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撂下重話:將重塑美國國家安全:中國的麻煩可能真的不小
在中美關系發(fā)展的過程中,拜登在G20峰會期間向中國做出的“五不四無意”承諾,在很多看來是一個改善雙邊關系意愿的標志。但是,如果我們拋開美國三權分立的現實去看待中美關系,仍然與現實差距太遠,而進入2023之后的美國由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佩洛西下臺后,中國的麻煩可能真的不小。
眾議院主導權改變之后,共和黨保守派已經撂下重話,要在對烏克蘭援助、國防支出、美國部隊強制接種的冠狀病毒疫苗、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機構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政策、與中國的關系等問題向政府提出挑戰(zhàn)。
在這些問題之中,涉及疫苗接種和政治正確的矛盾主要是美國內政,而對烏克蘭援助和對中國關系才是我們需要關注重點。一項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共和黨對烏克蘭戰(zhàn)爭的支持正在下降。只有33%的共和黨人贊成“只要需要”就支持烏克蘭,而61%的民主黨人對此表示贊同。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這可能不是真相。曾擔任特朗普政府駐烏克蘭特別代表的庫爾特·沃爾克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揭穿的大神話:有人說有大量共和黨人支持俄羅斯,反對烏克蘭,這根本不是真的。”“我認為,在支持烏克蘭和反擊俄羅斯方面,共和黨中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主流。反對的只是小部分人,也就是少數人在發(fā)聲”。
麥凱恩研究所執(zhí)行主任、前五角大樓負責俄羅斯和東歐政策的官員法卡斯說:右翼的攻擊使得共和黨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更難與民主黨站在一起,而兩黨的鷹派都喜歡把自己描繪成對中國強硬的人?!斑@在政治上不會讓他們付出任何代價,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你也可以理解為,在支持烏克蘭的問題上美國兩黨需要有不同的聲音,但是大多數還是愿意繼續(xù)援助澤連斯基政府與俄軍戰(zhàn)斗到底。但是在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上,雙方幾乎沒有太大必要爭吵。
但是,這并不等于共和黨和民主黨在處理中國問題時沒有矛盾,因為拜登現在擔心美國的黨派政策對中美關系造成傷害,需要國會與美國政府保持一致。你也可以理解為,如果共和黨執(zhí)意要通過挑釁中國達成政治目的,拜登也將面臨困境。
比如,美國熱門眾議院議長人選麥卡錫就計劃成一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并計劃串訪臺灣地區(qū)。前者將為中美關系的改善制造阻止力,并在對華高科技競爭領域持續(xù)施壓,后者有可能再度引發(fā)臺海軍事危機,而這個麻煩仍然是拜登的。因為他上次未阻止佩洛西,這次也沒有理解阻止下一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而共和黨議長更希望給拜登制造麻煩。最新的情況是麥卡錫經過多數投票都未能選上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可能推舉一位更加強硬的右翼人選。
總體而言,佩洛西下臺之后的美國眾議院,其斗爭的主題仍然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內斗,但是在表現形式上更可能是關注對烏克蘭的援助和對華關系。相比較而言,美國援助烏克蘭的大局不太可能被改變,因為共和黨也需要考慮美國的民意支持。只有在敵對中國時會變得毫無顧忌,到時候拜登的一切承諾都將變得毫無價值,中美對抗可能更加激烈,而臺海軍事危機也可能在明年再次到來。為此,我們一定要預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