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資治通鑒:努力提高自己防微杜漸的能力,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威脅
《資治通鑒》第三卷 周紀三
【原文】
趙主父封其長子章于代,號曰安陽君。安陽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禮相之。
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陰謀。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而禍之所集也。子奚不稱疾毋出而傳政于公子成,毋為禍梯,不亦可乎!”
【譯文】
趙主父把長子趙章封到代,號稱安陽君。安陽君平素為人驕橫,內心對弟弟立為王十分不服。趙主父派田不禮做他的國相。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趙章身強力壯而懷有野心,黨羽眾多而貪欲極大,田不禮又殘忍好殺,十分狂妄,兩人互相勾結,必定會圖謀不軌。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輕舉妄動,他只看到想獲取的利益,看不到帶來的危害。一場災難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職,權勢很大,你將成為動亂的由頭,災禍也將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稱病不出,把朝政交給公子趙成去處理,免得被禍事牽連。這樣不好嗎!”
【材料解析】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將王位禪讓給小兒子趙何。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注于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斗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
趙何當時只有14歲,并無理政的能力,所以與其說是趙王,不如說是易于控制的傀儡。被廢的太子趙章,趙武靈王感覺有愧于他,于是將代國封給大兒子,號稱安陽君。
上述材料中,先入為主講趙武靈王給予趙章一定的資源,同時記錄趙章為人不怎么樣,此時的李兌勸說肥義趕緊下野別摻和,免得第一個被趙章拿開祭刀。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只有當事情發(fā)生了才知道怎么回事,而真正聰明的人,事情還未發(fā)生就能從生活的蛛絲馬跡中判斷,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以及什么人做什么事情,這就是賢者和一般人的區(qū)別。我們來分析一下,李兌是如何看出趙章這個人對肥義有潛在的威脅呢?
其一、無緣無故太子之位被廢,一定會心生不滿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理所當然成為太子。后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后,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惠文王。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于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趙王何雖然年幼,但卻聰明機巧,深有其母之智,趙武靈王也很愛他。
趙章沒有任何過錯,卻被趙武靈王廢掉太子之位,立了比他小很多的趙何為太子。就算是普通人,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無緣無故奪走了,心里都會不舒服,更何況太子之位,趙章會咽得下這口氣?
人之常情,趙章內心一定有怨氣,只是迫于趙武靈王健在,不便于表現出來,但是時間長了,總會找時間爆發(fā)出來。
其二、擁有一定政治資源和實力,具備武力奪權的條件
趙章原本是太子,身邊肯定聚集一批人才,比如田不禮等資深黨羽,同時趙武林王又給了他一定的資源支持。此外趙何年幼,趙武靈王讀其又有愧疚之心,因此只要有機會就具備搏一搏的可能。
還有太子之位被廢,原先跟隨趙章的人,他們的利益受損,這些人絕對不會輕易看自己的主公趙章消沉下去,大家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必定會慫恿甚至逼迫趙章拿起槍桿,發(fā)動政變奪權王位。
其三、趙章和田不禮等人,性格驕狂,野心勃勃,為達目的敢于冒險
李兌常年混跡于趙氏朝堂,跟身邊的人接觸多了,自然知道誰誰什么樣的性格,做事什么風格。對趙章什么性格,更是了如指掌,知道趙章為人狡詐,又野心勃勃,做事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顧及后果,同時代相田不禮又是一個殘忍好曬,做事很狂的小人。一主一仆性格都如此,湊合在一起,加上行事風格如出一轍,他們后面不搞點事情是不可能的。
綜上所述,這三點湊在一起,趙章有膽量,做事不顧及后果,又有能力資源造反叛亂。俗話說,身懷利器,殺心四起。更何況趙章并沒有什么過錯,就無緣無故趙武靈王廢掉太子之位,給誰都會心生不滿。肥義作為趙何的輔助大臣,一切政務由其幫忙打理,趙章想發(fā)動政變,肥義首當其沖是必然的。
果然不出所料,趙何上位不到三年,趙章假借趙武靈王之命邀請趙何前往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聚會,趙章乘機發(fā)動政變把肥義當場殺死,由于李兌有先見之明,提前做好準備,與安平君公子成合謀擊殺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與代相田不禮,平定了“沙丘之亂”。后來李兌被封為司寇,并在趙成死后,擔任相邦,封奉陽君,主張聯齊抗秦。他主政期間,與魏、韓結盟,并參與蘇秦主持的五國合縱攻秦,借此謀取了陶邑作為自己的封地。
一個人之所以厲害,并不在于自己多能打,長得多帥,而在于他善于察言觀色,防微杜漸 禁于未然,在事情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預判,并且開始提前做準備。而有的人明明事情即將發(fā)生卻依然固執(zhí)己見,最后導致生死國滅。這就是賢者與愚者的區(qū)別。
上回也講到,甘茂受秦王之托,率領秦軍攻打韓宜陽,攻打之前知道此仗一時半會搞不定,時間一長背后一定會有人在秦王面前說他壞話,到時候容易半途而廢,所以干脆在未打之前先跟秦王約法三章。事后果真背后有人在秦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要不是提前約定,秦王就要求撤兵了。
所以說任何行業(yè)偉大的人人物,并不是天生偉大,而是他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走向,然后提前布局,當事情真正開始時自己早已經有了準備。就好比01年互聯網在中國剛興氣時,曉得電商將是未來趨勢的人不只馬云一個人,但是最后只有他真正看到大趨勢并且堅持下去了。當電商行業(yè)真正在國內如火如荼興起后,大家再去做電商之事就難上加難了。
? ?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