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問題
個人理解
先說說所有內(nèi)容一般產(chǎn)生流量的方式,方式無非為兩種一種是「引流」,一種是「被引流」,而當(dāng)中出現(xiàn)節(jié)奏問題的方式往往是「被引流」。
先說說引流,引流本身是一種主動性的行為,通過個人宣傳價值來說明一件東西能帶來什么,up主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展示給各位,然后各位從作品中感受到了內(nèi)容的可以帶來的樂趣,于是是由up讓作品被我們知曉于是屬于引流。
接著說說被引流,被引流本身是一種被動行為,依然是先通過個人宣傳價值說明一件東西能帶來什么,但此時宣傳的價值是脫離東西本身,主要還是以個人價值為主。這種情況就是賣東西的時候不說東西那些地方好,而是通過自己哪里用的好來告訴東西那些地方好,于是方舟up主的作品被別人拿去說自己看的怎么樣說明方舟怎么樣去表達樂趣時就變成了被引流。
所以兩者打開來看是不是被引流這一塊是可以進行個人表述的,因此被引流往往就是直接得出結(jié)論再告訴觀點,跳過了里面缺失的一部分。
而引流是以本身的情況為宣傳點,通過本身情況去說明存在的狀況如何,因此思考的權(quán)利多數(shù)給了看到的人,于是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立場。
于是回到節(jié)奏當(dāng)中,這兩種宣傳方式就是產(chǎn)生流量的方式,而被引流才是讓人感到難受的主要原因。
對象起到的流量情況:
注:
主流點:與事件本身有關(guān)「直接影響」
次流點:與事件其他有關(guān)「間接影響」
合流點:與事件導(dǎo)向有關(guān)「結(jié)果影響」
「a,b,……為主流點,a1,b1,……為次流點,a2,b2,……為合流點,x為引流,y為被引流?!?/p>
其中我們可以分析到的公式是:
1.次流點+主流點=合流點
「a1+a=a2」
2.主流點+合流點=合流點
「a+a2=a2」
3.次流點+合流點=主流點
「a1+a2=a」
4.主流點+次流點=引流
「a+a1=x」
5.合流點+次流點=被引流
「a2+a1=y」
6.主流點+合流點=被引流
「a+a2=y」
7.單獨的主流點和次流點或是同時出現(xiàn)可以算作引流
8.出現(xiàn)合流點的情況可算做被引流
9.可信度的排行為:主流點≥合流點≥次流點
10.理解度的排行為:合流點≥主流點≥次流點
11.影響力的排行為:次流點≥合流點≥主流點