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分享:一文看懂云南茶地茶樹茶葉概念
都2022年了,還是有人老是把云南茶地茶樹茶葉概念搞混亂,今天就給大家再普及一次。
云南茶地:
一、按海拔地形分為:
1、壩區(qū)茶(低海拔)。
2、半山區(qū)山區(qū)茶(高海拔)。
二、按歷史考究分為:
1、古茶園(歷史上有在這片區(qū)域種植茶樹)。
2、現(xiàn)代茶園(上世紀80年代后至今大批量種植的茶園)。
三、按茶地形狀形式:
1、坡地茶地(沒有改過地形的山區(qū)茶地)。
2、臺地茶地(茶地被人工或機械改為臺階式的茶地)。
四、按位置命名形式:
1、山脈(無量山、大雪山、哀牢山等)。
2、行政位置(普洱市茶區(qū)、版納茶區(qū)、臨滄茶區(qū)、大理茶區(qū)等)。行政位置從大到小又非常細化,市級縣級鎮(zhèn)級村委會級再到(村、寨、小組)。
3、山頭:
大山頭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這些大的山頭都是跨多個村,甚至是鄉(xiāng)鎮(zhèn)的。
小山頭就是(村、寨、小組)里面的,小山頭和小地塊是相同的,例如某個村寨小組范圍內的某座山或者某個小地塊。
云南茶樹:
一、品種學
按植物志的分類,云南茶樹品種太多,一般普通人也分不清。但制作普洱茶必須選用云南大葉種茶。
二、樹型學
按照茶樹品種的特性分類,云南茶樹大多是喬木型茶樹,由于人工養(yǎng)護方式或者地域特點,會出現(xiàn)一些看上去像灌木但其實本質是喬木的茶樹。這也是很多人會混淆的地方,另一個原因是商家常把樹齡小的茶樹叫喬木茶。
三、生態(tài)環(huán)境
1、森林茶樹(國有林)
森林中種植的栽培型(過渡型)茶樹,野生茶樹茶有微毒不建議長期品飲。森林中的茶樹生態(tài)是非常優(yōu)秀的,目前一些頂級高價的茶都是森林茶樹茶。
2、茶園茶樹
茶園茶樹,僅從字面上大家就知道茶樹占比較多,其他植物樹木占比不多。
3、套種茶樹
套種茶樹就是周邊栽種了其他很多作物,其它作物為主,人工參與較多。甚至茶樹只存在地埂邊不影響經濟作物。
四、茶樹樹齡
1、小茶樹
10年以內樹齡的茶樹,大多就被叫做小茶樹。
2、中茶樹
11年至60內的茶樹,大多就被叫做中茶樹。
3、老茶樹
60年以上至99年內的茶樹,叫做老茶樹。
4、古茶樹
100年以上的茶樹叫做古茶樹。
至于這個茶樹樹齡以誰定的為準?當然是行業(yè)相關掛牌機構組織定的算。反正到了喝茶的時候,喝不出具體多少樹齡的,能喝出來的都是大忽悠。
云南茶葉(普洱茶):
一、形狀
1、散茶
普洱茶散茶,一般就是指的曬青毛茶和普洱散熟茶,但市場中還有一種解塊茶(緊壓茶解散后的茶)。
2、緊壓茶
普洱茶緊壓茶就是把普洱茶散茶緊壓成各種形狀的茶,有餅、沱、片、塊、磚、粒等等形狀。
3、再加工茶和調配制品
普洱茶作為原料添加菊花生產,就是菊花普洱茶。生產時添加陳皮,就是陳皮普洱茶。普洱茶加工成膏狀,就是普洱茶膏。普洱茶添加茉莉花生產就是茉莉普洱茶。
二、命名概念
1、山頭命名
比較常見的就是無量山茶以及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
2、級別命名
常見的是普洱茶熟茶的宮廷普洱,特級普洱等,以及沿用以前嘜號的數字茶7541、7542等。
3、地塊命名
這個地塊命名大家不是發(fā)燒友的可能不熟悉,比如彎弓、天門山、茶王樹、綠水塘、犀牛潭、蟒蛇箐等等。
4、季節(jié)命名
季節(jié)命名的茶一般分別是春茶、夏茶、秋茶。但近些年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只要茶發(fā)了都采制,有些地方只做春茶。各個地方不同。
5、樹齡命名
樹齡命名常見的就是古樹茶,其中中小樹齡的茶一般在銷售端是沒人打的。
6、茶園命名
茶園命名的茶大多是籠統(tǒng)性的,比如某個古茶園,其實里面大小老古樹茶都有?,F(xiàn)在一些認證過的綠色茶園、有機生態(tài)茶園等等,出來的茶就叫綠色有機茶等。
7、組合命名
地名+山頭+村寨+季節(jié),類似這種任意的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茶品名,但目前世面上大家都是喜歡叫具體的名字,比如老班章,比如天門山。
另一種組合命名則是采制和樹齡、季節(jié)的組合。目前也比較常見。
比如某某茶單株這個命名是不準確的。在外省,由于茶樹品種和樹型的原因,一些小葉種茶樹叫株。
但在云南,一般是說一棵茶樹,也可以叫單樹、獨樹。一株在云南叫法中類似一枝的意思。一枝枝條,一株枝條。再加上但一季節(jié)一采。所以“單株“更精準的叫法是春季獨(單)樹單采。
由此已知拓展出來相對的混采和挑采。因為混采和挑采還分茶園茶樹、季節(jié)。比如2022年春季,第一次采摘茶葉,一片茶園不分樹,只要可以采的全部采叫頭春頭采混采。只要茶園中某幾棵大茶樹的叫頭春頭采挑采。只要茶園中某棵大茶樹的茶葉,就叫頭春單樹頭采。
8、其它命名
家邊茶:房屋旁邊的茶。
箐茶:山谷里的茶。
放野茶:沒人打理的茶地茶。
荒山茶:類似于森林茶,沒有人類種植作物和生活干預。
地埂茶:留存生長于地埂子上的茶(以前冰島停車場旁那幾棵大茶樹還有印象吧)。
高桿茶:主桿很明顯,頂部有枝葉的茶。
藤條茶:像蔓藤一樣枝條多的茶樹的茶。
砍頭茶:茶樹被從根部砍斷重新長出來的茶。
。。。。。。
三、時間年份
1、原料季節(jié)年份
普洱茶原料就是曬青毛茶和散熟茶,一般1-3年是新料,4-7年中期料,7年以上陳(老)料。
曬青毛茶季節(jié)大多就是春夏秋,而散熟茶大多是夏秋冬發(fā)酵的堆子較多。
2、成品時間年份
有茶學專家說成品普洱茶陳期10年左右是最佳滋味期,再往后就是下降期。但不同地域的轉化周期不同,品飲習慣風格不同。
云南還是沿用1—3年成品新茶期,4—7年成品中茶期,7年上陳(老)茶期。大家都知道昆明比較干燥,轉化是比較慢的,但這幾個年份期間的話茶風味是不同的。云南比如臨滄市部分縣區(qū)、版納勐??h、勐臘縣、玉溪元江縣等。茶存在這些地區(qū)轉化是挺快的,同時間轉化速度不弱于廣西、廣東地區(qū)。
那么為什么市面上你會見到更多關于中期茶和老茶的爭議,而新茶期大家不約而同的認同。背后還不就是成品茶商業(yè)的競爭,對于手上有大把那些年份茶的商人,自然不希望別人的茶進入這個所謂中期茶或者老茶,不然他們怎么賣。
而且隨著近年來茶企生產成品普洱茶都會使用一些陳年老原料。即使不用老茶料,某些成品新茶品也不會直接放到市場,而是在茶企的成品茶倉度過新茶期甚至中期才會放到市場。
看完此文,相信你對于云南茶地茶樹茶葉概念都是很清楚了吧,把這三者關聯(lián)起來,你就變成行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