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已經成為無干貨、空洞、說教的代名詞?我們來為雞湯正名吧。
你好我是熊貓不著急,
最近看到很多對于心靈雞湯的批判,以至于雞湯已經成了一個貶義詞,成了沒有干貨,空洞、廢話的代表,所以我們今天來為雞湯正名。
雞湯這個領域,確實比較混雜,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拿一套自己現實生活中都不曾奏效的理論,來說教一番,只要有人相信,就可以成為導師,尤其是前些年的各種成功學,讓人們更加焦慮、痛苦,脫離現實。
但個別生病枯萎的花不能代表整個花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遭遇挑戰(zhàn),都會做兩個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我們搜集信息,來確認哪個選擇是更加合適的。
另一方面,我們讓自己,成為無論哪種選擇都可以接受的人。
第一個方法我們稱為干貨,而第二個方法我們稱為雞湯。第一個方法可以直接根本的解決問題。
第二個方法不能根本解決實際問題,只能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額外的情緒并發(fā)癥。所以看起來,雞湯看起來很像自我欺騙,阿Q精神。
但實際問題一直會有,解決一個還會來一個,而且它們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無法解決。
但第二個問題,思想與情緒的問題,它們大都相似,如果能解決一個,其它的就都一勞永逸。
而最關鍵的是,現實的實際問題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最后的終極結果一定是“最壞”的結局:
死亡,我終將失去所有。
這讓第一個問題,那些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更廣闊的角度上來看也是一種自我欺騙。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第二個問題,以我們稱之為雞湯的方法,去在死亡這個終極結果到來前,提前的找到它、認識它、并和它成為朋友。我們才能專注的處理現實問題,而不迷失于現實問題。
干貨與雞湯是世界顯化與未顯化的兩個維度,一個是關于“有”的問題,一個是關于“無”的問題。
只有干貨,會噎。只有雞湯,會餓。
我們需要像道德經中說的:“常有欲以觀其皎,常無欲以觀其妙?!?br/>世間萬物都是無中生有的,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切實、短暫、可見的直接效果,而否定另外一個看待世界的維度。
在我來到這個世界前,這個世界是沒有一個我的,那是世界的常態(tài),那時我們也并不痛苦。
但當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卻經常因為這個世界的這個的常態(tài),一個未來會沒有我的世界而感到擔憂、痛苦。
這是不是“自我”與“生命”這些基本概念本身出了問題呢?
而我們連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生命的意義都不清楚?,F實中具體的問題,真的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嚴肅、重要嗎?
請像希臘神廟上說的,
去認識你自己。
熊貓很萌,不著急,
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