工麝香40g 朱砂100g 雄黃100g 天麻200g 鉤藤100g 防風200g 琥珀60g 膽南星100g 制白附子100g 半夏(制)100g 天竺黃100g 冰片40g 薄荷100g 甘草400g,鎮(zhèn)驚安神,祛風豁痰。用于小兒驚風,高熱抽搐,牙關緊閉,煩躁不安。

牛黃降壓丸,羚羊角 珍珠 水牛角濃縮粉 人工牛黃 冰片 白芍 黨參 黃芪 決明子 川芎 黃芩提取物 甘松 薄荷 郁金,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

牛黃降壓片,羚羊角 珍珠 水牛角濃縮粉 人工牛黃 冰片 白芍 黨參 黃芪 決明子 川芎 黃芩提取物 甘松 薄荷 郁金,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

牛黃降壓膠囊,羚羊角 珍珠 水牛角濃縮粉 人工牛黃 冰片 白芍 黨參 黃芪 決明子 川芎 黃芩提取物 甘松 薄荷 郁金,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


3/5藥典中成藥成分,功效(csv格式)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克东县| 张掖市| 陆良县| 扶风县| 汤原县| 开江县| 称多县| 扶沟县| 铜川市| 沧州市| 青田县| 翁源县| 宜宾县| 太白县| 鞍山市| 青浦区| 顺昌县| 宁乡县| 廉江市| 会同县| 邵阳县| 西平县| 旺苍县| 普定县| 黔东| 新和县| 苗栗县| 故城县| 象山县| 长海县| 九台市| 西和县| 新邵县| 郯城县| 山阴县| 阿巴嘎旗| 玛多县| 日照市| 买车| 贵州省|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