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西安姑娘,在俄羅斯穿漢服教漢語,讓老外迷上書法和八段錦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2847位真人故事
“這是什么中國功夫?外國人也能學得那么溜?”
一列從索契開往薩拉托夫的火車上,過道里三個穿著白色中式練功服,金發(fā)碧眼的俄羅斯青年引來了車廂乘客的圍觀。
他們一字排開,先是扎緊馬步,然后左右開弓,兩手托天,搖頭擺尾,一招一式飄逸靈動。
我是90后女孩吞吞。我在俄羅斯的一個偏僻小城教漢語5年了。
這些孩子是我的學生,他們練的“中國功夫”,是我國傳承千年的健身功法——八段錦。
我不僅教老外學生漢語,還教他們八段錦、毛筆字,讓他們愛上漢服。
我的俄羅斯老公對中國文化的熟悉絲毫不亞于我。他會八段錦,會中國太極,還拿過歐亞國家中文書法大賽一等獎。
對中國文化的癡迷,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我和我的“中國通”先生)
我是一個看起來很善于交際、開朗活潑,其實有點隱藏社恐的女孩。
我的家鄉(xiāng)西安,是唐朝詩人李白筆下的“長安”。我從小就喜歡傳統(tǒng)文化,總是愛做“夢回大唐”的白日夢。
上幼兒園時,別的小朋友都在玩玩具,我就在一旁自顧自地背三字經(jīng)。
中學時,別的同學都在聽周杰倫,我聽的卻是昆曲、京劇等等各種地方戲。我對CCTV-11戲曲頻道情有獨鐘,還常去參加票友會。
我還練習書法、跳古典舞、吹奏葫蘆絲和塤,還寫國風歌曲。
因為喜歡漢服,在中學時我還加入了陜西漢服社。
那時候國風還不像現(xiàn)在那么盛行。每每穿著漢服走在路上,我都會被當成是演員或者外國人。
就這樣,我一路帶著對國風的熱忱,念到了大學。
大學本科時,因為成績優(yōu)異,我有幸獲得了公派赴俄留學的機會,來到了俄羅斯小城薩拉托夫。

(我在俄羅斯?jié)h服出街)
薩拉托夫雖然不似莫斯科、圣彼得堡那般繁華,但這里有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有歐洲第二大跨河長橋,還有善意友好的人們。
這里的人心地淳樸,還保留著蘇聯(lián)時期遺留下的對中國的真摯情感。
很多人家里還珍藏著祖輩們和中國筆友的來往信件,盡管他們看不懂,但為了這份友情和念想,不舍得扔掉。
留學期間,我收到了很多俄羅斯人的善意和不計回報的幫助。
國際生宿舍的宿管大媽人特別親和。
剛開始我的俄語口語不好,她很耐心地主動教我,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讀給我聽。
看到我心情不好,她拿出各種零食給我吃,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開解我。我們學校的國際部副校長也很照顧我。
只要學校有活動,他都會想著邀請我這個中國留學生去參加?;顒咏Y(jié)束他都會鄭重地感謝我。
他還舉薦我參加州級活動的翻譯工作,讓我獲得了州長的感謝信。
他沒有領導的架子 ,會親自開車接送我們?nèi)⒓踊顒?,回到宿舍還紳士地幫我們把大包小包放到電梯。

(我在薩拉托夫大學參加活動)
不知不覺中,我喜歡上了這片土地,甚至想著,自己以后應該可以做點什么來回報這里善良的人們。
不過,盡管如此,當時的我也并未打算留在這里,直到一個俄羅斯男人的出現(xiàn),才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大四時,我在薩拉托夫大學實習教漢語。一次課上,一個儒雅的俄羅斯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學語音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的讀音很標準,不像是零基礎,這在我的學生中并不多見。
課后,他拿著一大本關于“物理漢語”的材料找到我。我才知道,原來他是這所大學里的物理教授,研究漢語完全是他的業(yè)余愛好。
他喜愛中國武術和哲學,從高中開始學武術,博士以后又學了太極。而且他的太極拳老師就是一個中國人。

(2013年,我先生在薩拉托夫國立大學講漢字課)
不過,研習武術、哲學,翻譯版多少會詞不達意,所以他就想學會漢語,好直接讀原文。
當他就轉(zhuǎn)去研究古代漢語和漢字時,立刻被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折服了。
初次見面,他講起孫子兵法、漢字六書如數(shù)家珍,他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執(zhí)著令我動容。共同的愛好和目標,讓彼此萌生了許多好感。
2017年1月,我實習結(jié)束后回了國。我和他保持著頻繁地聯(lián)系,感情逐漸升溫。
6月,我赴加拿大攻讀碩士,為期2年。在此期間,他和我求了婚,我們開啟了跨國戀。
相隔雖遠,但我們把對彼此的思念化作動力,各自努力著。我在加拿大研究我的漢語言教學,他在薩拉托夫研究他的物理漢語。
在研究中我漸漸發(fā)現(xiàn),在北美,很多人對漢語的學習熱情,都遠遠不及俄羅斯人。

(2015年,我先生在薩拉托夫國立大學教研室)
在加拿大,我常常受到歧視。這與在俄羅斯薩拉托夫受到的待遇天差地別,給我的心理產(chǎn)生了很大的落差感。
有一次我拿著一杯咖啡走在路上,身后突然傳來很兇狠的聲音,有人朝我喊了一聲:“嘿!”
我回頭一看,一個摟著女朋友的長發(fā)男子,惡狠狠地盯著我說了句:“亞洲人不配喝咖啡!”
當時周圍沒有人,那個人看起來不是善茬,我也不敢硬剛,心里既生氣又害怕,就假裝沒聽見,甩開了他們。
而且,我的白人同事也會排擠我。
每次我說話,大家會故意冷場。有一個同事還曾一臉看不起地跟我說:“我聽不懂你的中國口音。”
其實我的英文交流完全沒有問題,他不是聽不懂,是看不起。

(2017年,先生在歐亞國家中文書法大賽獲一等獎)
2019年,我碩士畢業(yè)回國,我先生從俄羅斯來到中國,和我領證結(jié)婚。于是,我萌生了到薩拉托夫的想法。
雖然我先生完全可以來中國發(fā)展,我們留在國內(nèi)也要好過那么偏遠的異國。不過,我最終還是決定去。我要到那里教漢語。
對我的決定,先生也很支持。他覺得傳承中國文化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
不久后,我就隨先生回到了薩拉托夫,在曾經(jīng)留學的薩拉托夫國立大學教漢語。
那時候的我滿腔熱忱,一心要把漢語教學做好。不過,事實證明,這條路并不容易,而且處處充滿了挑戰(zhàn)。
與這片土地闊別多年,剛一回來我就發(fā)現(xiàn),這里的文化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叭枕n流”比我離開時,不知壯大了多少倍。
很多俄羅斯的年輕人都開始哈韓、哈日,他們的書包上大多都戴著韓國愛豆的徽章,書店里賣的也都是各種偶像團體的畫冊。

(2018年我倆在莫斯科阿爾巴特大街)
鑒于此,我突然產(chǎn)生了莫大的危機感和使命感。
我主要負責大二、大三的課。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獨立編寫了全部課程材料、PPT,并加入了很多關于中國歷史文化知識,來輸出我國文化。
然而,盡管依托中國文化的漢語課更地道,也更有韻味,但漢語學習本身的困難,還是足夠讓學習者撓頭。
由于近年來的“漢語熱”,別的語言課程一個班也就6個人,我今年開學第一節(jié)課,課堂就將近50人,擁擠的座位簡直讓人夢回高中。
然而,沒過多久,三分鐘熱度就熄滅了。前幾節(jié)語音課的形式還是一片大好。可是一講到漢字,一大半的學生都跑掉了。
原來,很多人覺得漢語就像英語、德語一樣簡單,學了字母,再隨便學學,就可以聽說讀寫了。沒想到漢字完全是另一個維度。
需要不斷練習,才能記住每個字的長相,需要十足的耐心,才能把每個字寫得好看。所以,很多人新鮮勁一過,就半途而廢了。

(我和先生在薩拉托夫跨河大橋前)
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我教他們唱網(wǎng)紅歌曲《生僻字》,讓學生們一邊唱,一邊記憶。
沒想到果然很奏效。無論是“魑魅魍魎”還是“火炎焱燚”,金發(fā)碧眼的學生們都能準確說出它的讀音。
說實話,想把他們教好真心不容易。
很多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些人動輒會好幾門外語。
學韻母ü的發(fā)音時,會德語或土耳其語的學生就會問,這個發(fā)音和這兩種語言里這個字母發(fā)音有什么區(qū)別?
這時候,如果你不懂得他的語言,就很難講清楚。
為了答疑解惑,我只能去學習其他幾種語言,以便從語言學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解答。
迄今為止,我自學了德語、韓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印尼語、意大利語等6種語言,盡管每一門都不夠深入,不過日常教學應該夠用了。
另外,對于我們漢語母語者來說,語法、語調(diào)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對于外國學生卻如臨大敵。

(2019年在西安拍結(jié)婚照)
“見面”和“見個面”,“個”字為什么要加在中間?四個聲調(diào)如何高上去低下來?
看著他們一臉懵圈的樣子,我要用他們的母語,更淺顯易懂的解釋,才能化解他們心中的疑團。
我結(jié)合口腔練習技巧,幫助他們發(fā)音;還自制了音頻視頻教程,讓他們自主練習發(fā)音。
多管齊下的方法立竿見影,很多學生都覺得跟著我的聲音讀,很多發(fā)音就變得容易很多。
很多學生本來覺得漢語發(fā)音并不好聽,上完我的課才發(fā)現(xiàn),原來漢語可以這么美。
學生們對于中文的喜歡,總是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
然而,小有成績的我并不滿足,我要讓國風文化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更多的俄羅斯人心里。
2023年3月,我組織同事和學生,舉辦了薩拉托夫國立大學有史以來第一個“中國文化日”。
一系列論語名言的海報營造氛圍,我身著漢服展示中國舞、唱國風歌曲,還設計了一個漢服拍照體驗角。
從那以后,我的老外學生喜歡上了漢服。他們不只穿漢服,還仔細研究漢服的朝代和形制。

(2021年新年在俄羅斯堆雪人)
此外,我還在課下教學生們練八段錦、寫毛筆字、做纏花,硬生生地讓一群外國人入了國風的“坑”。被我們的院主任稱為“薩拉托夫之星”。
毛筆字是我的童子功,學生們很感興趣。一撇一捺中,他們不僅感知了傳統(tǒng)書法的韻味,也多認識了不少漢字。
八段錦是和我先生學的,共8式,我先生教了我前4式,我找了各種材料,自學了整個套路。
疫情期間為了增強體魄,我開始頻繁練習,沒想到在今年的校外語言夏令營中,剛好用上。
八段錦只有8式,動作易記,見效快,還有口訣,既可以讓他們體驗動作,又可體驗說漢語。
夏令營一共10天,這些零基礎的洋孩子們,僅用了4天就記住了所有口訣和動作,很多人還因此上了癮。

(在薩拉托夫國立大學講漢語課)
除了夏令營每天自覺早起練習,在回程的火車上,在臥鋪的過道、在洗手間的旁邊都在練習??梢娺@波“中國功夫”的文化輸出后勁不小。
另外,我還教學生們纏花。我照片中戴的纏花發(fā)冠,就是我純手工做的。500多片的花瓣,我陸陸續(xù)續(xù)纏了半年。
去年4月份,我還參加了一個手工展銷會,帶去了幾十個親手做的各件國風配飾,吸引了很多外國友人駐足。
為了強化身份認知,我平時都穿漢服。
自帶行走的中國風元素,經(jīng)常會被人夸贊,我就趁機普及漢服知識。現(xiàn)在,就連學校的門房都知道,我穿的是中式衣服。
一次,我和朋友在索契山里拍照。
一個俄羅斯大叔在對面釣魚,遠遠地看見我穿的衣服不一般,就向我隔空喊話:“您是哪國人?”我回答他:“我是中國人!”

(2022年夏,孩子們在體驗漢語小課堂)
一聽是中國人,他不顧腳下濕滑的石塊,立刻從河對面跑過來,非常激動地和我握手。忙不迭地告訴我,他喜歡中國、喜歡漢語,中國很了不起。
現(xiàn)在想起他向我奔過來,滿臉欣喜的樣子,還是很感動。
幾年前,會有人把我認成是韓國人、日本人。而今年國慶出街,很多人都知道我穿的是漢服,還圍著我照相。
有個女生跟我合影后,對我說:“我姥姥特別愛中國,我也很喜歡中國?!边€有個女生跟我告別后,還專門跑回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讓我感動不已。
每逢重大節(jié)日,我都會穿漢服出街。每到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還會做中式節(jié)令美食給學生們吃。

(我在“中國文化日”演唱漢語歌曲)
今年3月的“中國文化日”,我做了桂花綠豆糕,讓他們嘗嘗什么叫中國不太甜的甜食。中秋趕上國慶,我又做了冰皮月餅。
老外學生沒有嘗試過桂花和糯米,覺得這個味道很驚艷。而且冰皮月餅里的紅豆餡,也讓他們很著迷,不過他們還是覺得,用豆子做餡是件很可怕的事。
因為所在院系不同,我和我先生各有各的漢語課,文化宣傳也各有不同。
從2010年俄羅斯的“漢語年”開始,他陸續(xù)在各種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有關漢語學習和中國文化的文章,并自成體系。
此外,他獨創(chuàng)的“物理漢語”,讓理科生在學習書面漢語時,事半功倍。
在任教的大學里,他還義務開設物理漢語課,到圣彼得堡的一所大學做漢語講座,莫斯科市立師范大學分享他的物理漢語教學法,吸引了當?shù)夭簧贊h學家的關注。
他總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弊尭嗟娜丝吹街形牡拿馈⒅袊軐W的智慧,讓彼此少些誤解、增進友情,就是成人之美。

(在薩拉托夫和中俄學生一起體驗漢服,學生穿的漢服都是我自費買的)
來俄羅斯生活了這么多年,我早已融入了這片土地,也更了解這里的風土與人情。
人們總以為,俄羅斯人肯定頓頓吃西餐、牛排。其實,天天吃牛排的是西歐人。
俄羅斯的主食以各種面包、餡餅、土豆為主。也會有豬肉、牛肉等肉類。
不過,這幾年疫情的原因加上國際局勢的變化,俄羅斯的物價一直在漲,肉類不便宜。牛肉70多人民幣一公斤,豬肉大概50多一公斤。對于工資微薄的我來說,算是天價了。
俄羅斯的冬天特別冷,人也消化得特別快。我是一個“鍋碗分不開”的西北人,俄餐的分量太小,我吃三人份的量才能吃飽。
我和我先生過年的時候,一起包餃子看春晚。

(在俄羅斯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毛筆字”)
不少人對俄羅斯天然地帶著“不修邊幅”“戰(zhàn)斗民族”“嗜酒如命”等等的標簽。
其實俄羅斯人很有腔調(diào)。女生人人化妝、做美甲,男生大多西裝革履。
我見過好幾個俄羅斯女生,美得仿佛從油畫里走出來。我還見過長得像小李子的小學生、像卷福的小伙。真是賞心悅目,在那里生活一年都找不出來3個丑的。
俄羅斯人并不是大家公認的“戰(zhàn)斗民族”。真實的俄羅斯人很慢熱,很多人都很社恐,說句話都會臉紅。我跟俄羅斯學生熟絡起來,一般需要一年的時間。
并不是所有的俄羅斯人都愛喝酒。我認識的俄羅斯男生,基本沒有嗜酒如命的,抽煙的也不多。他們都很紳士,也很重視女性。我每次上火車、下地鐵,都會有路過的男士主動幫忙拎行李。
而且,俄羅斯非常重視婦女節(jié)。男同事在這一天是要給所有女同事送花的,男生也會給所有女生送禮物。
希望大家不再拘泥于戰(zhàn)斗民族的刻板印象,去客觀地了解我們的朋友。

(我在西安廣仁寺)
因為疫情,我四年都沒有回國。直到今年五月份,我才再次回去。與祖國闊別4年,心里特別激動。
在北京轉(zhuǎn)機時,祖國的溫暖撲面而來,國航地勤小哥哥的一句“歡迎回來”,直接讓我破大防!
除此以外,國內(nèi)一如既往的日新月異也讓我目不暇接。
西安變成了超級火爆的網(wǎng)紅旅游城市,讓我這個本地人都不太敢出門。我走的時候,西安只有3條地鐵線,這次回去已經(jīng)多達14條。
我就像是一個“土鱉”,買個面條竟找不到自己的付款碼,騎完共享單車不知道怎么上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學會了各種很多技能。
國內(nèi)生活真的太便利了,這背后是祖國的強大,更是無數(shù)國人的努力付出,心里既感動又驕傲。
我頓時理解,為什么會有人在離開祖國時,抓一把故土帶在身上;為什么會有人跪在地上親吻祖國的土地。那種對祖國的眷戀,如何表達都不為過。

(在西安城樓)
如今我和先生依舊在俄羅斯從事著與中文有關的工作。未來,我們還會在中國文化宣傳的領域繼續(xù)努力。
盡管,所有的文化宣傳行為都是我們自費在做,以我微薄的收入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但無論如何,我都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保持本心,為中國文化宣傳盡一點綿薄之力。
我相信,中國文化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所了解和熟知,他們也終將和我們一樣,深情地愛上這片土地。
【口述:吞吞】
【編輯:Sarah萱草悠悠】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jù)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