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婚車在小區(qū)就被大媽攔下,伴郎當場發(fā)飆,“不能慣著她們”
謹由我與大家一起來八卦一下這篇與接親花邊有所相關聯(lián)的資料并看看其中所藏有著的知識點以及亮點在哪里,接下來的內容是這樣描述的,如下:
老一輩常說:入鄉(xiāng)隨俗。
其實這是長輩在教我們晚輩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異鄉(xiāng)“辦事情”,得尊重當?shù)氐娘L俗,不要和當?shù)厝似鸩槐匾臓巿?zhí)。
難就難在,有些人打著“習俗”的名義,來滿足自己的私欲。
在安徽阜陽的一個小區(qū)里,一輛黑色的奔馳婚車被幾位大媽給攔下了。大媽打著“沾喜氣”的習俗,要新郎發(fā)喜糖和紅包,否則不給走。
其中一名伴郎(穿白衣服的男子)當場就發(fā)飆了,直言:不能慣著她們。
最無奈的是,報警也無濟于事。
事情發(fā)生在安徽阜陽的一場婚禮現(xiàn)場,新郎和伴郎們剛接到新娘后,準備開車去婚禮酒店。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婚車還沒出小區(qū),就被一群大媽攔下了。
大媽們無所畏懼,直接就站在路中間,擋住婚車的去路。
其中一個大媽更是過分,拿著拖把,不給喜糖和紅包,她就要用拖把把婚車的弄臟,把花束弄掉。
看到這樣的陣仗,新郎和伴郎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停車協(xié)商。
好在,大媽們并沒有獅子大開口,只是要些喜糖,沾沾喜氣,可以不要紅包和煙。
得知大媽們的要求后,新郎和伴郎們也同意,給他們點喜糖,然后盡快離開。
一位脾氣較為暴躁的伴郎(穿白衣服的男子)卻不同意,嚷著要上去把大媽們趕走。
不過其他人并不想因為一點小事鬧得不愉快,寧愿大事化了小事化了,把男子給拉住了。
不過,男子還是氣不打一處來,雖然自己也是阜陽本地人,但很看不慣大媽的這種行為。
男子生氣是有原因的。
1、新郎新娘和這些大媽都不認識,說白了,他們都是陌生人,沒必要給他們發(fā)喜糖。
2、攔婚車“沾喜氣”的習俗,一般發(fā)生在農(nóng)村。在城里,如果依舊按照這習俗,整個城市的婚車都要被攔下,交通要癱瘓。
而且,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下次小區(qū)里再有人結婚,大媽們仍然會來攔婚車,真不能開著先河。
單從新郎新娘的角度出發(fā),他們惹不起大媽們。
婚禮和酒席的時間是固定的,賓客已經(jīng)在酒店等著了,他們不能耽誤太久。
大媽們只是要喜糖,也不算很過分,給他們就是了。
最害怕的是,如果惹惱了大媽,有一個直接躺在地上,感覺很不吉利。即使是報警,處理起來也很麻煩。
實話實說,真惹不起這些大媽。
素質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看到伴郎拿出喜糖,大媽們直接不顧臉面,搶了起來。
一幫人搶喜糖,場面亂哄哄的。喜糖掉了一地,大媽們直接彎腰在地上撿,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
看到這樣的場面,圍觀的人都無奈地搖了搖頭。
據(jù)拍攝者稱,這種情況只是個例,商業(yè)小區(qū)的業(yè)主,是很少在小區(qū)攔婚車的。
該小區(qū)是回遷房小區(qū),里面的很多居民是本地的村民。
所以,老一輩的人,還是按照農(nóng)村的習俗,出來攔婚車的。
而商業(yè)小區(qū)的業(yè)主來自全國各地,彼此都不認識,不會組團攔婚車,更不會去給鄰居添堵,掃新郎新娘的興。
廣告我真的服了,饒了我吧!女領導大汗淋漓,癱軟在地,苦苦哀求
×
對于大媽們的行為,真不好評價。
說她們貪小便宜,她們又沒有要紅包和煙,只是要喜糖。
但大媽們的做法,又讓人很反感。
至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真的沒有什么好方法。即使新郎新娘報警了,無非是警告大媽們而已,對她們來說,這樣的處罰不痛不癢,下次還敢繼續(xù)。
所以,大媽們只要不是獅子大開口,新郎新娘只能“認慫”,大喜之日,真不想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