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傷雖多意越厲

初三那年,我學會了摘抄名言警句。在那所鄉(xiāng)下的中學,這也是難得的稀罕事。我買了一個膠裝的筆記本,似乎是黑紫條紋交錯封面,內(nèi)芯的紙張也不怎么好。不過在當時也是難得的好東西,我用丑兒吧唧的藍色筆跡,在扉頁寫上采花釀蜜集幾個字。這是學過的一篇課文,魯迅先生給某個青年學子的回信,我從中受到的啟發(fā)。那個本子記錄了我對文字最初的印象。
冬雪滿空來,處處似花開。仲尼厄而作《春秋》。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我最后是把那個本子寫滿了的,但坐在這里敲擊鍵盤,我卻再也想不起那上面的其他文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遺憾,釋然,感傷,慶幸,都有一些,又都不多。那個幻夢一樣的年紀,終于隨著名言警句本的丟失,一去不復返了,連同那些年的少男少女,合著紫色的青色的不知所終的情感。
還有一句就是:摧傷雖多意越厲,直與天地爭春回。這應(yīng)該是現(xiàn)代人的話吧?我沒有去搜索,管他呢。后半句我現(xiàn)在是不怎么信了,人力有時窮,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倒是前半句,我在某個特殊的節(jié)點,總會想起來。或是有了委屈無從訴說,或是受了刁難難以反抗,或是遭了命運不大不小的捉弄,我咬牙切齒堅持時,腦子里會突然跳出這句話。
在我小時候,遇到許許多事情都會害怕恐懼,猶如一個人行走于遼闊莽荒的寂靜的大地。后來,見識的多了,經(jīng)歷的事兒多了,就回過味兒來,人生是一次孤獨的遠行,我們原就是朝著必然的終點,或奔行,或蹣跚,或快步,或緩行,不管怎樣總會到達必然的終點。這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好人壞人,遭遇許許多多的好事壞事,這都是必然的,要不然豈不是太過無聊孤寂些。
我們是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這是生命的常態(tài)。有些事情現(xiàn)在應(yīng)付不了,但總有一天會處理自如;有些人現(xiàn)在招架不住,但總有一天會不當回事,本沒有什么大不了。只是此時此刻,確實面臨些困難,甚至是看起來天大的困難。寫到這里,又想起一句:一切都會過去,那過去了的都會變成甜蜜的回憶。這應(yīng)該是普希金的一句詩,已經(jīng)記不大清楚了。
過去了的不會都變成甜蜜的回憶,刀割傷的地方會曬進來光,日光,月光,眼光,最后長成厚厚的繭,丑陋而又安全。
我知道,現(xiàn)在不少人正走在獨自對抗面試的路上。說實在的,即便我經(jīng)過許多次,但是我真的再也難以感同身受。如果我告訴你,這沒什么,總會過去的,你會覺得我不懂,我是在說高級的風涼話。其實也真是如此。最后一場面試,距離我也已經(jīng)將近10年,我真的再也難以回憶起當時的感覺。我脫離實戰(zhàn)好久了,時過境遷,現(xiàn)在的面試也難以給我天大的壓力。
不過,我有些別的體驗,與面試前的種種是相似的。所以,我這里就嘮叨幾句,說一說我年少時記下,現(xiàn)在會時時想起的一句話:摧傷雖多意越厲。送給你,此時此刻孤獨的少年,咬牙前行吧,你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